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科学活动渗透劳技教育

2022-09-15江苏常州市钟楼区爱儿坊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技幼小劳动

◇张 洁(江苏:常州市钟楼区爱儿坊幼儿园)

幼儿园的幼儿进入小学后因课程发生了变化,使得其需有一个适应时期,因幼儿园的教育差异与家庭的教育差异,幼儿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期也有所不同,而且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为了让幼儿能很快适应小学学习环境与节奏,从幼儿园起就要做好幼儿衔接的教学工作。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同时进行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以幼儿为中心实施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尽快使其进入学习状态。特别是应该在幼儿的劳动教育方面做好特殊的课程建设,让他们能在入学前拥有简单的劳动技能,以更好的能力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那么,在幼儿的劳动技能方面应该做好哪些科学有效的教育衔接呢?

一、重视幼儿入学前的劳技教育

(一)以科学区活动培养幼儿劳动技能

在幼儿园就要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幼儿的劳动意识并不是说教就能养成的,而是要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幼儿通过老师的引导,加上参加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在这样的双重教育下,幼儿的劳动意识才会慢慢形成,并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比如,我们幼儿园设置了科学区域,找来了几只动物,有兔子、乌龟、羊羔等。我们以“饲养”为课程,将课程分配到大班的教学计划中,每个班都会有平均的饲养教学任务,排好时间表,让不同的班级对动物进行相应的照顾。实践证明,运用这种饲养的教学方式,对幼儿幼小衔接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作用。幼儿通过饲养活动,与同伴、老师一起活动,初步养成劳动意识,有意识地照顾对自己很重要的“物品”。在饲养过程中,他们会很细致地观察与解决问题。这一实践跟他们照顾自己的文具、书本等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这样,当幼儿进入小学不再有人帮助他们时,他们也能做好自己的事,将学习用具等有条不紊地整理得很利索。幼儿通过饲养小动物,还懂得了如何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也懂得了生命对于任何动物包括自己的重要性,能在生活中珍惜生命。幼儿在饲养动物时学会了与别人合作完成任务,又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饲养的过程中,动物一点点长大,他们与小动物产生了良好的感情,当看到小动物与自己亲近的样子时,心里喜滋滋的。幼儿在漫长的等待中学会了耐心等待生命的成长,体验一段时间后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让他们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得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也成就了自己,这让幼儿更充实。通过饲养小动物这种劳动教育,幼儿获得了生活经验。这是一种难得的宝贵财富,可帮助幼儿进入小学时能很快投入到学习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带给他们的是收获与成长。

(二)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劳动意识

在科学区设置的劳动教育活动很成功,证明了幼儿非常喜欢饲养动物,而且,饲养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效果明显。在当前提倡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下,通过劳动教育实现幼小衔接教育是必要的,它能培养幼儿的劳动价值观,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使劳动精神从小就埋藏在他们心中。幼儿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不易,明白劳动是人们生活的必要技能,劳动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劳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劳动能创造价值,劳动能使别人幸福也能让自己幸福。

(三)为幼儿搭建模拟劳动的平台

科学活动能够培养和锻炼幼儿的智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都需要脑力劳动,尤其在科学区,离不开实践操作,更离不开思考和顿悟。例如,在科学区用不同的物体,怎么才能让天平平衡?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充分想一想会有几种方法,然后为其创设情境进行验证。为幼儿搭建模拟劳动的平台,鼓励其用多种方法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劳动过程中找出思路,从而提升幼儿的迁移、推理能力。幼儿在获得成功以后,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俗话说“头脑越用越灵活”,让幼儿在模拟劳作中反省和思考,感受到“小劳动蕴含大道理,能激发高阶思维劳动能力”的道理,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思维水平,还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通过科学活动拓宽幼儿劳技教育范围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还要注重以此为突破口向更广阔的教育范围拓展。比如,除了通过在科学区种植植物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还可以让幼儿与老师一起打扫本班的卫生,收拾与摆放学习器材,学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回家以后,与家长一起劳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更多的劳动,可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劳动技能,促进自己的成长。

