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对外伤性肝破裂的效果分析

2022-10-09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伤性压疮评分

张 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外科,辽宁 沈阳 110101)

外伤性肝破裂具有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病残率高等特点,属于外伤性腹部最常见的损伤类型,目前常运用手术治疗,虽可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手术治疗风险较大,预后效果较差,为了增强治疗效果,需配合有效护理措施[1]。分析往期报道,可发现临床护理指导更能够尽早发现当前存在的潜在风险、隐患,从而实施一系列针对化、科学化的护理指导,从而预防并发症发生,获取满意效果[2]。而本文在面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时,运用了不同护理指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4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20例。此次试验均在2017年6月18日-2018年6月18日完成。入选标准:(1)患者意识清醒;(2)患者经CT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腹腔积液平卧时≤3cm;(3)患者脉搏<110次/min,血压>90/60mmHg;(4)患者肝损伤分级为I级-III级。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内心抵触情绪患者;(2)排除合并严重多脏器功能受损患者;(3)排除中途失访患者。所有患者均充分知晓本次研究的过程和目的,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观察组患者的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和62岁,平均年龄为(37.49±3.24)岁;外伤至就诊时间的最短和最长时间分别为38分钟和72分钟,平均时间为(56.89±5.74)分钟;性别:男性11例(占比为55.00%),女性9例(占比为45.00%);受伤原因:1例(占比为5.00%)因刀刺伤所致,3例(占比为15.00%)因挤压伤所致,5例(占比为25.00%)因坠落伤所致,11例(占比为55.00%)因交通事故所致;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分别为12例(占比为60.00%)和8例(占比为40.00%);损伤部位:肝左叶损伤9例(占比为45.00%)、肝右叶损伤8例(占比为40.00%),肝多发伤3例(占比为15.00%);肝损伤分级:2例(占比为10.00%)为III级,8例(占比为40.00%)为II级,10例(占比为50.00%)为I级。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7.58±3.63)岁,外伤至就诊时间为(56.54±5.62)分钟;性别:男性10例(占比为50.00%),女性10例(占比为50.00%);受伤原因:1例(占比为5.00%)因刀刺伤所致,2例(占比为10.00%)因挤压伤所致,4例(占比为20.00%)因坠落伤所致,13例(占比为65.00%)因交通事故所致;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分别为11例(占比为55.00%)和9例(占比为45.00%);损伤部位:肝左叶损伤8例(占比为40.00%)、肝右叶损伤8例(占比为40.00%),肝多发伤4例(占比为20.00%);肝损伤分级:1例(占比为5.00%)为III级,9例(占比为45.00%)为II级,10例(占比为50.00%)为I级。2组的性别、外伤至就诊时间、性别、受伤原因、损伤类型、损伤部位以及肝损伤分级情况等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和对比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述信息不会对本次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强护肝、补液、质子泵抑制剂、抗菌、止血等对症处理,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加强凝血功能和肝肾指标检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措施:(1)穿刺部位护理。对于穿刺患者,在拔管后,立即使用宽胶布固定、厚层纱布包扎,为了达到止血效果,需使用沙袋压迫30分钟,保持平卧24小时,穿刺侧肢制动12小时,且定期更换体位,做好皮肤护理,以免皮肤受压、压疮发生。(2)病情观察。加强患者呼吸节律、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护,在治疗的前4天,保持每隔30分钟监测1次,在治疗第3天,改为每隔1-3小时记录1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报。同时在患者发生肝破裂后,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改变,对于此类患者,需注意预防肝硬化,检测好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必要时需给予护肝治疗。(3)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外伤性肝破裂诱发因素、预后情况、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告知其治疗方法和优势性,耐心回答其提出的疑问,且积极做好配合治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同时告知患者一旦出现黄疸、腹痛、食欲缺乏、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入院就诊,且讲授相关急救知识,告知患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3]。(4)压疮护理。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术后常需保持制动,而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导致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引起压疮,为了预防压疮,需对肢体进行按摩,且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在按摩、拍打期间,注意力度,以免发生肝破裂出血。(5)疼痛和体温护理。①疼痛护理:对于疼痛感强烈患者,需给予药物治疗;对于疼痛感较轻患者,需通过分散注意力,缓解机体不适感和疼痛感,部分患者可因为咳嗽引起疼痛而忍住咳嗽,对此还需加强雾化治疗,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②体温:当患者体温≥38.5℃时,需给予一定物理降温,且在出现大汗淋漓现象时,需及时更换床单、衣物[4]。(6)呼吸道护理。通过对患者头部的调整使其呼吸道功能保持通畅,即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有效清除,避免造成患者呼吸道的阻塞。若患者的痰液较多,在将患者口内的痰液先吸出;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需要用舌钳固定1患者的舌头避免出现舌后坠,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吸氧以缓解患者缺氧的状况,以每分钟4-6L的氧流量为佳;若患者合并肋骨骨折,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的缺氧程度、节律变化和呼吸频率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3 观察指标:(1)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压疮、肠梗阻和肠粘连。(2)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以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为评估工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若患者的评分为80-100分则为非常满意,若患者的评分为70-79分则为满意,若患者的评分为60-69分则为一般,若患者的评分为0-59分则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3)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当前疼痛感越强,最高分值10分,最低分0分)[5]。(4)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情况,主要包括焦虑和抑郁情况,评估所用的量表分别为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均为100分,而前者以50分为临界值,后者以53分为临界值,且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6]。(5)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判定标准如下[7]:若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正常,且未见并发症,则可判定为痊愈;若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的较好,且未见并发症或并发症轻微,则可判定为有效;若患者的肝脏功能未见好转或加重,则可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有效率×100%。(6)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为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8],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分别包含7个条目、7个条目、7个条目和8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5分,总分为29-145分,且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该项内容的情况越佳。

