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模式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2022-09-20王成花

健康之友 2022年18期
关键词:院感医护废物

王成花

(安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潍坊 262100)

医院管理过程中的感染管理工作十分关键,不仅关系着医院的正常工作运转,还与患者病情和康复具有显著相关性,稍有不慎则会危及患者医疗安全[1]。医院感染发生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由于近些年来医院感染事件屡见不鲜,使得人们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常规所开展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开展内容和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内容较多,但参与管理的人员数量较少,并无法深度实现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和实施工作,在实际核验、检查等工作中落实往往不到位,导致医院感染防控效果不佳,总体效果不甚理想。医护一体化院感防控模式,是近些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在诸多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为进一步了解其在院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针对采用不同管理模式的72例我院(2020.2月-2021.11月)诊治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总结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72例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1月间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有基本的语言沟通和书写能力者;(2)基本资料和一般资料完善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恶性肿瘤疾病者;(2)意识障碍、精神病史者;(3)无法配合研究内容者。

经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比组(n=36)中19例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年龄上限80岁,下限26岁,均值(57.32±4.97)岁。分析组(n=36)中18例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年龄上限81岁,下限28岁,均值(55.46±5.03)岁。基本资料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伦理审核通过后开展。

1.2方法

将常规管理作为对比组干预措施:应用传统的院感防控措施,相关感染管理工作由护士进行检查、监督和落实,仅有少部分医生参与到管理中。不另外加强培训工作,有关人员所了解到的院感知识较少,同时院内感染的管理意识相对低下,在医院感染的检测、手部卫生、职业暴露、传染病、医疗废物处理、多重耐药菌管理等工作中,均仅由护理人员进行对应的检查和管理。

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护一体化模式作为分析组干预措施:(1)成立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小组,由具有感染防控经验的医生担任小组长,选取适宜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共同组建防控小组,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其他人员组成护理组、医疗组、相关科室秘书和责任护士等。针对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全面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专科能力与安全意识,以便后续开展各项感染防控工作。(2)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对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小组成员院内感染防控管理的相关专业性培训,并参与到院内感染最新进展的培训中。具体落实各项工作职责,负责对传染病患者加强管理控制力度;对不同科室的医生所开展的传染病隔离治疗措施进行监督,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上报;详细统计调查抗菌药物在不同科室的具体应用情况,检查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科室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等工作;积极处理各项医疗废物,时刻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的防控意识,以免出现感染事件,严格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类的记录和登记;每月定期对科室各个院内感染具体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和自查,并在科室内部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宣传院感知识。(3)将医护人员一体化全面监督、同步检查、同步培训等多种形式充分落实到医护一体化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中,针对医院内做出对应的优化和改进措施。充分分析以往感染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开展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护一体化活动,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处理。(4)加强对易感患者的管理、防控和照护,在开展院感管理期间,加强对易感群体的管理,在为患有传染病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有效照料和隔离,优化传染病患者隔离过程中的各项服务,以通俗易懂的话语科学为患者和家属说明院内感染、传染病等相关知识,解答各项问题,取得其信任,对于患有传染病患者给予充分的照护,在用药过程中严格做好周围环境的灭菌、消毒等工作,保证环境卫生整洁,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5)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置和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易感染患者的照护外,医疗废物的处置与管理也是院感防控中的重点内容,在实际医疗废物处置的过程中,需严格根据废物性质和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处理,格外注意不能让医菌污染废物进入到回收系统。(6)医护人员的操作管理。充分发挥院感防控小组工作能力,对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不同科室间的防控效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卫生质量,并在实际工作期间加强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小组成员和科室人员的工作质量反馈效果的评价,针对以往各项管理措施开展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持续改进管理措施内容。(7)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护一体化管理制度,让整体医疗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每月由医护一体化小组长带领相关人员完成院内感染的检查工作,掌握院感防控工作进展,将所得检查结果进行有效整理,定期开展小组会议进行通报,对于做好方面及时给予表彰,对于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有效分析,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8)设立奖惩监督机制,根据医院感染反馈结果和科室自查结果,设置奖惩机制,以经济奖励、批评惩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激励有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感染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1.3观察指标

