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筋经功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与抑郁状态的影响

2022-09-22蔡国锋郭祀慧王秀珍贾坤平许胜男孙满超杨善军站学华穆姿辰李朝旭蔡国梁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易筋经功法肺炎

蔡国锋,郭祀慧,庄 哲,刘 凯,王秀珍,贾坤平,许胜男,崔 成,孙满超,杨善军,站学华,穆姿辰,李朝旭,蔡国梁

易筋经功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与抑郁状态的影响

蔡国锋1,郭祀慧1,庄 哲1,刘 凯1,王秀珍1,贾坤平1,许胜男1,崔 成1,孙满超1,杨善军1,站学华3,穆姿辰1,李朝旭2,蔡国梁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3.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 黑河,164000。

目的:探讨易筋经功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睡眠障碍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RS-CoV-2感染后睡眠障碍合并抑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易筋经功法组与对照组,各30例,功法训练前、易筋经训练2w(week)及6w后进行随访,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1]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ilt on Depres si on Scal e -24,HAM D -24)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情况。结果:训练后2w及6w易筋经功法组与对照组相比PSQI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易筋经功法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2w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功法训练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训练前两组HAM D -2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训练后2w及6w两组HAM D -24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易筋经训练组训练后2w后与训练前相比HAM D -24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训练后2w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训练后2-6w疗效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易筋经功法对COVID-19患者早期的睡眠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在远期疗效方面也存在着积极意义,易筋经功法组与对照组相比对抑郁疗效显著,能够帮助患者尽早的改善抑郁状态。

易筋经;COVID-19;中医传统功法;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

SARS-CoV-2感染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新型烈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隐匿性极强等特点,为疫情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科研人员朱小萍调查报告,COVID-19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原因可能与病毒靶点相关,现有研究表明β类病毒大多具有神经侵袭潜能,SARS-CoV-2除了引起呼吸系统受损之外,还能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焦虑、失眠、抑郁等神经系统症状[4]。如今临床针对失眠、抑郁多采用西药治疗,但由于患者担心成瘾性以及毒副作用,导致临床上接受度不高[5],近几年针灸及经颅磁刺激也显现出良好的疗效[6],但由于COVID-19具有传染性的特殊性,以及面对突发情况,仪器的短缺问题,导致这两种治疗方法应用受限。良好的免疫功能是康复的首要条件,而优质的睡眠质量和良好的情绪是提高免疫的关键[7],而现如今缺乏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及抑郁的方法,因此迫切寻找一种提高COVID-19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疗法。

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抗击COVID-19专家评估会”的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贡献[8],易筋经作为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中医传统功法之一[9],具有强健体魄,宁神益智的作用[10],笔者参与2021年11月黑龙江省黑河市COVID-19疫情一线工作,从事中医药红区治疗工作,临床上观察易筋经锻炼具有操作简便、老少皆宜、疗效确切、患者接受度高的特点,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于黑河新冠方舱医院红区接受治疗的COVID-19抑郁并失眠患者,为确保试验顺利开展,根据实际招募受试者的难易程度,在充分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易筋经功法组与对照组各30例,易筋经功法组平均年龄(43.5±17.5)岁;男16例,女14例;病程(13.0±4.43)天。对照组平均年龄(42.4±17.8)岁,男18例,女12例,病程(14.03±5.26)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经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2021-04)。

表1 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小于80周岁者;②HAM D -24>8分;③病情稳定无其他严重既往史;④无肢体活动障碍;⑤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呈阳性[11];⑥充分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者;⑦能够严格执行训练方案。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疾病者;③意识障碍者;④不能严格执行医嘱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予口服洛匹那韦、连花清瘟胶囊等常规治疗[12],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加减,由煎药室统一煎制,每天1剂,200ml/剂,早晚分服,疗程2周。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简易版易筋经训练[13],该训练统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指导,播放易筋经教学视频,及时回答患者疑问,嘱托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勤加练习,建立视频训练小组每晚7:00开始视频训练,约30min,以患者微微汗出为度,每日1次,连续2周。

