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放大“戴庄经验”示范效应奋力谱写新时代鱼米之乡绿色乐章
——江苏省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勇谈乡村振兴

2022-09-26沈建华姜瑾华刘俊逸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镇江市全市农业

沈建华 姜瑾华 刘俊逸/本刊记者

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设区市“进位第一等次”,丹阳市被评为全省年度农村产权交易之星,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被评为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率村十佳案例……2021年以来,镇江市“三农”工作亮点频现,跑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靓丽上扬线。

一个个荣誉背后,是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更是一个个创新的举措。“我们将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重点领域,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持续放大‘戴庄经验’示范效应,做优做美乡村环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开展富民强村行动,努力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跑道’上创出新业绩。”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勇言简意赅,一幅幅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渐次展开。

“产业是镇江的发展‘底色’,更是始终坚持的‘一号战略’。发展镇江优势产业重点是在特色上下功夫、品质上做文章。”

坚持贯彻产业强市战略,围绕稳产保供、绿色发展、项目推动等发力,镇江产业发展交出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推进农业稳产保供。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种业创新。重点加强了具有镇江地方特色的扬中现代渔业园区长江刀鲚、市农科院抗病稻麦和特色果树品种、丹徒区凤头鸭、润州区蔬菜黄苗不育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了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和11个市级“1+1+N”农技推广项目实施,建立了80余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2021年,粮食生产种植面积、总产量、水稻单产分别较上年增长1.64%、0.43%、0.16%。2022年镇麦15小麦高产示范片取得实收单产576公斤的好成绩,创造了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小麦高产新纪录。

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突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以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镇村特色产业,组织实施中央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培育壮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聚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紧盯农业央企、上市企业、知名民企,加强与镇江市主导产业有较高关联度的企业点对点对接。2021年全市共招引0.1亿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94个,协议投资总额87.1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90.6%;句容市天王镇、丹徒区宝堰镇获批2021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丹徒区世业镇荣获全国鲜食玉米“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句容市应时鲜果被省评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2022年计划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9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6亿元。

放大“戴庄经验”示范效应,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长年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绿色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2021年入选农业农村部评选的全国首批“生态农场”。镇江在全市放大“戴庄经验”示范效应,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落实省市级财政扶持资金640万元,将12个省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纳入镇江亚夫科技服务团为民办实事项目,遴选确定了13个第二批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镇江推广“戴庄经验”做法被列入全省改革经验典型案例,戴庄村被推荐申报了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第一届农业生物多样性培育利用论坛也在镇江成功举行。

打造“叫得响”的优势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业品牌价值。2021年,“丁庄葡萄”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逆势而行,成功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成为全省首家葡萄类出境农产品;“金山翠芽”获评2021全国茶叶品质评价排行榜第一名。在现有优势特色品牌基础上,开展镇江市首届十大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对入选品牌给予奖补资金支持。

“美丽宜居,关键在美,核心在宜。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理念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立足资源禀赋,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

以宜居宜业、文明传承为目标,从治理到优化提升,镇江正用各具特色“小盆景”,构成全市春意盎然“大花园”。

乡村建设行动由“散”到“统”。坚持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做到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实施和动态更新,统筹镇村布局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形成“多规合一”的统筹规划体系,确保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同时,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指导加强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保护自然肌理和传统建筑,彰显乡村地域特色。2021年,全市编制村庄规划43个,建立“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工作站4个。

村容村貌由“净”到“美”。2021年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93万吨、村内水塘7201口、沟渠2596.69公里。新建成农村公厕44座。新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61个,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84.9%。市级投入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及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补助资金399.2万元,引导疏浚农村河道土方221万立方米,建设生态河道26条。

基础设施由“有”到“好”。2021年,全市共实施村内道路改造项目43个,总长度24.157公里;文化体育场所建设项目11个,总面积10372平方米;村内亮化项目15个,新增路灯1617盏;村容村貌改造项目2个,总面积1000平方米;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3个。全市新建成农村垃圾房884个、购置(改造)垃圾清运车辆121辆,实施垃圾转运站提标升级5个。编制了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围绕清单中13个大类22项子类科学合理安排管护资金,年度实际支出2959万元。在全国首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平台。