二、设置幼儿刚入学时适合的项目与活动

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小”衔接更贴切地说应该叫作“小幼”衔接,这是基于小学的教学任务与使命而言的。小学也有着连接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使命,小学也应该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对应的课程配置,让刚进小学的学生有更好的适应学习的环境,更好地接受小学教育。表面上看,幼小衔接的任务应该由幼儿园来完成,而与小学没有很大的关系,殊不知,小学也应该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做好迎接刚入学儿童的教育工作,小学有义务做好幼儿园文化直接衔接的事务。所以,幼儿园和小学都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幼儿(学生)为主体,相互配合积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一)科学活动发挥劳技教育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衔接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幼儿园学习生涯结束前,幼儿园要有意识地对其开展与小学学习相近的教育工作,而在小学的开始阶段,学校也要做一些与幼儿园活动相近的工作,从而有一个让他们过渡的阶段,有利于消除其恐惧心理。所以,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既是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小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科学活动这种较为典型的劳动教育为教学内容做好幼小衔接,将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学习过渡。例如,在科学活动“地球日”中,涉及很多环境污染的问题,比如垃圾如何处理,一天中的生活用水、污水的处理方式等。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幼儿能够感受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因此,老师要正确培养幼儿的价值观,使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怀揣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老师一定不要将劳动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这容易让幼儿对劳动产生排斥和逃避的想法。

(二)活动中设置足够的劳技课时

进入小学以后,小学生的文化学业相对加重,而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这是客观原因。但是,我们更要本着为社会培养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原则,不能忽视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反而更应该重视才对。在小学阶段,一般每周设定一节劳动教育课,而科学方面的劳动则较幼儿园更少,甚至有的小学就没有饲养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学频次过低显然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劳动学习需要,也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提高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如延长动物饲养的时间等等。小学6年中都会有科学劳动内容,小学生更有条件和足够的时间观察、劳动、思考,从而形成系统性的饲养经验,为劳动意识的形成打好坚实的基础,使饲养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幼小衔接。

三、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沟通建立幼小衔接机制

(一)以劳技教育实现过渡

在幼儿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大班幼儿是园中年龄最大的孩子,相对于比自己低的中班与小班幼儿,他们是哥哥、姐姐,他们应该更有能力包括拥有劳动能力等。他们马上就要做小学生了,将从幼儿时被时时处处照顾的小孩子,逐步过渡到小学时期的时时处处要管理与照顾好自己,书写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在幼儿园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照顾与爱护小动物学会了照顾事与物,既要学会爱护与帮助自己的同伴,还要学会照顾自己,获得独立生活与学习的能力。他们性格上也发生了变化,学会了照顾别人,有了等待事物成长的耐心。是劳技教育成就了他们。

(二)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科学管理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共同协商,开发多种途径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双向的沟通,共同建立衔接机制,实现有效衔接的可能性。在劳动教育上,要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共同体,共同提升对学生劳动教育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双方明确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与方法,共同承担起社会赋予各自的使命,最终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但是,当我们提到“幼小衔接”时,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没有关系。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忽视了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不负责任的观点,导致了幼小衔接的片面性,不利于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与成长。当单方面地将幼小衔接任务推给幼儿园时,幼儿园的教学压力就会过大,容易使幼儿园没有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只能一味地将这种教学模式简单地模仿小学生的授课方式,只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而放弃了对幼儿的能力、习惯等的培养。这会直接导致幼儿园教学模式“小学化”,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

要组织幼儿园和小学进行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培训。两个阶段的教学单位要坐在一起共同讨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达成一致;拉近幼儿园老师与小学老师的空间距离,通过课程研究等的沟通,为双方老师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幼小衔接教育奠定基础。呼吁教育部门要给予足够重视,并提供必要支持,促进幼儿园与小学教学的共同发展。让幼儿园老师与小学老师对劳动教育都引起重视,促进主动合作,增强衔接教学的双向性,双方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中形成积极态度,让学生实现幼小顺利过渡。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不同,在个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适应他们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两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幼儿园老师与小学老师应该相互学习、相互体验,幼儿园老师应去小学学习体验,小学老师也要去幼儿园学习体验,打破传统上的相互独立教学,做到师资的整合培训,拓展两阶段老师的教学视野。双方在相互学习中补充幼小衔接的内容,建立长效沟通的机制。

幼小衔接中课程与教学的一致如何才能做到呢?第一,在内容上,幼儿园方面应该从幼儿园的以游戏为主向专业方向发展,课程由综合性向专业性方向发展,而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则可以向幼儿园的游戏与综合性方向靠拢。第二,在教学方式上,降低幼小教学方式方法的坡度,向着学生自主学习与老师提示型教学相互整合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科学活动中渗透劳技教育是对教师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明确科学活动渗透劳技教育的意义,在课堂中要通过引导劳动观摩、提高劳动认知、提升劳动体验和形成劳动感悟等形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劳技幼小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