5 结果

5.1 2组患者并发症的对比:观察组压疮、肠梗阻、肠粘连的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的总发生率(P<0.05)。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对比(n,%)

5.2 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的护理服务满意度(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5.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为(1.35±0.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评分(2.67±0.57)分(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对比(分,

5.4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情况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28.45±5.58)分和(25.57±3.64)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2.18±5.42)分和(28.37±4.84)分,(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情况的对比(分,

5.5 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的总有效率(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n,%)

5.6 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4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分,

讨 论

肝脏被周围的韧带固定在右肋部,是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质地较为脆软,可因为此部位血运丰富,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胆管等,属于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在腹部所占的面积较大,若遭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可引起脏器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有统计资料显示,在腹部损伤中约15%-20%为肝破裂[9]。而外伤性肝破裂发病率随着意外事故增加、交通事故和建筑发展,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不仅可对机体产生创伤性,还可产生严重后果。有研究指出,若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出血量较大,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失血性休克,导致约10%-20%的患者死亡[10]。为了改善预后,不仅需加强治疗,还需配合科学化护理指导。

临床护理能够针对疾病特点,实施一系列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压疮、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缓解不适感和疼痛感。通过重点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压疮护理、穿刺部位护理、疼痛和体温护理,能够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身心压力,疏解内心不安、焦虑感,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做到预见性护理。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95.00%,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75.00%,护理总有效率70.00%)(P<0.05),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0.19)分和5.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67±0.57)分和4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28.45±5.58)分和(25.57±3.64)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2.18±5.42)分和(28.37±4.84)分(P<0.05)。由此说明,临床护理可帮助患者更加深入了解疾病,从而更利于制定个体化、科学化、系统化护理计划,进而减轻机体疼痛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患者满意度。而患者机体疼痛的缓解、并发症的减少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评分分别为(19.31±4.17)分、(19.81±4.36)分、(20.12±4.46)分和(19.65±4.27)分,不仅明显高于护理前的各项评分(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评分分别为(16.85±3.42)分、(17.13±3.42)分、(17.24±3.75)分和(16.76±3.28)分](P<0.05)。

总而言之,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更符合疾病特点,发挥着全面性、优质性等作用,用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效果显著,利于加速疾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外伤性压疮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流程管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按压识别早期压疮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417例压疮现况调查与分析
双周最佳阵容
成立压疮管理小组,优化压疮管理流程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