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汽车电气及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2-10-12宋丹丹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过程

宋丹丹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学院,郑州 450000)

0 引言

为切实推动立德树人育人根本任务实施,部署好专业课堂这一主战场,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主力军效应,在汽车电气及电子系统检修教学中,紧紧围绕铸魂育人这一中心,实现专业课程讲授和思政价值引领全过程、全方位融合,着力打造将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形成协同效应的育人体系。

汽车电气及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岗位需求的关键课程,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检测与诊断能力、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主动探究思考及敬业精神,因此该门课程承载着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价值育人于一体的课程思政职责。

以高职汽车电气及电子系统检修课程为载体,凝练了以尊重劳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及节能环保为思政育人核心,融合专业课程技能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及实践,推动了思政育人与技能培养流程化育人运行模式,为课程思政全方位推广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1 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科学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是统筹推进课程思政系统化工程的关键。该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深挖课程思政内涵、明确目标要求,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核心内容,科学有序推进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活动,形成课程思政流程化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核心思政导向参与、体验,潜移默化中提升价值观和学习内动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引导不断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使思政育人与技能培养实现在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将思政育人功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中,使思政育人内润入心、外形于行,为技能支撑提供持续动力。

图1 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2 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课程特点,通过系统挖掘和提炼,构建以劳动教育、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及节能环保为导向的专业技能学习和价值引领协同育人思政建设机制。以世界观方法论为导向,结合课程内容融入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等相关理论,不断强化学生求真务实、创新专研、开阔视野、批判性思维等教育;以家国情怀为导向,结合党史的学习,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民族优秀品质与文化、时代精神和优秀家风为引领,沁心铸魂;以行业专业特色为导向,聚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在行业企业优秀文化与发展历程中,提炼和传播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团队协助、工匠精神,构建共享资源库;以学生个人情感关爱为导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导学生会思考、会判断,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真正实现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本门课程共包含八个学习模块,通过梳理各部分内容,构建了课程思政案例库,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案例库

3 教学策略

3.1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营造更加有效的思政教学环境和氛围,推进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该课程按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3.1.1 项目教学法

该课程8个模块内容的知识点、技能点、思政点的教学过程中,均按照项目组织开展,如模块6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中的任务空调维护与保养下共包含5个项目,其中项目1为制冷剂更换与加注,知识点为掌握制冷剂的功能、特点及类型与选用,技能点为会进行制冷剂的回收、检测与加注,思政点为劳动教育、环保与团队协作,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制冷剂更换与加注这个项目的进行中,由于制冷剂的污染性,要反复强调环保,并要求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反复分组练习进行劳动教育和团队协作。

3.1.2 情境教学法

为激发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情感认同、提高学习内动力,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思政教育内容情景,如模块2中汽车启动系统检修中的自动启停系统,开场情境以启停系统的节能小视频作为思政教育切入点,引入节能环保这一主题。

3.1.3 体验教学法

利用校企合作双导师这一便利条件,不定期带领学生到4S店,真实感受体验汽车检测与诊断职业实践,深刻体会劳动教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1.4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和同伴教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线上进行相关任务学习后,布置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积极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程思政落地实施的根本,思政育人与课程讲授的有机对接和深度融合需要有序、有效的教学环节。本课程教学过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线上线下混合10步骤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课前采用线上模式,教师在平台上布置课前任务,包括观看思政视频短片、学习本次课思政案例,以及收集本次课思政素材。观看思政短视频和学习思政案例,首先让学生从感性中体会思政内容,再收集思政素材让学生自然接受、认可思政内容就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课中采用线下进行,按照情景导入、小组讨论、实操演练和点评助力进行思政渗透,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不仅“去做”,还学会“如何做”,在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内化、强化和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取得内润于心、外形于行的育人功能,课后采用“线上+线下”进行,通过4S店真实岗位实践不断增强学生思政感悟,总结反思环节提升学习内动力。

4 教学评价

从自评、互评、师评、企业专家评等多维角度,采用问卷、访谈、成长档案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学生思政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并结合个案研究等方式进行补充评价。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思政认同度,对于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接受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特别注重本身纵向发展,减少横向比较,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关注思想素质循序渐进提升的过程,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企业实习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持续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方面的变化和需求,做到离校后思政教育的持续跟进,延续校内建立的学生成长档案库,记录评价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效,特别注重学生的社会发展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未来个人规划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评价。

5 教学总结

5.1 特色

该课程自实施以来,总结提炼了如下特色:

1)在课程中凝练了尊重劳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及节能环保为思政育人核心;

2)课程实施中提出“思政育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十步”教学过程;

3)提出思政育人与技能培养流程化育人运行模式;

4)为全校课程思政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5.2 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该门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问卷调查,对于课程思政的认同度、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接受情况和效果等方面,学校教师、家长、企业导师及学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总体效果如下:学生价值观方面有了明显变化,以前在做实操练习时,太脏太累的项目往往都比较抵触或是敷衍完成,现在的实操课堂都是争先恐后的场景,人人争做劳动之星;家长也普遍反映,学生与家长联系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也会经常的关心家人、和父母谈心。学习内动力明显增加,各个授课环节参与度显著提高,能积极参与课前任务学习并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热情高涨、实操演练任务分工科学有效、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6 展望

为不断推进思政育人全课程大格局,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两点设想。

6.1 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在原有课程内容结构和逻辑框架的基础上,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开发秉承课程特色的思政育人要求和课程思政育人教材。

6.2 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不断培养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水平,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过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