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2022-10-09姜靖敏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优良率锁骨麻醉

姜靖敏

(沈阳二四二医院麻醉手术科,辽宁 沈阳 110034)

临床中锁骨骨折属于创伤性疾病,在外科病室中较为常见,临床治疗是以内固定术为主。实施手术需选用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为常用方式[1]。但因锁骨所在皮肤区域,受颈丛、臂丛神经的双重影响,使得臂丛麻醉不能对锁骨区域神经完全阻滞,加之实施者会依靠经验盲探、体表标志实施麻醉,从而使得麻醉不能满足手术需求[2-3]。因而,我院本次选用臂丛联合颈浅丛对该手术患者实施阻滞麻醉,为彰显其有效性,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10月。纳入标准:(1)受伤情况明确;(2)可独立思考,沟通顺畅;(3)术后至少卧床3天;(4)于我院接受检查、诊断与治疗;(5)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6)年龄>18岁。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2)不配合治疗、护理与调查者;(3)精神意识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者;(4)同时参与另一研究;(5)中途退出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不同麻醉方式分组(每组42例),常规麻醉为对照组,联合麻醉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4:18,年龄区间31-68岁,平均在(49.5±7.0)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6:16,年龄区间32-69岁,平均在(50.5±7.5)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无同质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观察组给予臂丛阻滞联合颈浅下麻醉。入室后,将静脉通道开放,给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静点。鼻饲吸氧,对各项生命指标监测,例如血压、心率等。期间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体位,头方向向健侧靠拢,患肢在体旁放置。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从肌间沟入路,选用7号注射器针头沿肌间沟刺入寻找异感,并回抽无血,将浓度1%的利多卡因、0.25%的罗哌卡因将其融合为25ml的混合液注入,颈浅丛阻滞选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外静脉之间的交汇点下方的0.5cm距离处,应用7号注射器针头刺入,注意此时选取垂直刺入方式,突破颈浅筋膜后,将相同药物注入,剂量5ml。

3 观察指标:(1)观察不同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2)观察麻醉效果,优:无疼痛感;良:术中实施牵拉分离时存在疼痛或不适;差:切口疼痛感较重、需追加麻醉药物;(3)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4)观察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使用1根长度约10cm的游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是0、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疼痛剧烈,分数越高,表疼痛较重。

4 统计学分析: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x2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VAS疼痛评分以t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HR、MAP对比:2组T1阶段,HR、MAP经统计分析提示无优越性(P>0.05),观察组T2阶段HR、MAP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1。

表1 2组HR、MAP对比

5.2 2组优良率对比:观察组优良率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2。

表2 2组优良率对比(n,%,n=42)

5.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分析提示无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n=42)

5.4 2组VAS疼痛评分对比:术前,2组VAS疼痛评分经统计分析提示无优越性(P>0.05);术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4。

表4 2组VAS疼痛评分对比分,n=42)

讨 论

肌间沟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属于肩部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同时肌间沟准确的位置定位、穿刺异感属于该麻醉方式的关键[4-5]。常规臂丛阻滞与实施者丰富经验、体表标志位置对异感进行寻找,但在手术过程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麻醉师也会产生麻醉阻滞不理想的状况发生[6-7]。若在该阻滞术中辅助镇静药物会将麻醉风险提高,或是改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从而帮助锁骨手术寻找一种合适的麻醉方式势在必行。

C5-8与T1脊神经前支组成了臂丛神经,而C1-4神经前支组成了颈丛神经,即在临床中分别成为颈深丛与颈浅丛。锁骨周围的皮肤是由颈浅丛的分支锁骨上神经支配,锁骨手术区域的深层肌肉、韧带是由臂丛神经支配[8-9]。因此,单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或是颈丛神经阻滞都不能出现良好的阻滞效果,都会令患者感知疼痛感与不适感,而两者联合可有效取长补短,解决麻醉阻滞不理想[10]。本次研究中,给予2种麻醉方式联合的观察组,结果显示,当术中对折断段周围组织进行牵拉分离时,观察组HR、MAP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优良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由此提示,2种麻醉方式的联合,可提升锁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应激反应,提升麻醉效果。同时也可提示,2种麻醉方式的联合可对锁骨周围皮肤、韧带、肌肉做到完全阻滞。同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说明不论是单独应用臂丛阻滞,或是联合阻滞,均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痛苦。但在术后疼痛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术后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2种麻醉方式可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综合以上信息,锁骨手术患者中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麻醉阻滞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稳定心率、动脉压,同时还可提升麻醉效果,降低术后疼痛,缓解患者痛苦,且安全性高,适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优良率锁骨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35例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观察
锁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