APP下载

有点意思
——读《瞧!这样的语文有意思》

2022-10-16正定县南圣板小学张雪华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读后感公开课鸡蛋

正定县南圣板小学 张雪华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蒋军晶老师的《瞧!这样的语文有意思》,读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阅读、习作、读书,这几个方面涵盖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日常。蒋老师是怎样让这些都变得有意思的呢?

阅读教学给方向

阅读教学是语文老师每天的工作,无论怎样执教,起点是文本的解读。蒋老师利用《景阳冈》一课,条缕清晰地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解读教材的。蒋老师对于文本解读的深刻程度,真的让我脸红——自己的思维深度和看教材的角度,有很多欠缺。

语文老师在讲一篇新文章之前,不应先看教参或是网上的教学指导,而应认真研读文本,找到原文细读,并尽可能找到作者其他文章一起品读,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从而深层次地解读教材。我们理解得深刻,才能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地品析文章。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曾在公开课上执教《秋天的怀念》。为上好这一课,我买来史铁生的作品,从他的文字中感受他双腿瘫痪时的无助和暴躁,理解他过后的歉疚和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从而得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那节公开课上得很成功。

写作教学要提神

蒋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几大原因:没兴趣和天赋;缺乏生活体验和感受;读书少或读得不好;缺乏写作技巧。

在作前指导方面,蒋老师分享了很多实用经验。我觉得这些经验最可贵的一点就是贴近“实战”。只有贴近“实战”,指导效果才明显。对此,我深有同感。我想起我的一个作文指导——观察、描写盐水中浮起鸡蛋的现象,全班一起做,一边实验,一边解说。比如把鸡蛋放入清水中,教师解说:“此时,鸡蛋伸了伸懒腰,躺在杯底睡大觉……”之后,撒了一勺盐倒在杯子里,搅拌均匀。“水变得混浊,仿佛大雾弥漫,只隐约看到鸡蛋的影子……水变得清晰了,鸡蛋醒了,缓缓升起……”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即时解说。这种实战型指导,学生兴味盎然,获得感强。

师生共读有互动

我对蒋老师“在QQ 群里分享阅读感受”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孩子们读书,在群里交流读书感受,老师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互相补充。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读也会不一样。蒋老师写的《有一种喜欢,叫没有理由》,是《夏洛的网》读后感受。读完,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

跟着蒋老师学习的那些孩子真幸运,不仅学到了语言运用的真功夫,还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开阔了思维。与名人面对面,新闻播报,诗家“蒋坛”……这样的课堂的确有意思,这样的学习生活当然有意思!

猜你喜欢

读后感公开课鸡蛋
《童年》读后感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神奇的鸡蛋画
第一次公开课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