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输管理“”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思考
——基于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背景

2022-09-14

物流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运输教学资源实验教学

史 燕

(南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1 “运输管理”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的意义

1.1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的必然选择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运输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具备基本的运输和配送管理能力。对“运输管理”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符合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响应地方高校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号召,是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必然选择。

1.2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是“一流本科专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年4月颁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正式全面启动我国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学科建设的科学化、专业结构的合理化、课程教学模式的现代化。“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好感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是建设“一流本科专业”、追求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是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必然选择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增加线上资源、实践操作等网络要素,凸显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体来说,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更加突出线上网络学习和实践教学资源相融合的学习优势,延展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完善了学生考核的评价机制,是促进教学质量、夯实学生学习发展基础的必然选择。

2 “运输管理”开展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是培养运输业务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技能并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不同运输方式的实操业务,能进行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为从事物流运输管理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其前置课程为“物流学”、“运筹学”。从目前高校授课情况来看,仍以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为主,加之案例导入与视屏资料观看等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教材”、“教室”仍是“教学三中心”。教室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场所,教材和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来源。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也违背了“运输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目前“运输管理”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资源未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单一

(1)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尚未得到深度整合及开发。物流管理专业在各地方院校发展至今,实验教学资源已有不同程度积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资源自身的复合性及多样性,无法与“运输管理”的实际教学进行有效对接,课本知识点与实验教学资源的匹配度不高,致使实验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终于表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的学习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对现有教学资源实验教学设计的深入化、细致化是弥补目前教学手段单一的路径之一。

(2)线上教学资源尚未引起重视及应用。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涌现出了很多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教师对网络资源的认识度不够,以及墨守成规的教学惯性,是制约线上教学资源引入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目前,多媒体仍是“运输管理”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侧重于“教”,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规模化”生产,无法实现“个性化”培养。总之,在一个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意愿也显著增强。传统的“教学三中心”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效引入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有效方法。

2.2 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内容理论化

“运输管理”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体现教育性和启发性,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体系大多源自课本、书籍及相关视频资料。深入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岗位调研的机会甚少,无法依据市场对物流运输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建设,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所见所闻”的案例分享,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所见所闻融入课堂教学,也只是“拿来主义”,以案例叙事的“第三人称”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际企业项目经验的传授和分享,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极低,讲授内容无法感同身受,生动性较差。因此,教师的实践经验不仅需要通过参观学习获得,还应参与物流企业的实际项目运作。在实战中体验,把体验融入教学,才能以“第一人称”把“故事”和书本理论深度融合,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会更高。

2.3 以教研室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不利于“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的开展

(1)课程教学团队行政化特征明显。以教研室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主要以教学项目驱动的形式形成。课程教学团队虽初步形成,但传统的“1人1课”师资模式仍占主导。以教研室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其主要负责对教师的管理,而不是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利于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2)成员的团队意识不够。严格来说,以教研室为主体的课程团队组织松散,教师之间大多进行行政任务的协作,缺少对课程教学方面的沟通。成员的团队意识缺乏,目标多重且易变,成员更多的是一种自发的相互协作关系,缺少主动互动机制,合力不足。“1人1课”的教学机制促使教师独自完成教学各项互动活动,以个体工作为主,教研室成员之间很少甚至没有开展过教学研讨活动。

3 “运输管理”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的思路

3.1 基于工作任务驱动,引入“线上资源+虚拟仿真”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1)以“工作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运输管理”课程应该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基础,岗位需求为导向使用“工作流程系统化”的思想,对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以及航空货物运输等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单元设计,以工作任务为教学驱动,以不同运输方式承担的运输业务为教学内容载体,促使学生走出传统学习下的舒适区。“学习任务”转化为“工作任务”,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2)使用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管理是延展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好方法。传统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及后置性致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产生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求。使用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管理极大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打破学习空间及时间的限制,快速完善及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有效引入线上教学资源,恰当使用相关教学管理工具,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教学时间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对线上教学资源应做充分准备,对教学过程的把控和进度安排应精心设计,及时进行线上答疑,追踪课后学生学习境况,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管理。

(3)深度挖掘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是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的好渠道。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实现课本理论与虚拟仿真实验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的体验感,降低传统实验教学成本,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其中,打通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内容的壁垒,细化课本知识点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对接度,以及有效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操作与培训工作是开展“运输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关键点。

3.2 基于项目驱动,促进校企合作,在实践中丰富理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利用现有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专家“走进来”,开展合作教学。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内容仍然以传统的学生实践、参观学习为主,项目合作形式还未形成。校企双方可通过项目合作形式,与院系教师紧密合作,全程参与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管理,通过企业专家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和讨论,合作建设“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共同设计具体教学内容,如开发新的知识点,引入合作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和经典案例等。在此基础上,还可共同开发“运输管理”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的知识点讲解视频、课件、参考资料、课后作业与解答等,方便学生课后学习。

(2)校企合作深入化,任课教师“走出去”,参与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运输管理”是一门以运输实务操作为基础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实践性强,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校企双方应寻找共同利益诉求点,通过项目合作形式,加深合作,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供任课教师参与对口岗位的工作机会,丰富任课教师的实战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为课堂的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3.3 基于学科建设驱动,构建以课程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团队

(1)明确教学团队目标,树立明确发展方向。“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团队协作方能得以实现。现有的以教研室为主体的课程团队,行政色彩浓厚,对“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不了太大帮助。因此,在师资紧缺的状况下,可初步考虑在原教研室成员的基础上,以专业和学科建设为团队建设目标,以教材和课程建设为团队建设路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团队建设后备保障,重新构筑团队建设的愿景,进而提高团队工作的自主意愿及目标认同度。

(2)建立课程团队负责人制度,增强团队意识,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构11建课程团队负责人制度的目的在于负责人牵头下的团队意识更加浓厚,团队合作更加紧密。课程负责人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可有效组织日常教研活动的开展,分享优秀资源等信息成果,共同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共同进步,加强了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保证“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运输教学资源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