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整体护理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2022-10-09王崇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围术股骨发生率

王崇杰

(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 昌图 112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老年人群骨量流失,骨密度较低,多存在骨质疏松,当跌倒时股骨粗隆受外力冲击易发生骨折[1]。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病人髋关节存在明显肿痛,下肢表现出屈曲、短缩内收、外展畸形等。同时患者局部存在大量的皮下瘀血疼痛异常[2]。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对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积极的手术可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研究表示围术期通过护理干预可影响术后恢复,本文探讨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探讨其在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61-78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3-77岁。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入院病人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健康宣教,术后指导用药、活动相关事项。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具体如下:(1)护理方案。①护理评估:收集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资料,并进行整理,明确病人健康问题、生理需求、心理需求。②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评估结果确定的问题,进行护理诊断,科学、合理地描述病人健康问题。③护理计划:对护理诊断中病人的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明确整体护理目标,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计划。④护理实施:根据护理计划执行其中措施,确保整体护理达到预期目标。(2)术前护理。①健康教育: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术前往往过度担心手术效果,护理人员在术前加强健康教育,解释手术流程和治疗原则,让病人对治疗工作形成正确认识,打消担忧。②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在术前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需和病人多沟通交流,疏导病人负面情绪,让病人在良好的心态下应对治疗,对手术做好心理准备。③病房护理:控制环境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影响,加强病房消毒、清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完善设施,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白天进行,避免打扰患者休息,通过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病人精神状态。④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好手术中需使用到的器械、药品、辅料等,检查并在术前当天再次清点。(3)术中护理。调整手术室灯光、温度,安置手术体,护理人员随时准备术中物品供应及灯光调节。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清点术中用品,仔细核对术中增加、减少的用品。手术过程中保护患者头颅、四肢等,避免体温骤降,术中输液、输血等需将液体加温后输入。手术完成后将病人送回病人,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4)术后护理。①康复训练:患者在麻醉苏醒后可开展康复训练,手术当天可进行被动锻炼,术后第2天可进行主动训练,指导病人坐起、下肢关节屈伸、收缩股四头肌。将床头适当抬高,收缩臀大肌。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床下走动过程可用步行助行器进行辅导。康复训练的强度根据恢复状况不断调整,不可操之过急。②并发症护理:患者在不能行动时需按摩患肢肌肉,改善血流避免血栓。术后多喝水,加强会阴清洁,避免感染。护理人员定时观察创口状况,若有渗血、渗液,体温升高则可能是感染引起,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③饮食护理:术后合理摄入饮食营养,有利于骨折早期恢复,术后早期进食可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能量,因此患者在麻醉药效消失后可及时进食。早期饮食以半流质清淡饮食为主,骨折后的2周需摄入高能量、高蛋白。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表现,需摄入足量钙,术后可食用骨头汤、鸡汤、鸽子汤,补充钙、蛋白质。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术后应当补充适量维生素D。

3 观察指标:本研究将Harri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1)Harris评分。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2)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3)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病例×100%。

5 结果

5.1 2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对比2组的Harris评分。护理前:观察组为(73.75±6.92)分,对照组为(74.63±7.69)分。t=0.602,P=0.549。护理后:观察组为(87.75±4.12)分,对照组为(82.63±5.62)分。t=5.195,P=0.001。2组干预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ADL评分结果对比:对比2组的ADL评分。护理前:观察组为(62.16±8.72)分,对照组为(64.95±8.21)分。t=1.647,P=0.103。护理后:观察组为(83.19±3.52)分,对照组为(79.22±3.24)分。t=5.868,P=0.001。2组干预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x2=1.042,P=0.308。压疮: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x2=1.042,P=0.308。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0例,对照组2例,x2=2.044,P=0.15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例(4.00%),对照组8例(16.00%)。x2=4.929,P=0.026。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极其常见,通常是由摔倒引起,患者在骨折后髋部存在明显的疼痛肿胀表现,其外侧皮下大量淤血聚集,患肢难以正常活动,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站立[3]。粗隆间部处为海绵质骨,质地并不紧密,且老年人骨质脆而疏松,骨折率更高,该处有较多肌肉附着,其血流较丰富,为此骨折后的愈合状况较好。而在围术期积极配合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术后的骨折恢复。

整体护理的护理活动遵循目的、计划进行,该护理模式通过评估、诊断、计划以及实施将护理流程系统化、全面化、整体化,保证各护理环节紧密相扣[4]。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方式而言,整体护理不但对病人自身的情况予以高度重视,还着重关注病房环境、心理特点等对康复的影响[5]。在整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致力于提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将患者真正看做有思想、有内涵的整体,而不是没有疾病的躯体。整体护理满足了患者身心需求,不但在病人生理疾病上予以无微不至的照护,还关心病人的康复、治疗,确保病人身心健康达到最高标准。王于蓝等人[7]表示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肢体功能异常,对其生活存在较大影响,而通过整体护理能够强化心理、生理上的干预,提高康复效果。在王于蓝等人的研究中,整体护理取得较好成果,病人在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且并发症风险更低。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在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病人围术期展开整体护理,可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围术期并发症风险更低,该护理方式具有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围术股骨发生率
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膝关节置换术出现股骨前皮质切割的原因分析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价值体会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