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分析视角下高校公寓式宿舍人性化设计研究

2022-09-15张运杰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私密性学生公寓人性化

王 迪 张运杰

大学阶段是塑造青年人品格的重要阶段。高校除了提供必备的学习条件外,还应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馨与舒适。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对学生的关爱,展现人性化设计的魅力。本文根据高校学生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重点探讨高校公寓式宿舍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及策略。

1 高校公寓式宿舍的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居住者往往会忽视自身对空间的功能性需求。对于学生居住的公寓而言,人性化的设计更少。

1.1 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

大部分高校公寓式宿舍只能满足学生的居住需求,在空间布置和装饰上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室内空间功能单一,宿舍内除了必要的生活设施外,没有娱乐和休息区域。

1.2 空间规划不合理,缺乏私密性

目前,高校公寓式宿舍普遍存在空间面积较小、规划不够合理的情况,不注重区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缺乏私密性。

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在床铺的周围挂上布帘来定义他们的个人空间。公寓式宿舍应该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和私密的空间,很多大学在设计大学宿舍时忽视了这一点。学生公寓的休息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公寓的休息区域

1.3 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个性化

开放性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在青年时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并且热衷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个性化的宿舍。但是由于资金限制和设计理念缺乏创新等各原因,高校学生公寓在空间布置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

2 高校学生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

2.1 高校学生的行为特征

2.1.1 规律性

大学生活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会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来回奔波。但是这并不是说大学生活是单调乏味的。恰恰相反,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需求决定了其活动的动机,活动动机的多样化导致行为也必然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在设计公寓式宿舍时不仅要遵循学生生活的规律性,还要考虑校园生活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公寓式宿舍[1]。

2.1.2 集体性

校园生活是集体生活的一种典型代表,高校学生不仅需要一起讨论学习,还要一起住在学生公寓内。因此,高校公寓式宿舍设计应满足集体公共活动的需求,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空间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1.3 私密性

高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他们希望拥有一个私密的生活空间和个人空间。高校学生有许多课余时间是需要自己来安排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反思和放松。

2.2 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2.2.1 强烈的求知欲

高校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知道如何分辨善恶。

2.2.2 强烈的参与感

为了提高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很多大学生都会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社团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群体,在学习和社交活动中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信,他们希望别人可以给予帮助、指点和评价。

2.2.3 强烈的创新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鲜明,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虽然学生之间每天形影不离的接触使得他们的行为拥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得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打造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例如,很多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布置公寓式宿舍的内部环境。他们期望通过空间设计,拥有一个独立的私人生活空间,对空间所能带来的安全感有了更高的要求。

3 高校公寓式宿舍人性化设计的必然性和原则

3.1 必然性

近年来,人们希望将“人性化设计”更多地运用在空间设计中,但在实际的空间设计案例中,人性化设计很容易被忽视。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一个温馨舒适且具有人性化设计的住所,因此在设计高校公寓式宿舍时既要打造可供居住、娱乐、休息的基础设施,又要营造适合学习的内部氛围。

3.2 原则

3.2.1 安全性原则

在设计学生公寓时,应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心理上的舒适性。例如,在集体宿舍中,学生总是愿意选择减少其他人对自己生活和休息干扰的床位。因此,设计时可采用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的设计手法,将大空间分隔成小空间更容易给人带来安全感。

3.2.2 私密性原则

私密性是作为个体的人对空间最起码的要求,只有维持个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证单体的完整个性[2]。保证个人私密性是公寓式宿舍设计的重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需要独处的空间,因此小空间的重要性便彰显出来。例如,一些大学的学生宿舍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床铺上自带帘子,而且在床的内侧还安装了小灯,解决了作息不一致的问题。

3.2.3 个性化原则

当今社会越来越尊重个性化的生活追求。在青少年时,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个性和爱好。然而因为资金和设计理念等各方面的原因,学校在进行公寓设计时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式,无论是家具还是空间结构都是统一的,缺乏个性。为了打造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学校应在有限的空间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装饰自己的居住空间。

4 高校公寓式宿舍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人们不再局限于建筑结构、装修材料、性能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而更多的是对人性化设计的需求。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中以人为中心,根据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学科全面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体现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尊重,设计出富有美感、具亲和力的产品[3]。学生的生活环境会对其生活质量和性格的培养产生影响。公寓式宿舍应采用人性化设计,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深入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营造一个能够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内部环境。

4.1 安全管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因为学生社会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匮乏,而集体居住的环境人员混杂,安全性是学生公寓室内设计首要考虑的因素。目前,学生公寓的设施管理和安全监控无法依靠现有的管理模式实现。使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配置和安全监控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学生公寓的发展中不可或缺。建立完善的火灾预警系统不仅能对发生的火情发出警报,还能够启动自动控制设备进行及时处理[4]。

4.2 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相协调

学生宿舍室内设计不仅要为每个学生打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还要营造一个便于交流的娱乐互动空间,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集体生活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宿舍室内设计应考虑学生群体对公共活动的需求。学生对于隐私的渴望不仅体现在休息区、学习区、洗漱区,还体现在社交区域,保证公共活动区的私密性和独立性可以有效增加空间的品质和层次感[5]。例如,曼谷大学的奖学金宿舍都有厨房,餐桌可以立起隔板成为3个人独立学习的小空间,彼此互相不打扰,营造了小型图书馆的氛围,如图2。

图2 奖学金宿舍的厨房区域

4.3 空间设计与大众需求相结合

学生公寓不仅是休息的地方,还是娱乐的地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娱乐时间,他们会压缩休息和学习的时间。所以在空间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将交往和休闲娱乐的空间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提高空间利用率。例如,在设计床铺时可以加上床板和帘子,就像小窗户一样,想与别人交流时就打开,拉上帘子就是自己的私密空间。学生公寓的生活区域如图3 所示。

图3 学生公寓的生活区域

5 结语

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住者的生活规律、行为特征、心理需求等因素,进而改善和提升居住质量,创造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满足。在设计公寓式宿舍室内空间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在居住空间中的各方面需求,在确保室内空间设计安全性的前提下,打造一个舒适温馨、功能多样的公寓式宿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猜你喜欢

私密性学生公寓人性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让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评《高校党建进学生公寓理论与实践》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民办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
办公展示两不误的书桌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学校教育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
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