对比组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管理满意度。(1)对两组管理质量的评价主要采用管理质量调查评分表,包括服务态度、废物分类、卫生操作、多重耐药菌处置、消毒隔离,均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水平越高。(2)统计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肺部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总例数]×100%。(3)对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实施百分制评分,得分超过80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不足60分表示不满意,得分在60-80分之间表示基本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组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分析组泌尿系统感染0例(0.00 %)、呼吸系统感染1例(2.78 %)、手术切口感染0例(0.00 %)、肺部感染1例(2.78 %),总发生2例(5.56 %)。对比组泌尿系统感染2例(5.56 %)、呼吸系统感染3例(8.33 %)、手术切口感染1例(2.78 %)、肺部感染2例(5.56 %),总发生8例(22.22 %)。对比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分析组,统计结果数据χ2=4.180,P=0.040,提示有明显差异性特征。

2.2 对比组间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

对比组卫生操作分值结果为(80.42±2.14)分,多重耐药菌处置分值结果为(87.95±2.41)分,服务态度分值结果为(82.29±1.98)分,废物分类分值结果为(81.87±2.02)分,消毒隔离分值结果为(83.87±1.01)分。分析组卫生操作分值结果为(92.75±1.89)分,多重耐药菌处置分值结果为(96.57±1.11)分,服务态度分值结果为(94.37±1.33)分,废物分类分值结果为(93.12±1.67)分,消毒隔离分值结果为(95.12±0.89)分。分析组患者管理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对比组,统计结果数据t=25.911、19.492、30.387、25.754、50.141,P均<0.001,提示有明显差异性特征。

2.3 对比组间患者的管理满意度

对比组患者管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分析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组间患者的满意程度[n(%)]

3 讨论

医院内由于设立多个科室,在不同科室中疾病种类相对较为复杂,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感染等情况,若未积极采取有效、科学的院内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则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事故情况,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严重还可能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积极加强针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有利于降低院感的发生,需要积极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开展具有针对性、合理科学的管理[3]。

传统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医务人员有明确的分工职责内容,虽能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但多数人员均以完成自己工作为主,不具备团队意识。且医院感染工作量相对较大,传统管理人员不足,还可能导致出现工作疲劳,易出现失误等情况,并无法深度实现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实施等具体工作,显著增加了感染风险,使得医院感染防控效果不佳。医护一体化院内感染防控模式是新型干预措施的一种,可以让医护共同完成相关工作,有效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水平,优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相关内容,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水平。在开展一体化院感防控模式的过程中,能在模式开展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小组培训,加强对小组成员的考核和培训,在合格后方可上岗,能显著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质量,有效总结院感岗前相关内容,在培训后能提高医院工作人员院内感染预防意识,掌握院内感染各类防控方法和防控技巧。开展院感的检查工作过程中,能充分涉及到所有的护士、医生,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建立专门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统一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工作,帮助医护人员清楚认识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开展更加专业的护理治疗措施。因此在应用该项管理模式后,能让医护人员将患者作为中心,在临床中充分融入团队意识和有效配合,转变传统的医疗习惯,帮助患者更好的解决各项问题,提高诊疗护理的安全性,让患者就诊后的院感风险明显降低。此外,护理人员日常与患者的接触最为频繁,在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能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要求护士能主动参加小组工作,落实各项责任制度,为患者和家属加强院感知识的宣传教育,让院感防控水平明显提高。实施一体化院感防护控制模式能有效加强多重耐药菌控制管理、传染病检测控制管理、消毒隔离等多项管理内容,在实际提高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内容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能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水平[4]。

本组结果显示,分析组服务态度评分、废物分类评分、卫生操作评分、多重耐药菌处置评分、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分析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且分析组患者管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在比较两组数据结果后显示有明显差别P<0.05。充分说明了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使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提高患者对管理措施的满意程度。分析原因可知,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防控模式在实施前能首先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并开展专业培训,显著提升了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专业技能水平,在整体工作实施期间更加注重指导和监督工作,能及时了解并发现管理期间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性提出适宜、科学的指导措施,以免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同时还能围绕患者开展感染危险因素的有效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管理内容,从环境方面着手开展感染的防控,最大限度保障病房环境充分符合相关标准,注重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能保证为患者提供的护理、诊疗工作均为无菌操作,以免出现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还能积极加强病房的巡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处理患者发生的异常情况,有效遏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就诊期间的安全性,使患者对管理措施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5]。

综上所述,在针对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采取一体化医护院感防控模式可以让院感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管理质量得到提升,让患者对管理措施更加满意。

猜你喜欢

院感医护废物
ITER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对CFETR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启示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效果及评价研究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感进化控论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