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2-09-20朱殿润

健康之友 2022年18期
关键词:通率酶原生化

朱殿润

(临夏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甘肃 临夏 7318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危急重症,主要是由于局部冠脉堵塞导致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引发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证实,早期心肌再灌注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能保护心功能、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1]。溶栓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快速开通堵塞血管,溶解血栓,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再灌注,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选择适宜的溶栓药物至关重要。替乃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通过结合纤维蛋白赖氨酸,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达到溶栓作用[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急诊ICU行静脉溶栓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8.3±10.4)岁,发病时间2-8h,平均(4.5±1.3)h;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7.8±10.6)岁,发病时间2-9h,平均(4.8±1.5)h;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超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持续缺血性胸痛>30min,心电图检查显示存在≥2个导联ST段抬高,或存在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肌钙蛋白T高于正常第99百分位点;所有患者发病均在12h以内,无溶栓禁忌,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存在活动性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无法控制的高血压、二次心肌梗死、存在心源性休克且扩容或血管升压药物效果不佳、凝血功能异常等。

1.2方法:两组入院后均快速明确诊断,进入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及阿司匹林300mg,使情况使用硝酸脂类、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纠正酸碱代谢和电解质失衡,给予心电监护,若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给予紧急对症处理[4]。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替乃普酶治疗,首剂量使用60 U/kg静脉推注,之后使用100mg静脉滴注,在90min内滴完,之后普通肝素12U/(kg·h)静脉滴注48h[5]。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治疗,首剂量150万U与生理盐水10ml混合,之后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ml中,在30min完成静脉滴注,12h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 U,2次/d,共使用5d[6]。

1.3观察指标:①统计治疗30min、60min、90min、120min的血管再通率,治疗后胸痛缓解,复查心电图ST段抬高段下降>50%,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来间接判断血栓溶解、血管再通情况[7];②治疗前后检测各项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NT-proBNP、CK-MB、MYO、ultra-TnI,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后获得上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治疗前后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包括ALT、AST、Glu、TC、TG、HDL-C、LDL-C,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后获得上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观察治疗期间有无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2 结果

2.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30min、60min、90min、120min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K-MB、MYO、ultra-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ALT、AST、Glu、TC、TG、HDL-C、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危急重症,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局部冠脉,致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溶栓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溶解血栓,促使堵塞冠脉再通,从而恢复缺血区域心肌的血液灌注,促进受损心肌的修复,尽量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达到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目的[8]。

急诊ICU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场所,科室内心电图机、除颤器等仪器设备齐全,可直接开展检查和治疗,对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也能更快速的得到处理。而静脉溶栓治疗无需复杂设备,简单易行,但对医生的治疗经验要求较高,且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越短,对治疗效果的提升越有利[9]。同时,溶栓药物的选择也是确保溶栓疗效的关键。因此,选择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至关重要。

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药物,可将纤维蛋白直接溶解,通过裂解、催化纤溶酶原,降解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达到溶栓作用,还可维持组织微血管完整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10]。但该药整体的溶栓效果一般,血浆半衰期较短,血管再通率较低,出血风险较高[11]。替乃普酶是第三代纤溶酶原激活剂,纤维蛋白特异性强,可水解纤维蛋白,溶解新形成的血栓。与尿激酶相比,替乃普酶对纤维蛋白的选择性更强,快速将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达到较强的溶栓效果[12-13]。此外,替乃普酶血浆半衰期较长,血浆清除半衰期为11~20 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特别是出血风险较低,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4-15]。

综上所述,急诊ICU使用替乃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血管再通率高,能有效降低心肌损伤各指标,保护心肌细胞,且对血生化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通率酶原生化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体会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