1.4.3 易筋经操作方法 ①手六经式动作要点: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两臂平举,肘部微屈,立掌外撑,掌根前顶,五指用力分开,手指用力伸展;收下颌,微微颔首,双目下视;第1口呼吸大拇指用力向外向后伸展,第2口呼吸食指用力背伸,第3口呼吸中指用力背伸,第4口呼吸无名指用力背伸,第5口呼吸小指用力背伸,第6口呼吸咬牙、收下颌、低头、大椎穴向上顶,掌跟用力外撑、五指用力背伸,大腿、臀部用力绷紧,脚趾抓地,第7、8、9口呼吸持续用力动作与第六口呼吸相同。下一个9口呼吸从小指向大拇指依次外撑伸展,共18口呼吸。②任脉式动作要点:脚跟并拢,前脚掌分开约45°,小腿,大腿,臀部用力夹紧;双手在胸前合十,眼睛看向食指,下颌带动脊柱按照腰椎胸椎颈椎顺序逐节向后伸展,使气管具有拉伸感,伸展到最大限度,将肘关节并拢;共6口呼吸。③督脉式动作要点: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双臂在身后十指交叉握固,两侧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肘关节伸直双手离开臀部,向外向下发力;前3口呼吸微微颔首,看向地下前1m处,第四到六口呼吸咬牙、收下颌、低头,大椎穴向上顶,维持发力。④带脉式动作要点: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身中正放松,下颌微收;向左侧旋转时,左臂横于腰部,右臂从头后绕过,4指尖扣于左侧耳屏前,以肘带头向左侧旋转至最大角度,低头看向右脚的脚跟;向右侧旋转时,右臂横于腰部,左臂从头后绕过,4指尖扣于右侧耳屏前,以肘带头向右侧旋转至最大角度,低头看向左脚的脚跟;共6口呼吸。⑤灵猫拱脊式动作要点: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以前脚掌为轴,将两脚跟向外旋转45度,将脚内翻,脚的外侧缘着地,脚心相对;弯腰双手握住脚背,帮助加大脚内翻,低头将整个脊柱用力向上拱起,肘关节伸直;共6口呼吸。⑥直立如松式动作要点:脚跟并拢,前脚掌分开约45度,小腿,大腿,臀部用力夹紧,脚趾勾地;双手自身体两侧起,在头顶上方合十,下肢和脚发力,两肋打开,指尖带领身体向上拉伸;共6口呼吸。

1.5 观察指标

根据PSQI评估患者功法训练前、功法训练两周后及六周后进行随访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及HAMD-24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状态,PSQI涵盖7个因素,总分0~21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4):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测评抑郁量表,没有抑郁:总分<8 分;可能存在抑郁:8 分≤总分<20 分;轻中度抑郁:20 分≤总分<35分;重度抑郁:总分35≥分。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训练前易筋经功法组与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6,=0.8),训练后2周及训练后6周后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3.35,<0.001;=11.73,<0.001);易筋经功法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功法训练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如表2);训练前两组HAM D -2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训练后2w、6w,两组HAM D -24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易筋经训练组训练后2w后与训练前相比HAM D -24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训练后2w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训练后2-6w疗效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3,图1)。

表2 受试者训练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注:*与训练前相比<0.001

表3 两组训练前后HAMD-24评分(分)

注:*与易筋经训练组训练前相比<0.05;#与对照组训练前相比>0.05

图1 两组训练前、训练后2w、训练后6w,HAMD-24评分

3 讨 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急性传染性肺炎,其致病病毒是一种未曾被人类所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得出COVID-19对人群普遍易感[14],发病初起干咳、发热、乏力,逐渐进展出现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月7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34 546例,疑似病例2767例,累计追踪到到密切接触者345 498,如此庞大的人口数字[15],与之相伴的的器官衰竭以及神经受损也正逐步引起大家的重视[16]。相关研究表明COVID-19成人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6.67%[17],SARS-CoV-2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s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蛋白之一,通过s蛋白与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相互作用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大脑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大量存在ACE2,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很有可能也具有神经侵袭能力[18],《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的病例观察结果显示COVID-19感染患者脑组织存在部分神经元变性,证明了病毒对神经的侵袭是COVID-19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19],长期的隔离与社会压力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孤独[20]、恐惧[21]和焦虑[22]也是重要原因[21]。良好的睡眠质量能保证机体的内环境得到充分的休息,各个神经、器官功能才会得以恢复,因此充足的睡眠是确保COVID-19恢复健康的重要条件。

