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的诗与院
——雀舍里66 号

2022-09-29责任编辑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7期
关键词:院落客体建筑师

责任编辑:张羽

mint+

mint+ 是一家由建筑师、投资人、策划团队组成,独立发起并运营项目的非标建筑事务所。我们关注城市更新与乡村建构;专注于呈现建筑感染力,赋能商业空间。

陈凛

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RIBA PT2, 曾在部院、Kengokuma Associates 主持项目设计。作品持续发表在国内外知名设计杂志及谷德、Archdaily、一条等专业媒体。近年作品如雀舍里、YESOME 城市改造、云果丘、SuperflatBeijing20xx 等作品,获得广泛良好的专业反响。

1 轴测图

2 东立面

项目名称:66% KUSAMA 雀舍里

设计公司:mint+ studio(建筑、室内、景观)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陈凛

设计团队:李华、丁辉、Kerez Sav

建筑面积:598 m2

设计时间:2020.10 ~ 2020.11

建造时间:2020.11 ~ 2022.3

业主:北京市世外桃源旅游度假村

结构配合及施工:北京中元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对象要素(见图1),事件e3与事件e4的主体对象缺失,它们的对象都为事件e2的对象,所以在事件e2的对象属性sid中同时标出事件e3与事件e4的对象标号s3,s4,以此表示此对象在事件e3与e4中也充当主体对象.有时一个事件的主体也可能在另一个事件中充当客体,这时就要用oid进行标注,比如事件e2的对象在e3中作为客体,则标注为<Participant sid=“s2”oid=“s3”>,或者是一个事件的客体在另一个事件中充当客体或主体,也是按以上形式标注.Object类型的对象也是如此.

结构:主体砖混、钢结构

材料:亭泥砖、钢材、卵石

摄影:陈凛

1 北立面

2 俯瞰院子

3 俯瞰南栋

乡村的形成源于自然生长,其中展现的就地取材、拿来就用的生活态度, 粗糙而生命力十足。不同于南方山林间原始的连片自然村,北方乡村民居的常态多是合院拆分后的杂院、微院。在小尺度的历史砌筑物中,建筑师力求一种不破坏场所感的诗意营造。

场地与历史

66%雀舍里 是mint+在皇木厂村落地的一处乡村实验性改造项目。新旧功能碰撞带来的丰富空间流动性,是本项目中设计的出发点。

建设地皇木厂曾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有逾百年历史,也是北京环球影城毗邻仅存的历史保留村。

皇木厂因是京城宫殿木材的古运河口集散地而得名。几百年来遗落了数段运河遗迹,中式城楼与院墙。青藤与毛竹盘根错节地爬上了古朴的一砖一石,见证了这里如诗般的安静往复岁月。

1997 年新农村改造后,每户建立起带有拱窗的别墅二层小楼,并依照原有院墙划分匀质格状的院落。不断更迭的旧红砖与新瓦,成为了皇木厂这座古村近十年的新风景。

4 卧室

5 公区

6 内院

二元功能

Mint+对院落的改造不在于一破一立,而是力求保留原生场所元素的同时,以简单的形式梳理新的空间秩序。同时,业主希望在这次改建中既有私密的独居空间,也让大部分场所对外开放。因此 66%雀舍里的设计建设,成为了在乡村的社区化格子肌理中,一次针对私宅的公共性改造实验。

业主希望院落同时保有淡季自住,旺季作为民宿的二元功能。所以建筑师将改善通透性的开窗设计,做了克制的处理。用黑钢窗口统一了开启扇、格栅。

而面向曲线S 的大体块玻璃窗,让原本闭塞的南栋单体块向庭院开放。使得同一院落集合居住的人,有相互的交流。

流动的院子

Mint+通过引入一条流线,打破格子院的线性排布。工匠尝试用场地传统的砖石工艺、诠释现代的曲线形式,从而激活院落的内在流线。

原本不相通的前后两栋公共空间,均有北侧入口进入。设计师将北栋的南侧打开,形成一个新的内院。

由小亭泥砖和鹅卵石交错手工铺设的步道,由入口经过新的内院,串联整个户外空间。一条流线围绕着之前只作为景观的古树,回归了北方庭院“绕树而作、动中有静”的空间乐趣。对砖混结构的局部开间进行了钢结构加固。

空间转化

室内的设计根据业主面向环影游客零散出租的多风格需求,设置了灵活的风格。

直至今日,周边二次城市化的扩张,带来的是村落与城市的共存与交融的课题。而微院这个皇木厂中最基本的生活单元,因外来游客文化的流入,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与空间乐趣。

在落成的一年中,66%雀舍里同环影周边的品牌一起,吸引了无数明星博主来这个古老的村落打卡拍摄。

猜你喜欢

院落客体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八一作品
浅议犯罪客体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概述奥地利普通术语学中的对象客体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