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野下妈祖文化发展探究

2022-10-10张轶飞

大众文艺 2022年18期
关键词:妈祖文化

张轶飞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117)

妈祖文化是诞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的社会信仰和特色文化形式,它取材于宋代民间生活,经历千余年历史变迁,发展成莆田地区亮丽的文化名片和城市品牌。在文化自信战略实施背景下,妈祖文化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契机,及如何进一步兴盛繁荣呢?

一、妈祖文化信仰渊源由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兵锋四起,百姓为避战乱纷纷南迁入闽,以致传统农业无力负载与日倍增的人口总量,海洋捕鱼逐渐取代农耕,成为沿海地区人民赖以谋生的主要手段。海洋为沿海人民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又威胁着渔民的生命安全。囿于时人对天文知识,科学水平相对落后,难于与海洋抗衡。因而渔民出海前总要祭拜海神,祈求在神的庇佑下风平浪静,收获丰硕。

宋太祖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于莆田湄洲岛,本名林默,逝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即987年九月初九日。据传妈祖诞临当晚,天生异象。因自降生至一月一声不啼,故为其定名为默,初为巫女。《仙溪志》称:“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宋人廖鹏飞亦在《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记载妈祖为:“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她自幼即熟悉水性,常对湄洲湾附近触礁搁浅的船只伸出援手;通晓天文,能于船户出航前告知天气变化;精研药理,善于辨别草药并为人诊病。一次林默渡海救人,却遭遇不幸,沿海居民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因而相信林默在海上羽化成仙,成了妈祖,继续保佑沿海子民。

北宋覆亡后,中原再陷战乱泥淖,永嘉宗室迫以南渡。此时福建地区又面临海寇猖獗、社会秩序混乱等情况,政府官吏、地方士绅的统治面临巨大威胁。处此情势,妈祖作为地方保护神的形象愈发趋向立体,妈祖信仰逐渐形成。民间诞生了许多广颂其神迹的故事,如海上救护,使行舟之人免于风涛之患;如荡平海盗,使捕鱼经商这免于海盗侵扰。因妈祖对海上航行者的庇护,以及抵御旱涝疫疠的灾祸和送福济民的功绩,被百姓盛赞为“神女”“天上圣母”等。宋廷率先嘉许妈祖功德,力促地方百姓兴建妈祖庙宇、碑石。截止清亡,历代皇帝多次赐封神号、神衔,敕祭多达近五十次。康熙年间,清圣祖玄烨更册封妈祖“昭灵显应仁慈天后”,以彰其功。

2009年,妈祖文化习俗作为中国信俗类遗产,最先被联合国认定并纳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该类文化遗产首次获得世界的肯定,并由此迈向全世界。作为妈祖文化发展至今,据调查五千多座妈祖庙宇遍及世界各处,信徒近3亿人且华人居多,主要聚集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海外地区亦有分布。在漫长的发展历程里,妈祖信仰在文化交融中孕育了强大的精神内核,而今又积极与中外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展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妈祖文化已然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世界。

二、新时代妈祖文化发展契机与现实考量

(一)妈祖文化蕴含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核

妈祖文化自产生之日起,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流派中的儒、道、佛家文化的密切影响和交融。首先,道、佛家在妈祖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道教是三家中最早对妈祖文化产生影响的思想流派,无论是在从妈祖的封号、神像造型和道场名称,还是从历朝历代给予妈祖的封号,都体现出浓厚的道教意味。佛教对妈祖文化产生影响相对较晚,由于妈祖为生民拯苦扶弱与观音普渡众生的特性相通,通过佛教徒著书立说,进而两者发生联系。虽然道、佛两家与妈祖文化彼此交融,但其影响力并未达到儒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理论核心,忠孝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国语·晋语》云“爱亲之谓仁”。在妈祖的民间传说中,林默娘机上织布却心系父兄安危,神游救父,兄殁而哭等故事,纷纷表明妈祖在儒家倡言的孝悌范畴内,其忠孝故事符合儒家伦理纲常。另一方面,出于儒家宗法社会意识,文人墨客改造妈祖崇拜,强调天人感应,进而获得历代王朝的嘉许和赐封,使妈祖文化进一步扩大影响,妈祖扶危济困、忠孝慈信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发展至今,妈祖文化发展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其核心内涵是慈悲和大爱,表现为护佑子民、弘仁普济和普渡众生等。具体而言,表现为爱国护民、敬老尊贤、勤劳勇敢、惩恶扬善、无所畏惧、团结奉献、善良仁厚的高洁操守,浓缩成“立德、行善、大爱”六字箴言,充分实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契合。

