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融合:小学音乐双师课堂教学实践
——以“漫‘画’音乐”为例

2022-10-11沈国强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师旋律美育

文∣沈国强

新时代背景下,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美育工作高度重视。音乐和美术教育有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在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小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角度出发,以双师课堂为路径,进行“音乐+美术”美育融合实践,探索学科育人新模式。

一、美育融合与双师课堂

在小学阶段,美育主要通过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展开。大部分授课教师专注于自身学科的系统教学,往往会忽略美育的整体性与共通性。为切实发挥美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笔者采用学科融合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以主题串联两个相关学科,有机地将知识点进行讲授与延伸,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双师课堂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现存问题而探索出的新型授课模式,两位不同学科教师在把握授课主题的基础上,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教学,形成教育合力。双师课堂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一主一辅”“一分为二”“齐头并进”[1]。授课过程中,两位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灵活切换教学模式,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大幅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美育融合是双师课堂的目标,双师课堂是美育融合的载体,两者是强化美育育人功能的重要保证。美育融合不仅是指音乐、美术、书法等美育学科内部的融合,还可以在把握学科关联点的基础上,倡导某一美育学科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发挥各育及各学科的知识协同作用,形成“1+1>2”的教育合力。美育融合下的双师课堂既是引导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平台,也是实现授课模式转变、探索全学科美育的重要纽带,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二、小学音乐双师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美育融合下的小学音乐双师课堂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学科知识内容叠加,更是学科间的相互交融、教师间的求同存异。笔者以“漫‘画’音乐”一课为例,对音乐和美术两个艺术类学科进行双师课堂融合实践,从“切入点”“落脚点”“突破点”三个维度出发,阐述美育融合下的双师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一)以育内融合[2]为导向,找寻融合切入点

音乐和美术都是美育学科,因此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属于育内融合,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共通点。音乐是感性教育,是声音的艺术,作曲家通过音高、节奏、和声、速度、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形成音乐旋律,听众则通过声音感受旋律变化,进而在大脑中生成音乐画面。美术与音乐相比,是一种视觉艺术,画家通过点、线、面、色彩等方面的搭配形成画作,观众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作品的内容。

为实现音乐与美术的育内融合,笔者从学科基本要素的角度出发,即音乐学科的音高、速度、节奏等要素与美术学科的点、线、色彩等要素,分析两者的差异和共性,找到学科融合点——音画。“漫‘画’音乐”具有多重含义。“话”在音乐中指的是对话,“漫话音乐”是在师生交流中启发学生听懂音乐,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画”在美术中指的是绘画,“漫画音乐”是指导学生通过点、线、色彩等要素变化,将音乐的旋律走向、速度快慢、情绪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进而实现音乐可视化,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以双师同堂为手段,明确融合落脚点

双师课堂主要通过“一分为二”“一主一辅”“齐头并进”等三种模式进行授课,教师依据环节设计的不同,灵活选择授课模式。“漫‘画’音乐”一课主要分为“漫话音乐”“漫画音乐”“小小音画家”“音画作品展”四个环节。笔者与美术教师紧密合作,采用双师同堂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和绘画美,启发学生在发现和感受中用画笔创造美。

1.一分为二,发现美

“漫‘画’音乐”以“我们的音画课堂”为导语,采用“一分为二”的授课模式进行“漫话音乐”和“漫画音乐”两个环节教学。

在“漫话音乐”教学中,笔者围绕“音乐”两个字,分级给出多个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笔者给出第一个开放式问题:“你能听懂音乐吗?”每个学生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并配上相应的理由。为检验学生答案,增强学生音乐自信,笔者精心挑选了三组音乐片段(如表1)作为考题,以选择的形式让学生分别判断音乐表达的情绪、音乐模仿的生物以及音乐营造的场景。因为选择的音乐具有代表性,学生回答的准确率非常高,音乐自信得到大幅度提升。随后,笔者给出了第二个问题:“音乐是什么?”教师通过谱例分析,引导学生得出音乐概念,即音乐是一门用有规律、有组织的声音来反映生活、交流感情的艺术。让学生在掌握音乐概念的基础上,思考第三个问题:“音乐有哪些存在形式?”师生分享音乐存在形式,并通过《卡门序曲》动态乐谱视频的欣赏及讲解,转入到美术课堂部分。

