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方法

2022-09-09朱瑾武汉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艺术品鉴 2022年21期
关键词:吐字咬字听众

朱瑾(武汉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历史

在声乐演唱上,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昆曲到京剧以及民间的说唱与民歌艺术等都涉及了对声乐艺术的灵活运用。在近代,声乐演唱形成如歌剧演唱、流行歌曲和借鉴西洋唱法的民族声乐等多种新的表达方式,声乐演唱种类的创作题材开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对歌唱方法的学习也呈现出规范化的趋势。西方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早期的美声唱法往往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如“圣咏”式复调合唱、佛罗伦萨早期的童声合唱等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声唱法也形成了其专业的美声科学唱法。声乐演唱方法是声乐技术中皇冠上的明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声乐技术内容表现得越复杂、演唱内容越精确,其难度也会随之上升。一首歌曲的表演如果将方法完全脱离出去,那么它的表演是缺乏美感的,也无法满足舞台展现的需求。

二、声乐方法分类

(一)声乐演唱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早在成书于唐的《乐府杂录》中就已经记载了当时“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气发挥的重要性。呼吸是声乐演唱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动力来源,在歌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声乐演唱学习中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对歌唱呼吸方式的灵活运用,同时要学习优秀的歌唱呼吸方法,从而达到在舞台上声乐演唱的魅力展示。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根据速度的快慢,主要分为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与慢吸慢呼等方式。这些呼吸方式都是歌唱者在日常演唱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呼吸方法。例如在歌唱《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乐章《黄河怨》歌曲内容时,歌曲中有多次情绪变化上的转变,如果演唱过程中歌唱者一味炫技,而忽视了音色上的表达。歌曲的情感表达如果缺乏了歌曲本身存在的深层次含义,其表现将无法体现这首歌的灵魂,也无法让身边的听众接收到熏陶。从这个角度看,呼吸不仅是方法表现的主要方式,更是情感表达的传送器,因此为了更好地在舞台上展现声乐艺术的舞台魅力,歌唱者在歌唱过程中要让自己形成规范的呼吸方式。

(二)声乐演唱咬字吐字方法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相互结合,是声乐与其他音乐种类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出其文化韵味的主要基础。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对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方法的学习,是一项关键的过程,在咬字与吐字过程中,往往需要身体的共鸣器官参与其中,如喉部与鼻腔器官。一首声乐作品的呈现过程中要对每个发声器官进行相互协调,从而让演出能够完美呈现。在中国的传统表演艺术中,对咬字吐字技法学习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传统俗语中的“字是骨头,韵是肉”的比喻都生动地体现了古人对咬字吐字的关注,反映出咬字吐字在声乐演唱方法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共鸣是咬字和吐字过程中主要的一个环节,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将发声器官和咬字器官进行合理利用,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出共鸣效果,通过共鸣在演出过程中随着情绪与节奏之间变化,充分体现出其音乐特点。因此,演唱者在演出过程中要对共鸣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对咬字吐字技巧进行学习。连贯是声乐演唱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要求,连贯不仅仅需要突出歌曲的整体性,还要将吐字咬字进行体现。与其他演唱形式不同的在于,声乐演唱不仅仅需要注意到休止和间隔,还需要做到对歌词连贯、流畅的表达,字与字的连接要完整而清晰。吐字和咬字是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最基本要求,通过对清晰的咬字吐字锻炼,能够让听众对字音发音和歌词内容充分的了解,从而对歌词背后深刻的意义加以深思,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声乐演唱发声共鸣方法

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往往音量较低,但发声共鸣腔体的反射,能够将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传达出声乐演唱的特色。通过声音共鸣的作用,能够将声音的效果进一步放大,同时对声音进行相应的美化。我们要利用人的身体器官中的共鸣腔结构,同时对歌唱发声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形成空间的立体声音传播。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共鸣效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共鸣器官根据所在部位不同,分为鼻腔、口腔、咽腔与胸腔等。口腔共鸣是从指从喉部发出声音后经过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在各共鸣腔中最重要,因为歌唱时,口腔决定歌词的表达是否清晰,而且其他共鸣腔的声音振动都是以口腔的共鸣作基础。鼻腔共鸣能够对音色进行修饰,可以表达出高音的亮丽。而鼻腔共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的共鸣效果。胸腔共鸣能够增强声音的传播效果,能够用较低的音量表现出轰鸣的效果。而胸腔共鸣的应用,能够对唱歌的艺术气氛进行充分的渲染,对舞台环境的表现锦上添花。头腔共鸣又被称为头声,在唱歌时运用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明亮、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声音的质量。胸腔位于胸部内部,当声波传到胸腔时,将引起共鸣,并将音色表现出深沉的感觉。咽腔是在声波发出后经过的首要共鸣体,其音色声音清亮而果断。口腔在声乐是咬字吐字器官重要的共鸣器官,在咬字吐字口腔共鸣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鼻腔共鸣的音色往往更为开阔,传达给听众的音色往往也自然清晰,并且声音带有独特的优美感。由于共鸣腔体的发挥存在不稳定性,因此演唱者在表演之前要把共鸣腔体调整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展现出声乐舞台演唱的更好表现。

