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反思与建构

2022-09-24李田天陈晓彬蚌埠医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民族传统

李田天 陈晓彬 蚌埠医学院

新时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非遗传承视角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规模较小,人们对其精神和传承价值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现通过对非遗传承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进行探讨,提出科学定义民族传统体育,打造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产业,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整体宣传,丰富民族传统体育应用形式等解决策略,以此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优化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很大比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已经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保护机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逐渐形成更加完整的保护体系。在此基础上,民族传统体育正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遍布人们的生活。我们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使其真正做到“出圈”,向更大范围扩散,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部分。

非遗传承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工作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提出的,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从定义和规定标准上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另类称呼。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保护机制也逐渐完善、正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历史的缩影。

民族传统体育与非遗传承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与人身体动作相关的“文化”,人们通过一些肢体动作的组合进行文化交流,利用不同的动作传达不同的心情,表现不同的思想,展现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体育包括少部分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代留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场所,武术训练中使用的兵器,或一些游戏器械,如蹴鞠等。总的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为主,这是其传承的主体和精华。其中包括一些口头形式的技巧口诀、传统表演、民间乡土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和行为动作的传承。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行为动作的传承,更是一种体育精神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极强的精神内核,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体育精神的凝聚,其中蕴含着“团结精神”“合作竞争”“坚韧顽强”等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遗传承视角出发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为突破民族传统体育当前的发展困境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分类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全面锻炼人的身体,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1.技巧类项目。这类项目主要考验参与者的身体控制力和动作灵巧性,包含“夺万岁”“人龙”“套马”等项目,常见的一些体育项目如“跳绳”“跳皮筋”,以及节日中常见的“舞龙”“舞狮”等都属于此类项目。2.竞速类项目。这类项目通常需要至少两人参与,以比赛竞技为主,通常情况下需要依靠相应的运动器械,对人的速度要求较高。包含顶壶竞走、绳梯、拾天灯、龙舟、赛骆驼等。3.较力类项目。这类项目主要考验的是运动员的力量,对技巧的要求较少。拔河、抛沙袋和摔跤是如今最为常见的力量型比赛项目。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较力类项目,如互布吉则、搭撑腰、尼昂急等。4.射击类项目。这类项目要求运动者具备较高的专注力和稳定性,能够精确地瞄准目标。包含射箭、粉枪射击以及难度较大的骑射。5.击打类项目。这类项目种类较为丰富,既有单独性项目,也有多人参与性项目。以前最为常见的“打拐”是多人参与性项目,如今最常见的老年人的锻炼项目打陀螺便是单人性项目。6.掷接类项目。这类项目主要考验人的身体反应力和敏捷性。包含丢包、丢花包、打牛毛球、背篓球、奥尔达等。7.攀爬类项目。此类项目是对人全身素质和耐力的考验,包含爬山、上刀梯等项目。8.武技类项目。包含武术、东巴跳、舞吉保、木兰拳、双节棍等。

非遗传承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

民族传统体育定义模糊

通过查阅资料数据,发现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章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这些文章中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抽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其进行定义时存在较大的难度。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较少,只是粗略地了解少部分内容,对常见的几种民族传统体育形式较为熟悉,而对其本质和内涵的认识则十分模糊。国家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定义的文件不够完善,缺少标准性参考文件,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无法形成规范化的发展体系。正确的理论是实践的重要指导和依靠,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定义,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工作始终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难以向更高层次进阶和完善。

民族传统体育市场模式陈旧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水平与掌握程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变革,建立智能化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化体系。从数字化农业会展到智慧城市管理网络的建设,市场经济和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者自身的观念会从侧面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市场的构建。其认为传统文化不应被市场裹挟,而应保持独特性和文化特性的看法已经逐渐被时代淘汰。如果始终以旧观念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将不利于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缺乏市场开发主体,其发展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上层层受限。优秀的资源需要适合的载体才能够走得更远,缺乏载体的资源最终只会消亡在时代的长河中。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市场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民族传统体育民众普及度较差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已经形成了相对较强的民众基础,民众对其的参与度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新一代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还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较小。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所占比例少之又少,这与我国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政策背道而驰。学校体育课程以跑步、跳高、跳远等国际性运动项目为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不足,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缺乏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渗入。学校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术的主要场所,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游离于教育系统之外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另外,在社区活动和党建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度也较低,社区管理人员在组织安排活动时容易忽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造成其普及渠道有限。