“漫画音乐”由美术教师进行教学,主要围绕“点”“线”“色彩”等三方面展开。师生共同欣赏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构成7号》,引导学生寻找作品中的绘画元素,即点、线、面和色彩。学生在把握绘画基本元素的基础上,依次观察不同形态疏密的点(如图1)、不同形态疏密的线(如图2)、同一内容的不同色调作品(如图3),并分别表达在视觉体验上的感受,如紧张、急促、舒缓、悲伤、高兴等。本环节最后,教师通过一组快问快答,引导学生将音乐中的音高、速度、情绪分别与美术线条中的粗细、疏密、色调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用绘画的视角去理解音乐。

表1 三组音乐片段

图1 不同形态疏密的点

图2 不同形态疏密的线

图3 同一内容的不同色调作品

2.一主一辅,感受美

“小小音画家”采用“一主一辅”的模式进行讲授,音乐教师为主讲,负责启发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起伏创作旋律线,美术教师为助教,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笔者在讲授过程中,根据乐曲速度和音色的不同,选择五段音乐素材,学生聆听音乐片段,根据要求填写作业单(如表2),并进行旋律线条绘画。作业单中“音乐1”“音乐2”需要考虑旋律线的粗细和疏密,“音乐3”“音乐4”需要考虑旋律线的疏密和色彩,“音乐5”需要把旋律线的粗细、疏密、色彩全部展现出来。

3.齐头并进,创造美

在“小小音画家”环节,学生掌握了音乐旋律走向与旋律线绘画之间的联系,完成五条旋律线的创作。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旋律与美术绘画之间的联系,在“音画作品展”环节采用“齐头并进”式教学,引导学生由旋律线绘画转向图形谱创作。

表2 旋律线绘画作业单

图4 学生作品

(三)以生本课堂为中心,发挥融合突破点

“漫‘画’音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内容讲授。教学过程中,多用开放式提问,学生在回答中逐渐肯定自身能力,并在教师指导下掌握音乐和美术两门学科的知识点。在创作环节中,授课教师先进行示范,给学生以创作灵感。学生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用绘画中的“点”“线”“色彩”等元素进行旋律线及图形谱的创作,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及展示,在肯定学生创意的同时,增强其学习兴趣,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小学音乐双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音乐双师课堂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美育融合下的小学音乐双师课堂正是美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美育融合的背景下,构建小学音乐双师课堂教学策略,通过融合形态、融合方法、融合样式三个层面达到美育育人目标。

(一)融合形态

小学音乐双师课堂不仅是音乐、美术等美育学科内部的育内融合,还可以尝试育间融合和跨育融合。如音乐学科可以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其他学科进行育间融合,以音乐学科为中心,形成“音乐+”融美模式,寻找美育(音乐)与非美育学科的共通点,开展协同教学。此外,利用学校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开展跨育融合,打破学科限制,以主题化的形式倡导全学科育人。

(二)融合方法

小学音乐美育融合采用“1+1”的形式进行,即一位音乐教师外加一位其他学科教师。随着美育融合的深入,融合方法根据授课主题的调整而改变,即“1+N”模式。如授课内容涉及音乐、语文、地理等三门学科时,课堂以音乐学科为主,其他两门学科根据授课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现场、远程、微视频)进行教学。

(三)融合样式

融合样式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融合外,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融合。如在六年级构建以“毕业季”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毕业歌曲创作、毕业画册设计、毕业寄语编撰、毕业电影拍摄等多个子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丰富校园生活。

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3],美育融合既是发挥学科“以美育人”的重要形式,也是培育和发展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更是教师、学生、学科三方面协同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美育融合理念下,开展小学音乐双师课堂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在课堂中进行美育融合实践,提炼双师课堂教学路径和构建策略,积极发挥美育的实际价值。

猜你喜欢

双师旋律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给你的信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