三、声乐演唱方法的锻炼方法

(一)歌唱的正确姿势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都采取站立歌唱的方式,因此在声乐学习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无论是在学习阶段,还是正式表演时,歌唱者都要将自己的歌唱姿势调整为自然的歌唱状态。身体千万不能过分僵硬,要尽量在松懈肌肉的同时,能做到一种最佳的身体平衡放松状态,二肩自然下放。在表演的过程中要保持面部表情自然与放松,身体中的头部脊梁骨一定要能时刻地维持在半立直的状态,要保持自然弯曲而头部不太僵硬,要学会将身体头部重量转化为整个身体重心的轴心,进行支撑。歌唱时身体活动时后颈也要充分注意控制力度,确保咽腔通道之间的气流通畅,能够保证对喉共鸣腔的正常形成而产生更有利的推动作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的眼睛也要尽量平视且有自信。口型一定要保证在身体充分放松的状态下,根据现场表演曲目不同,嘴型可能发生改变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歌唱的呼吸锻炼

歌唱呼吸锻炼中要重视对吸气的灵活运用,吸气原本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在声乐学习的呼吸练习中我们要能够对吸气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要对呼吸进行有目的性的锻炼,可以在吸气过程中将身体意念转移到腰部,避免气息的上浮,引发发音不稳。在学习初期要特别加强对慢吸气与换气的灵活运用,可以通过对花闻香的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确保身体能够处在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要对吸气力度进行合理的掌控,避免过度。在吸气过程中,要自然、轻松的模仿闻花的动作,将花的香味的吸入,并将气凝聚在小腹中,随后缓慢地将气吐掉,通过对这个动作的阶段性练习,能够对演唱过程中呼吸方式充分掌握并运用。

(三)歌唱的共鸣锻炼

在声乐演唱中对共鸣腔体的综合运用是其关键的一环,在歌唱过程中共鸣腔体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歌唱时要想让共鸣腔体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要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让音色能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演唱过程中,胸腔不仅发挥了低音的共鸣作用,在可以体现出歌曲中发声的饱满与充实。在胸腔共鸣练习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胸腔与其他共鸣腔体的通畅,确保上下能够流畅通气,不遇堵。同时可以通过跳音练习,带动腰腹部的兴奋感。在进行高音练习过程中,要重视鼻腔共鸣、头腔共鸣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歌唱的发声锻炼

歌唱的发声锻炼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身体肌肉的放松状态,同时要让共鸣腔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声乐演唱中喉咙稳定性有着关键作用。喉咙是距离声带最近的器官,喉咙和声带的结合程度决定了其他共鸣腔能否进行声音震动。在正式的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往往要求打开喉咙歌唱,因为通过喉咙歌唱,可以让气息顺利的流通,避免了喉咙紧张而带来的音色疲劳。但如果在歌唱过程中,因为无法打开喉咙,而强行利用喉咙进行演唱,这种行为往往得不偿失,长久以往容易造成喉咙患病,声带也受到相应的破坏,影响了演唱者在未来的声乐演唱。因此,在歌唱过程中,歌手要自然地发挥出喉咙的状态,要模拟人在打哈欠的过程,将自然的喉咙打开。

四、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特点

(一)真实性与有创造性结合

每一个声乐作品本身的任何创作活动都会引起艺术创作动机产生变动,而任何音乐创作也都必然离不开一个创作者的生活背景。艺术作品其存在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也就是为了反映出歌唱者从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来的某种特殊思想感情。无论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现实生活情感或故事情节,它本身承载的内容创作都离不开社会现实生活,都是一个创作者个人对当下内心生活与情感状态的又一个生动写照。只有从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中理解出作者具体的歌词创作思想意图,从而实现对作品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并正确了解作品创作的音乐风格与时代背景,从而将声乐作品中的深层次内涵充分表达出来。音乐作品的歌唱,要重视对作品创作背景中客观真实性的深度挖掘,要把握作品中的情感主线。同时要注重创作者的思想表达,避免陷入自我陶醉的过程,要从创作者本身出发,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表达。歌曲创作往往带有高度的真实性,因此我们要充分表达作品就要回到创作者的生活环境中,对作品的创作意图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表达。

当然,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往往无法对创作者的作品理解存在一定的代沟,对创作者表达的思想可能也存在无法理解的状态。而歌唱者此时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声乐演唱中合理的添加自己的情感表达,从而激发听众与创作者、歌唱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时代性与历史性结合

歌曲的创作往往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例如《黄河大合唱》,歌曲是创作者通过对当时社会生活背景的生动描述,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坚强的性格与高尚的爱国情怀。《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正是基于那样一个烽火岁月才能够创作出来的作品。在新时代,如果对《黄河大合唱》创作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对歌曲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情怀无法认同的话,那么这样的演唱必定是空洞而乏味的,无法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进行声乐演唱过程中,也要重视对作品时代风格的把握,要充分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的生活经历。

