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患者的X线和CT诊断价值

2022-09-20张长江

健康之友 2022年18期
关键词:弥漫性骨质增生骨化

张长江

(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山东 威海 264200)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又被称之为老年性强制性脊柱炎,或Forestier病,在临床中较为多见,但常被低估,极易与血清学阴性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或骨关节炎等相混淆,造成出现不适宜的影像学治疗和诊断干预[1-2]。尽早明确患者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尤为必要,能为后续临床治疗措施的制定和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针对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常用X线诊断,能较好的明确骨质增生性质,确定骨质增生部位,但受照射剂量明显较高。随着医疗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总体诊断效果,还能显著降低受照射剂量,促进总体诊断安全性的提升[3-4]。对此,本研究收集肋骨CT检查患者病例展开研究,对其影像学特征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抽取600例肋骨CT检查患者展开研究。对其中400例肋骨检查重建胸椎矢状位发现胸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共50例,其中有4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最高88岁,最低40岁,年龄平均值为(60.30±9.86)岁。余下200例DR检查发现胸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共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最高85岁,最低59岁,年龄平均值(69.00±8.27)岁。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方法

CT检查:选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设置参数:层距5mm,层厚5mm,管电压为120kV,扫描矩阵为512×512,对患者骨窗、纵膈窗、肺窗进行逐层扫描,对可疑病灶进行详细探查,明确具体部位后重点进行扫描,同时重建胸椎矢状位,摄取清晰CT图像并进行分析。

X线检查:选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为患者进行检查,指导患者保持放松状态,取站立体位,自由呼吸后达到平静,屏气。对患者拍摄两个部位X线片,先拍摄颈椎侧位片,后拍摄胸腰椎正侧位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具体表现结果和影像学特征,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骶骼关节、锥弓关节无骨性强直;②患椎有基本正常的椎间隙宽度;③椎体前外侧缘骨化或钙化,对相邻椎体有4个以上的累及,可能伴随椎间盘和椎体交界部位骨赘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SPSS 27.0作为本组调查研究处理工具,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对比用卡方检验,以[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表现

颈椎病变大多位于第4-第7椎体,主要以椎体前缘大量唇样骨质增生为表现,有骨桥形成,累及相邻椎体超过4个,后纵韧带骨化或钙化情况少见,常规X线检查不易被发现,通过CT检查则易发现,组间对比显示χ2=3.990,P=0.045,具备统计学差异性。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CT检查前纵韧带钙化显示,椎体后方有斑块状高密度影或不同程度线状高密度影表现,通过CT检查还能将椎体后缘增生致密影表现出来,以后缘骨皮质增厚为主要表现。详见表1。

表1 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不同检查方式的

2.2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胸腰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表现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胸腰椎病变高发于腰椎上段和胸椎下段,韧带骨化或钙化表现以右侧韧带和前纵韧带多见。经CT检查和X线检查所见左侧韧带的骨化或钙化情况较少,主要是由于降主动脉走行偏向脊柱左侧,CT发现右侧韧带和前纵韧带骨化或钙化情况较X线明显更优,经检验χ2=3.875,P=0.049,具备统计学差异性。详见表2。

表2 胸腰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不同检查方式的

3 讨论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涉及到患者机体全身功能损伤情况,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症状或肌骨症状等,是中老年患者以肌腱附着点骨化或钙化等为特征表现的疾病类型,其中脊柱病变较为常见[5]。高发于中老年群体,多见于男性,疾病的发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明显增加,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疾病的发生与退行性改变、代谢紊乱、外伤、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有文献报告提出,相较于正常人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概率更高,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诱因与椎体局部缺血相关[6-7]。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属于全身性疾病的一种,以轴线外和椎体结构骨质增生为典型特征表现,即附丽病,有沿椎体前外侧面韧带骨化情况,在肌腱和韧带附着部位形成骨赘,有骨质增生表现[8]。脊柱病变在其中最为常见,好发于胸椎,其次是腰椎和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早期主要是在脊椎前纵韧带表层有钙盐的沉积,镜下可见前纵韧带内部有骨化或灶性钙化表现,逐渐发展到纵深处,最终可能累及前纵韧带,在椎体附着部位可能形成不规则骨赘[9-10]。除椎体外,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还可能累及骨盆,主要包括韧带钙化、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患病后大多表现为肌腱炎、压痛、疼痛等,类似退行性骨关节并、强直性脊柱炎或炎症性脊柱炎等[11]。极少数情况可能出现颈椎部位骨赘对食管或气管造成压迫而出现的吞咽困难情况。同时部分患者胸椎骨赘出现活动受限情况,可能造成肺部纤维化或复发性肺炎等。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在肢体方面可能造成全身僵硬或关节疼痛等情况,出现末端钙化引起的韧带断裂或腱鞘破裂等情况,其中最易受累部位为肩关节和膝关节,尤其是起止点滑膜炎情况,即附丽病[12-13]。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脊柱病变特征表现为前纵韧带广泛钙化情况,韧带部位椎体前有骨质增生表现,形成骨赘。右侧方韧带及前纵韧带骨化情况,可能延续至超过4个椎体,左侧韧带骨化和钙化的情况较为少见,可能与降主动脉不停搏动,且走行略偏左,不利于骨化或钙化等有关[14-15]。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前韧带钙化的主要表现在于I型连续波浪状致密影,有与正常无异的椎间隙,不伴有椎间盘前外侧突出表现,或表现为Ⅱ型断续状高密度影,合并有椎间盘前外侧突出及纤维环退变表现,在椎间隙水平钙化前纵韧带由于椎间盘突入可能有切割断续状表现形成,现阶段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仍主要通过X线诊断,具有操作简便、价格经济等优势特点,但受到骨骼重叠影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早期诊断相对较为困难[16-17]。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颈椎病变常规X线检查不易被发现,通过CT检查则易发现,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CT检查后纵韧带钙化提示椎体后方有斑块状高密度影或不同程度线状高密度影、椎体后缘增生致密影等表现;胸腰椎病变经CT检查发现右侧韧带和前纵韧带骨化或钙化情况较X线明显更高,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

综上所述,诊断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应用CT相较于X线能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能力,能为临床诊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弥漫性骨质增生骨化
帕立骨化醇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探讨分析加用骨化三醇药物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全脊柱内镜在骨化类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述评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自然老化现象
藏药骨精药酒治疗骨质增生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