(二)妈祖文化是联结台海人民心灵的精神纽带

明清时期,福建流至台湾人数逐年增长,妈祖信仰由此在台湾地区生根发芽,妈祖因而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保护神。台湾目前妈祖庙数量达到八百多座,信徒占台湾总人口一半以上。台湾民众通过信奉妈祖以寄托对海峡对岸的思念之情,妈祖缘是广泛在台湾落户扎根,渐渐成为台海人民一种重要的文化信仰形式。近年来,妈祖文化已成为岛内主要的文化信俗之一,能够超越群体意识、打破时间地域限制、跨越社会阶级的民间信仰,成为海峡东西两岸共同的文化根基,“海洋丝绸之路”的缔造者和见证者,中华先进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时指出,要实现海峡两岸合作发展新到路,加大文化交流力度,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为台湾同胞造福。弘扬妈祖文化,发扬爱国情怀,大陆和台湾千年文化一脉相承,促进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妈祖文化是增强两岸人民的凝聚力的载体,也是两岸通航、通商、文化交流的繁荣保证。

(三)妈祖文化助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由来已久。在当今众多文化体系碰撞的今天,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成为重中之重。2020年前后,新冠疫情骤然爆发,随后蔓延至世界各地。面对新冠以来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此给予高度重视,集中全面领导、统一领导,高效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世界树立了“中国榜样”,展现了高度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而中国“厚德载物、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也深深融入中国与各国人民抗疫斗争的行动中。

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先进代表之一,同样担负着“兼济天下、荣辱与共”的使命,积极对海外各国捐赠抗疫物资。在抗疫斗争最困难的时期,湄洲妈祖慈善基金会曾向日本捐赠十万只一次性口罩;向泰国林氏宗亲总会等各文化机构前后捐赠十万只口罩;对马来西亚捐赠五万只口罩等。第五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上,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菲律宾多数党领袖胡安·祖比尔、苏里南总统单多吉等人分别以视频或致信等方式指出,妈祖文化增进了中国与各国间的理解和互信,期待未来继续加强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妈祖文化有力的推动了“文化走出去”战略,不仅使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深入人心,将崭新的中国形象、优秀的中华文明推向全世界,还对中国重塑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四)妈祖文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上指出,近代至今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引导旗帜下,妈祖文化作为中华先进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即以全人类为关怀面视全世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情势下,建设的一条旨在谋求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在推进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中,妈祖文化演绎出以“协和万邦、开放包容、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为主题的海洋丝绸之路精神,在人文关怀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树立妈祖文化的品牌,深入挖掘其核心内涵,发扬妈祖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各界人士来了解中国,推动了各国间的合作发展,推进海丝沿线国家深层次互动,进而通过海上丝路向海外各国传播妈祖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

2018年,第四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莆田召开,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百余名学者专家出席开幕式,举行了妈祖海洋文化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征集学术论文九十余篇。2019年,纪念“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图片展,在联合国总部四楼会议厅隆重举行,获得了各国观会人员的广泛称赞,为妈祖文化向外走出去铺平道路。妈祖文化自宋代发展至今已经历千百年,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东亚,最后走向世界各地,形成完美的妈祖文化体系,成为横跨国界的文化标志。妈祖信仰现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民众共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推力。

三、文化自信战略下妈祖文化未来展望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讲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和人民群众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标志,体现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追求。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疫情表彰大会上亦谈及,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发展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先进代表,妈祖文化是海洋和平文化的象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图腾。

