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流量氧疗在创伤性湿肺患者中的疗效

2022-09-20赵广永闫丽娟

健康之友 2022年18期
关键词:肺病创伤性插管

赵广永 闫丽娟 刘 泉

(1 泰安市中心医院/胸部与食管外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2 泰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创伤性湿肺(Traumatic Wet Lung,TWL)概念是于1945年由Burford通过对尸体的肺病病变进行观察后所提,指的是因为创伤导致的急进性呼吸衰竭,肺部明显特征是大面积肺内小血管损伤及通透性提升,最终出现弥漫性肺水肿及肺泡萎缩,病人临床症状多为无法改善的低氧血症及进行性严重呼吸窘迫。创伤性湿肺属于普遍型肺实质性损伤,多数是因为猛烈钝性伤害导致,比方大力碰撞、高空坠落、挤压或者车祸等情况[1]。胸部钝性损伤产生几率可能超过50%,但通常因为对疾病认识不够、诊断技术敏感性低或者受到外伤干扰导致被忽略等。而高流量氧疗属于较为传统的氧疗方式,因为初期没有使湿化及温化情况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没有获得广泛推广。跟随此类问题的有效处理,同时该方式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因此在当前阶段获得广泛应用,但因为造价太高等原因,仅能在医院内使用,家庭推广尚有待商榷。文章主要针对高流量氧疗治疗效果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在高流量氧疗临床推广过程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首先,本院伦理委员会对于本次研究已批准、同意。将本院接收的60名创伤性湿肺病人作为这次课题研究对象,而且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均已签署相关书面协议,对于不愿参与的病人后续诊断治疗不会产生影响。

纳入标准:①通过医生诊断均患有创伤性湿肺,并且肺部实质损伤突出,对病人创伤史加以明确;②本次研究相关流程及内容已向病人及家属告知,均同意所采用的治疗方案。

排除标准:①病人无创伤史以及非创伤原因造成的神经源性肺部水肿;②病人伴随其他类型严重疾病,或有其他原因呼吸窘迫综合症,比方脓毒症等;③病人神志不清醒,或者患有精神性疾病,对于治疗方案及过程难以配合;④对于医生为病人制定的治疗方案,病人及家属不同意,没有意愿参与本次研究,或者不愿签署关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的书面协议。

参照组病人中男性为17人、女性为13人,平均年龄大约是(47.8±9.7)岁,车祸病人15人,猛烈碰撞引发钝性损伤7人,高空坠落导致肺实质性损伤为8人;治疗组病人中男性为16人,女性为14人,平均年龄大约是(49.8±10.1)岁,车祸病人11人,猛烈碰撞引发钝性损伤病人为9人,高空坠落导致肺实质性损伤病人为10人。两组病人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治疗组病人采用高流量氧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仪器具有对氧流量、浓度进行调节及专业温化、湿化功能,病人治疗前根据其耐受程度进行调节,起初可设置成40-50L/min,浓度可设置成最高浓度的60%左右,后续可根据血氧饱和度目标指数进行调整,保证病人血样饱和度始终保持95%以上。

参照组病人采用无创呼吸机实施辅助通气,使用PB公司生产的840呼吸机,基于病人血气、血氧及潮气量对呼吸末正压指标及压力,假如病人血压及心率保持稳定但是呼气状况不佳,可每隔30分钟加设1次呼气末正压指标,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2至16次,氧气吸入浓度不超过50%。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病情改善时间、肺部病灶吸收及ICU治疗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并分析两组病人肺实变率、致死率及气管插管率。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病人各项指标改善时间比较

对两组病人病情改善时间、肺部病灶吸收时间、ICU治疗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参照组疗效相当,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各项指标时间对比

2.2病人肺实变、致死、气管插管比较

对两组病人肺实变率及气管插管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参照组,其中气管插管率及肺实变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种这两方法致死率没有明显差异,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肺实变率、致死率及气管插管率对比(n[%])