五、声乐演唱方法与情感表达的内在关系

(一)声乐演唱方法是情感表达基础

情感表达与实际劳动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它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处于共同创造的劳动文化生活环境的时刻影响。比如我国民间歌谣的田间劳动协作音乐歌曲《田秧山歌》等,是古时人们专门为了在古代田间劳动时才产生的民间协作音乐。再如民间一些地方山歌小调里的民歌对唱,有些地方歌词本就是表达一种人们互相倾诉其心中的爱慕之心隐情的民间声乐形式演唱,这些民歌的创作题材往往来自于劳动人民在田野劳动过程中,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其表达的情感往往也是真诚而又纯粹的,是那个时代最为真实的体现。声乐即兴演唱艺术在历史文化中往往发挥着历史记忆保留的作用,因为它的创作来源往往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历史社会的见证者,其创作往往也带有深厚的时代精神。歌曲作品的创作往往与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人文精神环境等因素存在着相互关系,其创作往往也是作者自我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作者通过歌曲谱面上的音符将自己的情感依附于其中,但歌手在进行歌曲表达中,首先要重视对发声基础的掌握。要将呼吸、咬字吐字、喉咙稳定等重要的歌唱方法进行反复锻炼,从而实现舞台演唱时将作者的情感能够在二次创作之后充分表达,将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歌手不仅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对实践的方法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歌曲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二)演唱方法影响到声乐整体效果

声乐是一门具有亲和力的艺术表现方式,声乐艺术的表达不仅追求演唱方法与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共同体现,还要对演唱的整体效果进行合理的把控。声乐演唱作为声音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形象的具体表达上往往存在不足,情感表达的过程往往也容易带有隔阂,听众容易对作品产生出困惑。因此,歌手在演唱时要利用演唱方法将情感表达再度升华,将舞台的整体效果推向高潮。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中独一无二的表达,而演唱方法的运用更是关系到歌曲演唱好坏,以及情感表达体现的高度。

(三)演唱方法是情感表达升华

一个成功的作品,往往是在歌手用扎实的歌唱基础上形成的。歌唱不是说话,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自然的歌唱状态是极为重要的,演唱方法的运用往往也是情感表达的体现。不同的情感表达往往需要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去加以呈现。例如正确的演唱呼吸方式,日常说话时的吸气往往较浅,呼气比较慢,声乐演唱中则是吸气比较深,呼气比较快,但是往往还不能让听众感觉到呼吸的动作。在演出过程中,声乐作品要将头、鼻、腔共鸣都调动起来,并将这个过程自然的状态呈现给观众,从而充分实现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六、演唱方法与情感表达协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准确的表达声乐作品

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也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过程,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也会考虑到演唱方法的运用对作品表达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了表演形式对听众影响。如果声乐作品在声乐演唱方法中不能够实现充分的表达,那么这也会影响到歌手的二次创作与听众对作品的欣赏。声乐学习者要将声乐演唱方法与情感表达二者的关键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将作者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二)有利于丰富作品舞台表现力

声乐歌曲演唱中方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能够丰富音乐舞台演唱的歌曲表现力。声乐作品的表现,不仅仅是与听众在声乐方法上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展示,心灵的熏陶。方法只是一种机械化的表达形式,作品的情感才是表达的意义所在。声乐艺术的表达要让听众能够融入舞台的表现力中,让听众也成为演出中的一部分。

(三)有利于表现声乐演唱文化的审美魅力

现代声乐演唱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灵魂所在,它能够最终实现的前提,还需要能够完全倚靠这个舞台的所有的声乐演员们对作品本身充分而正确地理解,并加以默契的配合。声乐演唱表现效果就是要力求尽可能地把周围的每一个听众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达到使全场其他所有听众能够在尽情欣赏感受到声乐演唱风采魅力的同时,受到这种音乐艺术之感染,得到这种听觉艺术美的音乐艺术享受。只有在声乐演唱中,将方法与情感表达完美的处理、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去诠释声乐作品,充分表现出歌唱艺术的内涵,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歌唱艺术的魅力。在舞台真正演唱时不能完全不去想着演唱方法,要摆脱方法的束缚,充分释放出自己的情感。只有当歌唱者在歌唱过程中将情感与方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激发出听众对歌唱艺术背后故事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去了解声乐演唱文化,间接推动声乐演唱文化的发展。

七、结论

声乐演唱的学习是一个复杂又抽象的综合性过程,我们的歌唱不仅仅是指简单粗暴地在大舞台上即兴歌唱,同时也还会包含到了个人心理、生理、文化底蕴等其他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要求都需要歌手在平时学习与表演声乐时尽可能多掌握与声乐文化相关的乐理知识,同时对艺术作品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表达,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更好地去展示出声乐的独特魅力。研究声乐及演唱理论要牢牢把握从表演方法上或是个人情感上表达的重要性,同时将二者优势在声乐舞台演唱中加以体现,这样才能更完美地将声乐演唱中的文化内涵展现给听众。

猜你喜欢

吐字咬字听众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绕口令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听众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