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改造方法分析

2022-09-28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艳

人民交通 2022年18期
关键词:左转交叉口车道

文 /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艳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网中通行能力瓶颈,更是老城区交通堵点,交叉口交通改造逐步提上日程。为使交叉口交通改造设计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本文给出了较为全面的交叉口交通改造的方法及步骤,并以2018年蚌埠市交通改造项目中淮河路-中荣街交叉口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点组成部分,是道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是交通阻塞和事故多发地。据统计,在交叉口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0%左右,有些国家甚至高达4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前期建造道路未设计交叉口拓宽,交叉口的进出口道设置不合理,交通渠化不完善,信号配置不合理等。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近年来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各城市积极进行交叉口的交通改造。蚌埠市至2012年以来,经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负责的交通改造的项目就有四期,涉及城区45个路口及两条城市主干道上33个路口。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实例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改造问题进行了共性及创新问题的简要探讨。

交叉口交通改造原则

(1) 适应交通流特性;(2)合理利用道路设施空间;(3)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4)降低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5)各项饱和度要均衡;

交叉口交通改造设计流程

交叉口交通改造设计流程如下所述:

(1)交叉口基础资料调查。基础资料调查主要包括:路段及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交叉口交通量调查、交通控制状况调查等。(2)交叉口现状问题分析。结合现状交叉口情况,分析指出现状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3)交叉口交通设计。针对现状问题分析,从交叉口进出口道几何设计、车道功能划分、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组织、交叉口内部交通渠化、交叉口信号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交叉口交通设计。(4)设计方案评价。以评价改善后的交通设计方案的效果,主要包括改善后交叉口饱和度、延误及排队长度的改变等。

实例分析

笔者结合蚌埠市四期交通改造项目经验,归纳总结交叉口交通改造设计方法、流程,尊重现状及规范,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下面以2018年一期项目中的淮河路-中荣街交叉口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现状交叉口基础资料调查

淮河路-中荣街交叉口位于蚌埠市老城区内的商业区,人流、车流较多,交通混乱;同时该交口位于淮河路跨铁路桥下坡段,存在车辆起步冲破。改造前该交叉口现状如图1、2所示。

现状交口实施两相位信号控制,同一信号相位通行时交通较为紊乱,高峰时段东西向左转和直行车辆冲动较为严重。采用上海市是工程建设规范《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提供的方法,交叉口现状评价结果见表1。

交叉口现状问题分析

由基础资料调查及现场踏勘可以看出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改造前现状交叉口面积较大,造成交叉口内冲突点较多,冲突区域大,大大降低了交叉口内的行车安全性。(2)停止线距离道路中心线距离过长,车辆启动后通过交叉口时间加长,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现状交叉口采用传统两相位信号控制,在交通量较大的情况下,同一相位放行,车辆冲突点较多;再加上交叉口面积大,造成现状交叉口内车辆清空时间较长,更造成了交叉口车辆的冲突拥堵。(4)交叉口东西方向车道数划分不匹配,同一信号相位出口车道数少于进口车道数,造成车辆拥挤至交叉口,不宜驶出,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叉口交通设计

针对以上现状问题,结合交叉口现状上桥坡度限制,缩小交叉口面积已无法实现,本次交通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改造措施,详见图3。

(1)合理渠化改造交叉口,按照车道行车轨迹,规范车流在交叉口内的运行轨迹。由于交叉口东西方向和南进口方向距离路口中心较远,本次设计提出在东西进口道及南进口道设置机动车直行待行区及直行左转待行区,以增大放行量,提高路口通行效率。东西进口道直行车辆在本方向左转信号相位时进入直行待行区,南进口道直行左转车辆在本方向右转信号相位时进入直行左转待行区。(2)采用四相位信号控制方式,减少交叉口内车辆冲突,以实现直行待行。由于直行待行交通组织方式在相关设计规范中还未明确给出,缺少相关交通宣传,本次设计在各方向信号灯杆件上设置交通诱导屏与信号机联动,提示车辆何时进入直行待行区,引导车辆驾驶员熟悉新的交通组织方式。信号配时方案如图4所示。(3)由于东进口左转交通量较大,桥面拓宽无法实现,通过压缩现有车道宽度,增设进口道数,设置2个左转和一个直右车道,即增加了左转车的通行能力又实现了东西方向同一信号相位出口车道数与进口车道数的匹配。(4)由于西进口道路左转车辆较少,所以左侧车道设置为直左车道,使直行车辆在左转相位时可以通过两个车道进入直行待行区,以增加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5)南进口道也通过压缩车道,拓展一个出口车道,以实现同一信号相位出口车道数与进口车道数的匹配。(6)完善交叉口内部导流线设置,及相关标志、信号监控设备。(7)由于交叉口内交通较为复杂,非机动车采用二次过街交通组织方式,以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干扰。(8)由于南进口和西进口靠近步行街商业,行人过街量较大,本次采用左右分道的人行横道线设计,以规范行人过街轨迹,增加通行量。

设计方案评价

改造后高峰时段交叉口评价结果见表2。

将改造后交叉口评价结果表和改造前现状交叉口评价结果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信号控制由两相位改为四相位,绿信比的降低,降低了交叉口总体通行能力,但是改造后交叉口平均饱和度为0.6,比改造前有所降低,并且各车道饱和度较为均匀。交叉口平均延误20s,交叉口服务水平维持在B级,交叉口处于畅通状态,满足改建交叉口设计服务水平要求。改造后交叉口内部冲突点明显降低,大大增加了路口行驶安全度。

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对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改造问题进行了共性及创新问题的探讨。详细介绍了交叉口交通改造设计的主要流程及内容,并根据交口现状情况提出直行待行交通组织方式,有助于交叉口交通改造设计理论创新研究和工程应用。

猜你喜欢

左转交叉口车道
交叉口借道左转方案的交通安全仿真研究
基于车流拥挤检测的“借道左转”自适应智能控制*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不能左转
浅谈MTC车道改造
道路交叉口“借道左转”的优化控制
信号交叉口延误参数获取综述
一种Y型交叉口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
低速ETC/MTC混合式收费车道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