近年来妈祖文化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兴盛非常。2021年10月,“缘契两岸·情合一心”重阳节妈祖祈福庆典在山东烟台举行,活动采取线上视频方式,向两岸各界人士传播妈祖文化,取得了良好反响。11月,第二十三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暨第六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莆田市湄洲岛联合举办。论坛主题为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采取现场举办、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增进了莆田市与海丝国家文化互鉴、民心相通、发展共享。2022年4月天津滨海新区举办的“两岸妈祖缘”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正式启幕,该活动旨在促进津台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同胞精神互通,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在学术层面,近年来妈祖文化研究硕果累累,既包含细致而系统的史料搜集和梳理,也有新概念的提出,如“妈祖文化软实力”、“妈祖藏”等新学术概念的提出,为提升学术界妈祖文化研究水平奠立新基。其内容涵盖范围广,从梳理妈祖文化历程沿革、妈祖文化与文化交融等角度,到妈祖与海丝文化关系、中外妈祖文化传播交流、妈祖信俗与创意产业、妈祖文化与哲学宗教研究等方面多方面,凸显了妈祖文化的无限活力。其学科已从文化史、海洋史、移民史发展到不同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向至深至广发展。同时,学界广泛关注弘扬妈祖文化的现实意义,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促进“从民俗信仰到民心相通”,因而呼吁充分发挥妈祖文化涵养力量,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当前,妈祖文化发展虽取得相当成绩,但亦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一定程度上使妈祖文化发展速度放缓。

文化遗产传承。虽然联合国早已将“妈祖信俗”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亦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给予保护,但各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存在认知不清、重视不足、保护措施不力的情况。同时,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属于长期投入之公益,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易被部分地方所忽视。此外,专项资金来源、资金去向、实际效果缺乏关怀。种种因素导致各地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发展不平衡。

文化旅游产业。以莆田湄洲岛为例,妈祖旅游景区未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文化氛围有待加强;文创主题结构单一,以观光朝圣为主,缺乏推出新型创意产品,影响妈祖文化发挥时代新活力;文化旅游行业欠缺市场调研,存在忽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旅游资源分布松散,缺乏统一整合等。此外,部分地区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开发未展现地区特色的问题。

文化品牌保护。近年来,妈祖文化趋向繁荣发展、产生经济效益之时,文化品牌滥用的乱想亦随之增多。一些商家随便冠以妈祖名号,如“妈祖海鲜港”“妈祖茶道”“妈祖翡翠”等。这些商家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通过大打妈祖旗号博取流量。与经济利益结合的趋势,使妈祖文化品牌遭到不同程度的侵蚀,有碍妈祖文化的长远发展。

为推动妈祖文化更加大放异彩,首先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地方政府应实现整体规划妈祖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健全妈祖文化遗产制度保障机制,完善资金投入与分配,加强妈祖文化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政府统筹、舆论监察、公众监督一体化保障体系。普查妈祖文化遗产遗迹,对急需修复的庙宇、工艺品进行抢救性修复,关怀妈祖文化传承情况。

其次,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优化产品供给框架。将妈祖文化历史内涵与现代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把握区位优势、发展休闲旅游,建设现代娱乐设施,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完善妈祖文旅产业结构,完善并落实妈祖文化相关政策,着重考虑从财政、税收、投资融资及土地等要素角度来制定方针,脚踏实地,切实扶持妈祖文化产业平稳发展。打造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主题和品牌,提高游客参与度,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观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继续鼓励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会与学术论坛,突破时间、空间条件藩篱,系统整合妈祖文化资源,厘清宋代至今的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祭祀文化、声乐文化等不同文化形式的联系,促使妈祖文化朝着多层次的方向继续前行,打造亮丽的城市文化底片。同时,加强立法工作,给予妈祖文化品牌以法律保障,明确企业经营底线,防止妈祖文化品牌被滥用的乱象。

最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重视下,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妈祖文化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大力弘扬妈祖文化精神,于内积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践行蓝色理念,于外宣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推动“21世纪海洋丝绸之路”建设,带动海峡两岸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促使妈祖文化迸发新的时代活力,为实现文化自信乃至中华民族复兴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妈祖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发挥好妈祖的纽带作用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