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0-09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椎体腰椎脊柱

张 朋

(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 昌图 112599)

近年来,在社会高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据相关统计显示:发生各类骨折疾病的风险持续升高[1]。骨折是一种由骨骼疾病、创伤所致的骨骼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为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疾病之一,在脊柱骨折中占比高达41%,病情相较严重,常伴随神经及脊髓损伤,致残率高,发病后应及时入院诊治,及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2]。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中,分成2种:(1)为前入路手术;(2)为后入路手术。此次试验旨在对比探究2种手术的临床疗效,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基于平行、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将其分为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跨度为21-80岁,中位数年龄为(56.12±9.30)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14例,重物砸伤9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7例,B级8例,C级10例,D级6例,E级9例。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3:17,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2岁、81岁,中位数年龄为(56.40±9.1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15例,重物砸伤8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6例,B级8例,C级10例,D级7例,E级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ASIA分级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条件。(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CT、MRI确诊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符合外科手术指征,患者年龄均不低于18岁;②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2)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结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椎体严重感染的患者;②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4]。

2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取右侧卧位,全身麻醉,在左侧胸腹部作一联合切口,将胸腹膜切开,然后完全暴露椎体前方及侧方组织,将伤椎上下间盘组织切除之后,显露椎体侧前方的硬膜囊,再将骨折块及周边坏死组织清理干净,选择和切除椎体匹配的植骨,植入之后进行固定处理,然后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冲洗,并将切口缝合完好,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观察组行后入路手术治疗,取俯卧位,全身麻醉,以创伤中心为中点作一切口,充分暴露伤椎及相邻椎节段,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若椎体邻近骨折数目不少于3个,骨折较轻微的脊柱,使用1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如果骨折椎体间隔正常椎体数目不少于3个,按照单个椎体骨折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骨折椎体间隔正常椎体数是2个,则采取胸椎整体固定医治,腰椎骨折行短节段固定治疗;若骨折椎体间隔正常椎体数为1个,行胸椎整体固定治疗。术中,根据影像学检查中获取的脊髓受压、椎管内骨折块占位信息,行椎管减压医治,将骨折块摘除,然后对椎体进行复位处理;针对减压范围较大、合并脱位或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选用自体骨进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冲洗手术部位,缝合伤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3 判定标准:治疗后,根据其临床症状、X线检查结果及功能康复情况,评估其治疗效果,具体标准为:(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折部位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可自主活动,行走时无疼痛;(2)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X线检查显示骨折部位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可在他人协助下活动,行走时伴轻微疼痛;(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X线检查显示骨折部位未愈合,肢体功能及腰椎功能未恢复,无法自主活动[5]。其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人数×100%。治疗前后,记录2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从坐立、站立、步行、提取物、疼痛强度、干扰睡眠、社会生活等方面,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程度,评分与功能障碍程度成正比[6]。

5 结果

5.1 2组临床疗效对比: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2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5.2 2组临床指标对比:治疗前,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为(20.25±2.13)mm,椎体后缘高度为(20.28±2.11)mm,ODI评分为(39.61±3.60)分;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为(20.24±2.15)mm,椎体后缘高度为(20.24±2.09)mm,ODI评分为(39.70±3.52)分,数据无显著差异(t=1.273、1.245、1.376,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为(33.61±4.16)mm,椎体后缘高度为(32.48±3.91)mm,ODI评分为(20.17±1.12)分;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为(28.15±3.24)mm,椎体后缘高度为(27.93±3.10)mm,低于观察组,ODI评分为(30.17±2.20)分,高于观察组,2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t=5.283、5.127、5.289,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讨 论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病情复杂,由瞬时旋转、分离、剪切、压缩等暴力直接引起,一般伤及2个及以上椎体,临床治疗难度大,如若进行前入路手术,由于切口周边存在大量血管、神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且极易损伤脊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及功能障碍,伤椎前缘及Cobb角高度恢复不佳,且由于脊柱结构的切除,术后易发生椎体塌陷的情况;而后入路手术则相较简单,可有效复位骨折区域,使椎体高度的丢失有效控制,使脊柱生理曲度及序列有效恢复,并以椎管降压的方式恢复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内固定强度有保障,为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稳定性恢复创造有效机会;此外,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7]。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入路手术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且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显著要比对照组高,ODI评分低于对照组。从中可知,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后入路手术医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因此,具备采纳及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椎体腰椎脊柱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浅谈脊柱“S”曲线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同学,你的脊柱还好吗?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10例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