3.1 古代医家对瘟疫的认识

“疫”指瘟疫,是祖国医学对烈性传染病的概称。《黄帝内经》首提瘟疫病名,气乃大温,草木乃荣,民乃疫,温病乃作。《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疫气既盛,势必传染,又必于虚者先受其气。”提出了体质对于疫病的影响。《诸病源候论》认为“其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皆有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则民多疾疫,病无长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厉之气,故云疫疠病。”古籍表明疫病具有发病与气候相关、症状多相类似等特点,并且强调了“正气存内”的重要性,《黄帝内经》认为中医分为六艺即砭、药、针、灸、导引、按翘。易筋经源于中医的导引术通不和之气,动则百关气畅,通过活动肢体,安神宁志,配合呼吸吐纳起到扶正祛邪[23]、宣肺理气、调理脏腑作用[24],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

3.2 古代医家对不寐的认识

不寐出自于《难经》,又称失眠,以频繁不叫自醒,睡眠深度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证[25],病因多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脏腑失衡、气血不足等,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胃、肾密切相关,《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因脾胃升则肾气、肝气才得以升,胃气降,肺气,心气得以降,胃气不降导致心火上升,心火扰神,则见夜卧不宁。如今中医各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因认识有所不同,仝小林院士认为寒湿为因[26],李修元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湿疫范畴[27],周永学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湿热疫[28],虽然各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认识不一,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初期多以化湿为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初期多胸闷、咳喘、纳呆、呃逆、舌胖、苔白厚腻,一派湿气侵袭的症状,脾喜燥而恶湿,湿邪侵袭人体避免不了伤及脾胃,进而导致脾气不和,夜卧不安。湿邪重浊粘滞易伤气机,湿邪侵袭人体气血津液壅遏,而至痰凝水停,痰郁化热而扰心也是失眠的因素之一,张介宾认为不寐分为实证和虚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突遭变故,又恐对身边亲朋带来麻烦,得病后多有心情抑郁,加之长期隔离缺乏运动,导致食欲减退,不思饮食,忧思太过,进而耗伤气血,血不养神则见失眠甚至多梦[29],易筋经动作简单,轻柔和缓易学易练[23],内外兼修,外练身体,易筋经动作刚柔相济,虚实相兼,能调气机、助消化、养气血,从而提升睡眠质量;内练精神,磨炼意志,自然流畅的呼吸可以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各种心理上的消极心态,意念的训练又可磨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意志,使其心情优劣,不必被外界疫情的变化所干扰,并分散了对外界恐慌的情绪。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易筋经训练,锻炼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显著降低,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心情的愉悦感,从而改善COVID-19患者的睡眠。

3.3 中医传统功法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作用

2022年1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院士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循证评价研究报告》,中医防治COVID-19的疗效得到了世卫组织专家的认可,中医传统功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之一,包括八段锦[30]、易筋经、太极拳[31]、五禽戏[32]以及六字诀等[33],长期训练具有理气,活血,提升正气的功效[34]。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从呼吸道进入,必然伤肺,肺者气之本,治节出焉,脏腑的气血都需要肺的治理调节,气血不和则不养神,八段锦的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易筋经的出爪亮翅势;六字诀的“呬”字诀、“嘻”字诀;五禽戏的鸟飞都对能够宣通肺气,助气血行。

六字诀是呼吸与动作相结合,运用五行相生的吐字方法,围绕“呵、呼、嘘、呬、吹、嘻”六字的发音进行呼吸训练,分别影响到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和肝心脾肺肾五脏[35]八段锦的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等,可起到宣肺理气,调理脏腑的机能,五禽戏为中医代表性功法,是神医华佗根据虎、鹿、猿、鸟、熊五种动物动作行为所创立。练五禽调五脏,可通过戏耍的方式习练五禽戏,通过模仿的方式展现虎的勇猛、猿的敏锐、鸟的傲然、鹿的灵活、熊的稳重。例如熊戏中模仿熊来培补脾胃、精壮肌肉,通过腰腹转动,活动中下焦,加强脾胃运化,固护胃气,增强抗邪能力[36]。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则饮食如常,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养心安神进而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睡眠质量。再加之患者模仿动物憨态可掬的动作,可增强患者练功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缓解疫情带来的压力,调畅心智。