3 讨论

创伤性湿肺诊断过程需要明确病人胸部受到外力损伤后,是否存在胸闷、呼吸受阻、气促、发绀等情况;听诊发现湿罗音;胸部CT或者X向扫描肺部出现斑点状、点片状阴影或者弥漫性浸润情况,确诊较容易。并且创伤性湿肺通常不是急性发作,早期X检查及临床诊断一般与湿肺症状不符。个别病人因为血气胸等因素对X线扫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诊断过程可能有所延误。一般CT检查敏感性较高,与传统的X线透视对比,可以针对实质性创伤快速进行区分及诊断,所以,CT检查对于确诊创伤性湿肺存在明显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临床诊断及明确创伤性湿肺的重要途径[2]。尽管如此,当前阶段螺旋CT与X线扫描相比造价高出不止十几倍,对于病人短期重复诊断较为不利,病人却可以通过X线反复摄片。相比之下,X线扫描与螺旋CT均有其独特优势及不足之处,所以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可使创伤性湿肺的确诊具有重要依据。因此,倘若情况允许,病人胸外伤较为严重时,应该尽量使用胸部CT检查,若时间有限可反复实施X线扫描,期望可以及时确诊病人是否创伤性湿肺,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的时间。

创伤性湿肺病人通常伴随低氧血症,通常临床治疗以呼吸机辅助支持为主。高流量氧疗在临床治疗过程较为新颖,通过提升氧气流量、加温湿化等向病人提供氧气支持,实现标准血氧浓度,实现呼吸功能的改善。设备持续输送高流量氧气的前提下,能够使呼吸道产生持续正压,预防肺部萎缩,提升功能残气量,降低呼吸做功,纠正氧合,对痰液进行稀释[3-4]。可在创伤性湿肺病人的初期治疗过程中,控制肺泡内渗出,降低间质水肿产生情况,减缓病程发展;在确保病人舒适度的基础上,尽量扭转病情,降低机械通气几率,并且降低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本次课题结果表示,治疗组病人疾病改善时间为(6.5±2.0) d,参照组病人所用时间为(7.3±2.7)d,表明高流量湿化氧疗对于湿肺的改善作用与机械通气作用相似;治疗组病人病灶吸收所用时间大约为(5.5±1.7),明显优于与参照组,高流量氧疗能够有助于病人病灶快速吸收,并且吸收情况更好,有利于病人康复,但两组对比组间数据无统计意义P>0.05;对两组病人ICU治疗时间进行对比,治疗组病人ICU治疗所用时间大约为(9.2±2.9),参照组病人ICU治疗时间大约是(10.7±3.1),表示创伤性湿肺病人使用高流量氧疗能够获得与无创机械通气相同的治疗效果;两个研究小组肺实变率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病是13.33%,而参照组是43.33%,表明病人使用高流量氧疗能够有效防止病人出现肺实变推动病人疾病复原;气管插管率对比结果现实,治疗组病人为16.67%,而参照组病人为50%,由此表明高流量氧疗能够有效规避创伤性湿肺病人气管插管情况,减少对病人躯体的损伤,提升疾病治疗效率;两种治疗方式致死率对比情况显示,治疗组为0,而对照组则存在3.33%的致死率,由此可以看出高流量氧疗安全性较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更高,可有效减少病人死亡情况,为病人提供综合、系统的治疗方案,提升病人生存几率。通过各项研究结果显示,高流量氧疗可有效减少创伤性湿肺病人ICU治疗时间、肺部病灶吸收时间及减少肺实变几率、死亡几率和气管插管情况。

高流量氧疗和其他类型供氧方法对比结果显示,首先和普通鼻导管及面罩对比,当前阶段高流量氧疗更为完善,理论方面无可替代,但是价格较高,仅能针对不符合前者使用规范或者前者耐受性不佳的病人[5]。其次,无创或者有创机械通气均对操作技术有一定要求,不但需要氧气浓度合适,同时能够为病人提供多种呼吸模式,但需要操作人员具备充足的呼吸生理、机械及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而高流量氧疗仅为设施完整的供养设备,通气效果及持续气道正压效果均有所限制,二者不具备可比性[6]。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高流量氧疗可明显改善病人的氧合指数及通气功能,与无创呼吸机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改善患者痰液粘稠度、改善病人舒适度方面优于面罩吸氧及无创呼吸机。

综上所述,使用高流量氧疗能够有效提高创伤性湿肺病人的治疗成效,临床过程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肺病创伤性插管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