乡村面貌由“表”及“里”。立足平原农区、丘陵地区等自然禀赋,深挖风土人情、老区文化、传统村落、历史底蕴等,传承乡土文脉,彰显地域特色,打造形态各异的特色田园乡村。2021年,按照“串点连线成片”原则,建立县级筛选、市级培育、省级创优的三级创建模式,全市共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省级绿美村庄18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全市新建美丽宜居村159个,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庄898个。开展全市传统村落历史遗存核验,建立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35个,2022年命名镇江市首批传统村落34个。

文明乡风由“点”到“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党委筑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机制,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创新民主协商“五方七步工作法”;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常规事项每季度公开。建立镇江市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持续推动文明村镇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更富成效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持续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镇江市扎实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2022年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缩小至1.47∶1,共同富裕底色愈加鲜明。

做好政策衔接,实施动态监测。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镇江对原建档立卡对象进行动态调整,加强对“两类人”常态化帮扶,制定并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做好低收入人口认定,在认定结束前,按照“四不摘”要求继续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市425户911名“两类人员”已经全部消除新致贫、返贫风险。

创新帮促举措,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镇江市采取“六个一”挂钩模式机制(一名市领导挂、一名机关干部领、一个机关部门帮、一个服务团队助、一家优质企业带、一组金融资源推),对全市集体稳定性收入120万元以下的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帮促,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市级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专项资金,支持全市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一次性给予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每个村3亩地的用地指标。

开展消费帮促,促进农民增收。紧紧围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目标,通过行政推动、落实政策、项目招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举办消费帮促暨经济相对薄弱村农产品推介会,完成市级消费帮促农产品目录更新,新增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产品。“十四五”期间继续开展消费帮促,2021年各部门单位消费帮促采购额共计1400余万元。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54元,名列全省第五,同比增长10.4%。

“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构建和创新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发展出题,改革作答。近年来,镇江市聚焦改革攻坚,激活发展要素,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积极参与部省改革试点。镇江市“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项目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为全国唯一以金融支持农业为主题承担农村改革试验任务项目的地级市。扬中市承担农业农村部“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改革试验项目。句容市入选江苏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探索农村普惠服务发展机制”“创新全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两项改革试验任务。丹阳市“推广涉农贷款保证保险探索金融支农新模式”入选江苏省改革试验典型案例。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市范围内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务,注册登记赋码100%。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完成率100%,共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8.3万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全部完成,共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51.16亿元。2022年1-6月份,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进场交易成交共4756个,交易农村集体资产80.18万平方米,土地规模流转5.27万亩,成交金额3.78亿元,溢价508.9万元。

稳步推进宅基地审批管理。开展全市农村宅基地需求情况及闲置宅基地(农房)调查。在5个镇开展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农村宅基地建房联审联办试点。全市38个镇(街道、园区)开展了宅基地审批,占具有审批权限乡镇的92.68%,占比名列全省第一。

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明晰公共资源产权,盘活闲置低效的资源资产,让“沉睡”的生产要素活起来,既为农村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又为增加村级集体和农民收入拓展新渠道。2021年,共清理集体土地面积约17307.04亩,盘活经营性建设用地约4316.52亩,减支增收2884.04万元。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区域广、对象多、投入大,需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从人才供给、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完善外部支撑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好保障。

“书记领航”筑牢振兴堡垒。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镇江在全市建立了推进乡村振兴“书记领航”制度,市县镇村四级书记围绕乡村振兴工作,每年确定不少于1个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2021年全市共确定“书记领航”项目625个,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书记全覆盖。对5480名全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开展轮训,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履职能力和素质水平。

“金穗行动”强化金融支撑。各级财政部门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的重点,公共财政投入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2021年镇江市农林水支出年初预算数较上年增加3227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比重较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穗行动”,推动各银行机构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选派54名金融干部下乡挂职,发布60项金融为农办实事项目,推进财政金融助力贷产品合作协议签订、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质增效、整村授信等工作。

“产学研一体化”赋能乡村振兴。2021年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共出动专家1200人次,服务经营主体465家,帮助农户解决难题293个,培训农民4000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培训76期,培育高素质农民6151人,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近100项(个)。运行“镇江科技资源云平台”,为农业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创新资讯、创新政策和创新资源,推动全市科技资源共享,有效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充分发挥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农科院的优势和作用,加强与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扬大、南农大、南林大、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院校紧密联系,引进创业团队、专家团队,共同组建草莓、草坪等产业研究院,推进农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镇江正以坚持不懈、求实创新的精神接续奋斗,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

猜你喜欢

镇江市全市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吃虾记
艺林雅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寻临界 破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