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

2022-09-30陈军徐慧沈征宇李梦杨雅骊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章节疾病

陈军 徐慧 沈征宇 李梦 杨雅骊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形态学科,常见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容易对疾病产生认知偏差和辨别困难[1-2]。因此,皮肤科疾病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入掌握相关知识,以达到更高的专业要求。目前,皮肤性病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分配课时数少,且多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3]。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对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取;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深入交流,答疑解惑等活动,达到知识内化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4-5]。本研究通过引入该模式于皮肤性病学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1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40 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20 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对照组20 人,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

1.2 教学方案

两组学生均使用统一教学大纲及教材,在学期初“皮肤性病学总论”章节授课完毕后进行,所用课时数均为2 课时,且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为“皮肤附属器疾病”章节。

1.2.1 传统课堂教学

对照组参加皮肤性病学传统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准备讲稿、多媒体课件(PPT)、模型等,要求本组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预习,课中按照大纲要求,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做好随堂笔记,在讲授完之后,由教师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点评与答疑,课后布置作业由学生自行完成。

1.2.2 翻转课堂教学

观察组参加皮肤性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教师于课前通过整理归纳教学内容制定出配有专业字幕的微视频及PPT 等多媒体资料,提前1 周将资料发布到班级微信群中,并结合内容设计相应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及讨论。按照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5 人一组,设置组长1 名,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期间遇到问题先通过小组讨论、查阅文献的方式来处理,对于未能处理的问题或多数学生疑惑的部分由组长整理归纳后反馈给教师,待上课时,与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课中,由教师先对重点知识与概念进行串讲,避免面面俱到。采用随机的方式,将课前设计的问题分配给各小组,由各组派学生代表对本组所持观点进行阐述,并对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与调节作用,对课堂时间有所把握,避免有些学生思维过度发散而导致讨论内容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频繁的问题及学生疑惑的地方进行解答。最后,播放PPT 展示典型病例,按教学内容模拟患者就诊情景,由学生扮演患者或医师的角色体验诊疗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对典型疾病诊疗方案及常见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典型病例诊疗过程的梳理,培养学生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诊治思路。课后,学生对相关知识和讨论内容自行消化。教师可推荐相关文献及书籍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若有学生在课前1 周的准备阶段或上课时请假而不能全程参与,则不计入研究人数。

1.3 教学效果评估

1.3.1 知识掌握程度

由三部分组成:①课程进行中由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适时进行评估(占比20%),采用100 分制;②课程结束2周后采用闭卷形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50%),内容不超过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按照统一标准阅卷,采用100 分制;③课程结束2 周后进行临床技能测试(30%),要求学生对典型疾病进行定性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采用100 分制。

1.3.2 教学环境评估

课程结束1 周后,采用医学教育环境评估DREEM 量表[6]对教学环境进行评估,包含影响教与学的5 个子量表领域,共50 个单项,每个项目分为非常同意(4 分)、同意(3 分)、不能确定(2 分)、不同意(1 分)和非常不同意(0 分)5 个等级,得分越高代表教育环境越好。

1.3.3 教学满意度

课程结束1 周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调查问卷共包含12 项内容,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 个选项。

1.3.4 学习兴趣

整个学期课程结束1 周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表达对皮肤性病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分为非常感兴趣、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和非常不感兴趣5 个等级。兴趣度=(非常感兴趣学生+感兴趣学生)/总学生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体学生出勤“皮肤附属器疾病”章节的授课,观察组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授课前1 周的准备工作。

2.1 两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表1 显示,观察组学生课堂表现、理论知识及临床诊断水平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分数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knowledge mast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环境评分比较

调查前由教师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介绍,调查结束后由小组长负责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40 份,回收问卷40 份,回收率100%。表2 显示,观察组学生的学习、环境、社交领域评分及教学环境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学生教育环境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共发出调查问卷40 份,回收问卷40 份,回收率100%。表3 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学生对课程兴趣度比较

表4 显示,观察组学生对课程兴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学生对课程兴趣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interest and attenda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皮肤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多发病、常见病,医学生是医疗队伍的后备力量,对皮肤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将决定我国对皮肤病的诊疗水平。皮肤病的学习是建立在皮损描述、病理分析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对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均具有较高的要求[7]。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播知识,并布置作业及安排考试;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快速、熟练掌握皮肤病的诊疗知识。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医学教育者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对授课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皮肤附属器疾病”这一章节,包括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病种,由于这些疾病在青少年人群中多发,很多学生自身患有该类疾病。在历年传统授课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该章节的内容兴趣浓厚,听课认真;且该类疾病发病率高,学生易在生活中发现此类疾病患者,易从网络及其他媒体中获取信息,故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该章节的教学。

研究发现,通过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皮肤性病学“皮肤附属器疾病”章节的教学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且学生对教学环境评价较好,满意度提升明显,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包含:①翻转课堂通过转变角色,提高了学习兴趣[8]。翻转课堂通过可行化的分层次教学方式,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9-10]。翻转课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有益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②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时间有效利用率。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教师提前上传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料,增加了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结合自身理解程度,调整学习的时间与节奏,对简单的内容一带而过,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可反复学习直至完全掌握。与传统教学相比,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与流程,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翻转课堂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本研究只涉及了“皮肤附属器疾病”这一章节。皮肤性病学教学还涉及其他众多病种,包括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而学生并不熟悉的疾病,这有可能会降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参与热情。因此,要真正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许多地方尚待改进。首先,需要加强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覆盖面,培养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提高组织沟通技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的问题等,均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更好地完成角色转变,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其次,增强学生的适应度。部分学生对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并不适应,主要是由于我国学生过于依赖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可通过将学生的参与情况制作成统计表并定期公示,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布置的任务,主动学习以提高参与率。另外,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传统的考试制度应用于翻转课堂中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作,部分有创新思维、积极发言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得到优异的成绩,长此以往,学生会忽视自身在这方面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建立一种“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生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十分重要[11]。学生在讲解、讨论与提问的环节都可由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并记入平时成绩,鼓励教师明确过程性成绩的考核方式、次数及具体的评价方式。

总之,翻转课堂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了解学生需求,借助现代化信息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翻转课堂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章节疾病
Seminar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实行新的投稿费用优惠政策/《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投稿方式及稿件处理流程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