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应用缺乏

随着世界文化的大交融,外国的多种娱乐方式和体育运动流入我国,在活跃和丰富我国体育文化市场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挑战。篮球、射击和击剑等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力,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首选的运动项目。高尔夫甚至成为贵族阶级的代名词,被冠以财富的象征。而与之相反的便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缺失。民族传统体育在实践应用层面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对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团体凝聚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民族传统体育只有真正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将其蕴含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产生连带效应,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当前,由于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度较低,开发力度不足,导致其在实践运用层面与国外体育项目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体育市场和文化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如何拓展民族体育发展路径,打造满足人们需求的体育项目,是时代对体育工作者发出的灵魂一问。

非遗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重新构建路径

科学定义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常被引用为各种不同的名称,不同的人对其的理解和解释也不尽相同。国家和体育工作者要加强观念引领,使其界定透明公开,保证定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明确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定义,将其种类划分和具体内容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对民族传统体育名称的引用要做到准确无误。在进行层次界定和区分时,不同门类之间要具有互斥性和规范性,以统一的标准进行界定和划分,避免出现门类重复和划分不清的问题。国家应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保证民族传统体育定义和理论研究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其次,有关部门和机构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时,要准确引用目录规定的定义名称,不能随意篡改名称,避免引发歧义。这就对体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必须不断研读国家最新政策,掌握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手信息,保证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和传播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产业

当前,随着不同行业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不同行业实现了交融式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国家、世界市场产业链。民族传统体育应主动求变,积极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机遇。体育工作者应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接市场动向,迎合市场主流趋势,联合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管理团队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综合发展理念,以保证所形成的产业链能够真正符合市场需要,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项目的开发要有层次、有步骤地逐步进行,吸引更多的市场投资主体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工作中。

品牌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带动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中,应该重视品牌的力量。在我国大众认知范围内,武术是当之无愧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代名词”,因此,可以利用武术的独特优势,将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品牌,加强包装和宣传,使其在国内和国外都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整体宣传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民族传统体育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来看,其宣传水平还未达到目标要求。国家和有关机构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主体、多途径、多手段地搭建全国参与的宣传平台。在宣传中,要牢牢抓住互联网的优势,将民族传统体育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打造线上宣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的模式。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可以深挖传统体育仪式和节目活动,并鼓励人们踊跃参与。例如,在端午节可以组织人们参与赛龙舟这一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升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活动中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扬。国家电视台可以开办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的综艺类节目等,通过娱乐节目的形式向大众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大众学习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和兴趣,使人们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引导全民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

丰富民族传统体育应用形式

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和应用不仅仅是几个人的责任,更是中国所有公民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应主动承担起传播重担。社会各界、各团体都应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建设中。例如,为提升企业团队凝聚力,增进企业间的友好合作,在举办联谊会、团建项目时,企业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活动范畴。通过传统体育走进企业等宣传活动,举办企业足球联谊赛和踢毽子比赛等,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介沟通作用,增加人们对其的喜爱之情,使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共同满足。民族传统体育在应用中,也要注意民族、地域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谨慎开发不同民族的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以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特色项目为入手点,再逐渐向纵深化发展,开发其他接受度相对较低的项目,循序渐进地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利用。还要注意将其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发展,通过网络平台、视频制作等方式吸引更多感兴趣的人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

民族传统体育与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是蕴含民族体育精神的无形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宣扬是每一个中国人应主动承担起的责任,它是关乎民族自信心、传统文化、体育精神的一件大事。面对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共同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意识,做新时代中国非遗的传承者。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民族传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MINORITY REPORT
Tough Nut to Crack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