中医传统功法在COVID-19防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易筋经在传统易筋经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充分保留了易筋经的精髓,具有科学性以及易于普及性等方面的优点,通过肌肉、骨骼、关节的牵拉和旋转对人体起到牵拉的作用[37],同时在运动期间保持呼吸调匀,动息交融,长期锻炼能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海马区神经细胞的血液功能供应[38],增强突触间联系并促进新的突触,海马区与抑郁状态密切相关[39],从而对训练者睡眠质量、焦虑以及抑郁有所改善[9]。虽然易筋经锻炼不能单独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不能完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但具此次研究发现,训练前易筋经功法组PSQI评分(17.87±1.46)对照组PSQI评分(17.97±1.46)经独立t检验分析,(=0.26,=0.8>0.05)说明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训练后2周和6周,两组PSQI评分均有降低。训练后2周,易筋经功法组PSQI评分为(3.37±0.73)对照组PSQI评分为(经过独立检验(=13.35<0.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易筋经功法组对于新冠失眠患者早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在6周时易筋经功法组PSQI评分为(8.10±1.42)对照组PSQI评分为(12.21±1.31)经过独立检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易筋经功法组对于新冠感染失眠患者远期疗效显著。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失眠症状也有好转,考虑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的好转,患者对疾病恐惧有所消退的原因,但易筋经功法训练组患者睡眠PSQI评分无论是训练后2周还是训练后6周,都有明显的改善,分值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训练前两组HAM D -2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者具有可比性,训练后2w、6w,两组HAM D -24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易筋经训练组训练后2w后与训练前相比HAM D -24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训练后2w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易筋经组对早期抑郁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训练后2-6w疗效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抑郁后期两组疗效无明显区别,考虑可能与后期COVID-19症状逐渐好转,患者逐渐克服恐惧心相关。实践证明,易筋经功法训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具有治疗作用,但本次调查仅限于黑河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方舱红区,数据有限,希望未来通过多中心调查,回顾性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等,扩大研究数据,以期得到更为广泛精确的结果。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易筋经功法能调节免疫[40]、纠正不良情绪,有助于COVID-19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情绪的恢复[41],健身气功能起到强身健体,改善身体机能的作用,同时对很多疾病也有着防治的功效。笔者考虑可能与易筋经功法属于有氧运动,同时功法训练注重呼吸调匀、凝神静气,通过调节气血运行,阴阳平衡有关。易筋经功法训练时,重视气、意、形相互配合;以气行推动血运,强调心神领气;这样经络疏通、脏腑调和、内外兼合;机体达到阳气卫密,阴气和顺的状态,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所以应该持之以恒的坚持易筋经锻炼,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才能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身体。

4 结 论

易筋经功法对COVID-19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在远期疗效方面也存在着积极意义,对早期抑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易筋经功法组与对照组相比对抑郁疗效显著,能够帮助患者尽早的改善抑郁状态。

[1] 王 馨,崔相楠,孙 芳,等. 耳穴贴压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性失眠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 2021,30(32):3636~3639.

[2] 侯瑞娟,王兰珍,王利波,等. 濮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级、二级响应期间其他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实用预防医学[J].2022,29(03):332~336.

[3] 朱小萍,赵 娜,江 瑶,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临床麻醉学杂志[J].2020,36(05):490~491.

[4] 龚 雪,王 婧,陈 蕾,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护人员焦虑情绪伴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2021,36(09):1162~1164.

[5] 高善玉. 艾司唑仑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评估世界睡眠医学杂志[J]. 2021,8(11):1878~1880.

[6] 赵亚楠,吴文忠,刘成勇,等. 基于“通督调神”理论的不同针灸组方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J]. 2020,40(11):1149~1153.

[7] 孙启蒙,覃青松,陈柏欣,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非湖北地区民众心理应激、抑郁、焦虑情绪和失眠的调查中华医学杂志[J].2020,100(43):3419~3424.

[8]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术语英译精选. 中国翻译[J],2020,41(04):1~8.

[9] 高自军,秦爱华. 有氧运动对心理亚健康护士的干预技术研究. 四川体育科学[J]. 2014,149(01):59~61.

[10] 李文鸿,戴国斌,吕思泓. 从祛病到象征:古代导引术的历史演进山东体育科技[J]. 2013,35(02):17~20.

[11] 徐 超,刘容枝,方 丽,等.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临床试验要求解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J]. 2020,15(03):225~22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J].2021,14(02):81~88.

[13] 简易气功健身法:易筋经(英文)Women of China[J]. 2000(12):57.

[14] G. N-V, J. L-A, L. B,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alterations in COVID-19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fter ICU discharge Medicina Intensiva (English Edition)[J]. 2022, 46(02): 112~113.

[15] 蔡国锋,冯宇飞,王春英,等. 交叉电项针对脑梗死后气切插管患者吞咽及肺感染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J].2015,34(04):293~296.

[16] 吕睿冰,王文菊,李 欣. 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63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J]:1~5.

[17] Maren B, Lukas V D S, Oliver W, et al. Recent Antiviral Treatment and Vaccination Strategies Against SARS-CoV-2. Klinische Monatsblatter fur Augenheilkunde[J]. 2021, 238(05).

[18] 高钰琪. 基于新冠肺炎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策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J].2020,36(03):568~572+576.

[19] 马楷轩,张燚德,侯田雅,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生理心理状况调查中国临床医学[J].2020,27(01):36~40.

[20] 程家国,谭晓东,张 玲,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护理管理杂志[J].2020,20(04):247~251.

[21] 王 一,高俊岭,陈 浩,等.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公众媒体暴露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复旦学报(医学版)[J]. 2020,47(02):173~178.

[22]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2020,41(02):139~144.

[23] 孙卉丽,王硕仁,王亚红. 八段锦应用于冠心病心脏康复的系统评价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 2016,32(02):326~329.

[24] 樊高薇,张小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中医病因病机及预防治疗概述陕西中医[J]. 2020,41(05):571~573.

[25] 韩 芳,唐向东,张 斌.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杂志[J]. 2017,97(24):1844~1856.

[26] 仝小林,李修洋,赵林华,等. 从“寒湿疫”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中医杂志[J]. 2020,61(06):465~470+553.

[27] 李修元,李 茂,敖素华,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特点中医学报[J]. 2021,36(02):236~238.

[28] 周永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病因病机与治法探讨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J]. 2020,43(05):28~32.

[29] 佘 芳. 健身气功易筋经当代体育科技[J]. 2016,6(25):160~161.

[30] 曾云贵,周小青,王安利,等. 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 2005(09):1207~1209.

[31] 杨祥全. 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 2003(01):63~66.

[32] 崔永胜,虞定海. “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 2004(11):1504~1506.

[33] 刘晓丹,刘 莉,陆云飞,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指导建议上海中医药杂志[J]. 2020,54(03):9~13.

[34] 王 华,蔡国梁. 运动与饮食联合干预高血脂的循证研究进展四川体育科学[J]. 2022,v.41;No.197(01):31~36+80.

[35] 舒冬冬,王晓静,徐晓梅,等.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临床肺科杂志[J]. 2021,26(05):705~708.

[36] 李秀惠,张 亮.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证发微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J]. 2019,29(05):385~386+398.

[37] 钟志兵,章文春,万志莉. 健身气功易筋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J]. 2006(09):850~851.

[38] 宋清华.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呼吸及心脑血液循环功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J]. 2014,34(24):7074~7075.

[39] 高 捷,武 英. 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 2005(13):1157~1159.

[40] 魏胜敏. 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中老年人健身功效的实验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07.

[41] 房 舒. 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在校大学生原发性失眠症的影响[D].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Effect of the Classics of Tendon Changing on Sleep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 after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CAI Guofeng1, GUO Sihui1, ZHUANG Zhe1, et al

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2.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3.Hei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ivince, Heihe Heilongjiang, 164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lassics of tendon changing exercise on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fter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fter new coronavirus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lassics of tendon chang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1:1,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fter a week of follow-up,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SQ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2 weeks and 6 weeks after training (t=13.35, p<0.001; t=11.73, p<0.001); The Classics of tendon chang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and 2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weekly comparisons; th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fter the exercise training. Conclusion: It shows that the The Classics of tendon changing exercise ha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nd it also has significance in the long-term efficacy.

The Classics of tendon changing; COVID-1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score

1007―6891(2022)05―0044―05

10.13932/j.cnki.sctykx.2022.05.10

G804.55

A

2022-04-14

2022-04-25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ZHY2021-WHO22;ZHY16-0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ZYLCYJ09-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GJB1422424)。

蔡国梁(1978-)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循证体育学、循证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及运动康复学相关领域研究。联系邮箱:caiguoliang@hrbipe.edu.cn

猜你喜欢

易筋经功法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