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脾气虚证现代实质研究进展

2022-09-01谭周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脾气

0 引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年老体衰等,导致元气未复,失于调养,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随着古代哲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医脾的概念不断完善,逐渐发现中医脾包含了胃、大小肠及胰腺在内的消化系统,也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其可调控人体消化吸收、血液生成、能量转化、水液代谢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维持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平衡

.现代研究发现脾气虚主要与脑肠肽、神经调节相关指标、下丘脑-腺垂体轴指标和水盐代谢等指标变化相关,主要体现在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神经、免疫、内分泌和运动等系统调节紊乱,表现为多系统和多器官功能衰弱的综合病理变化

.因此,中医脾包含了西医学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是一个功能的集合.从现代医学来看,脾居中焦,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以濡养全身脏腑、四肢百骸,消化系统能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运动系统能够维持人体简单和高级运动,构成机体基本形态,若运化、升清失常,则消化、运动功能失常;脾主统血,血液循环系统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将氧、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等供给器官和组织,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新陈代谢的进行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脾旺不受邪,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与机体其他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若脾气亏虚则血液代谢紊乱、免疫低下.本文基于上述四个系统从脾气虚证实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脾气虚证的实质来明确脾气虚证物质基础,有望通过确定脾气虚靶点来提高中医药疗效及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在本试验的4项试验指标中,单粒率是最主要的,其次是双粒率,再次是空穴率和损伤率。通过试验方案,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 脾气虚证的中医内涵

1.1 脾气的生理功能 中医脾位于腹腔上,膈膜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其生理功能包括主运化、主统血、主升,为“气血生化之源”,又称为“后天之本”.脾气指脾的运化功能以及其赖以产生的精微物质或动力

,脾的精气主要表现为可滋养肌肉、四肢乃至全身脏腑经络的精气

.中医学对于脾及脾气功能的描述很多,如《医学入门》

“脾居于中,合和四象,中理五气”、《灵枢》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素问》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气是机体饮食消化、吸收及输布的基础.气一元论认为,气是物质的基础,是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因此气虚则整体运动及物质都会出现虚弱症状.

1.2 脾气虚的症候表现 脾虚证是一组比较集中地反映脾的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症候群,是机体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功能降低或紊乱而产生综合病理状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多种证型,而脾阳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均以脾气虚为发病基础,具有脾气虚的一般见症

.因此脾气虚是脾虚证的基础,其内在动力是气机的升降运动.脾气充足才能运化水谷以补充机体元气,维持一身之气,若脾气虚损则百病由生,如《脾胃论》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痛之所由生也”;脾气虚则功能失常,出现脏腑虚损,津液失常,如《灵枢》

“脾气虚则四支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脾气虚作为中医症候的重要对象研究,其病机主要为脾失健运、脾不升清、脾失统摄等,导致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气血化生不足及精微输布失常等问题,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欲食或纳少,腹胀,食后胀甚,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体倦怠,或浮肿,或消瘦,或肥胖,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等虚弱症状.临床疾病多伴有脾气虚症状表现,加强对脾气虚现代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明确脾气虚的发病机理,辅助疾病诊治.

2 脾气虚与消化系统

脾主运化是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后天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脾胃运化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如《医学入门》

“脾气壮则能消磨水谷,以荣养四脏”;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气虚最根本的本质为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主要体现在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4.1 脾气虚与血液生成 气与血都源自水谷精微,气虚与血虚密切相关.贫血症是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的一类疾病,临床多种疾病可出现贫血症,贫血症多伴有气虚症状,气能生血,临床补气中药对贫血有很好疗效,而单用补血药则疗效一般

,气血同源,气能生血,气虚运化失常,常伴有血液生成减少,表现为血虚症状.徐文等

发现脾气虚质大鼠TNF-α、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机体处于炎症状态,而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高表达会影响红细胞生成,通过抑制红细胞成熟、铁代谢受损以及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或反应及增加细胞凋亡等损害红细胞的存活,导致未成熟红细胞过早的进入血液循环.现代医学认为

红细胞是人体内携带氧气的重要物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会影响人体气体交换,出现气短、倦怠、易于感冒、恶寒、自汗等类似于气虚的症状,脾气虚可能引起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而见气虚症状.林贺等

研究发现脾气虚大鼠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脾气虚引起脾主生血不足,导致机体失于濡养而致气短乏力等症状.卜油酰基甘油磷酸胆碱是一种溶血磷脂,溶血磷脂是一类具有较强表面活性的磷脂,能使红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破裂,引起溶血或细胞坏死,而溃疡性结肠炎脾气虚证患者血清中卜油酰基甘油磷酸胆碱、溶血磷脂丰度升高,脾气虚可能导致红细胞损伤,可能与“脾主生血”相关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脾气虚小鼠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综上所述,气能生血,脾气虚导致血液生成减少或红细胞破坏过多,与炎症因子、溶血磷脂升高等因素相关,从而导致机体红细胞分布宽度改变、红细胞减少等.

可以由信息中心牵头组织,通过举办讲座、印发手册及网络宣传等手段,对全校的师生进行网络安全的教育,弘扬正能量,增强了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主动地营造好的环境,可以在上网过程中,人为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隐患。

修宗昌等

发现脾气虚大鼠小肠VIP含量降低,平滑肌张力增强,导致小肠收缩力增强,推动性肠蠕动加快,吸收障碍,见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少纳呆、消瘦乏力等.碳水化合物大部分在小肠上皮被分解为单糖,通过小肠上皮吸收转运进入血循环,从而提供机体的绝大部分能量,这一过程需要依赖一种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GLUT)来完成,GLUTs家族(GLUT1-GLUT5)是细胞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载体,研究发现脾气虚组大鼠下丘脑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3 mRNA表达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鼠空肠组织GLUT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

,因此推测,脾气虚时小肠对葡萄糖的消化吸收减少,从而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综上,脾气虚会导致胃肠激素紊乱,胃肠运动失常,引起胃肠吸收功能障碍、机体能量代谢通路紊乱.

中医脾能够生成、运行血液;中焦脾胃功能正常,能运化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奉心化赤为血,如《灵枢》

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气固摄功能正常,能使血液运行于脉道内,如《血证论》

曰:“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运血者,气也”.若脾气亏虚,则血液生成、运行障碍.

3 脾气虚与免疫系统

谈及生态肥料,田树刚表示,应厘清生态肥的概念,生态肥是一项标准而非某一肥料种类,符合生态级肥料标准的大、中、微量元素化肥、复合肥及各类肥料产品都是生态肥料。因此,肥料市场应避免盲目求新、求特,肥料生产企业应致力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功效,以绿色、高效的肥料满足农业种植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以理性、长远的态度推动行业的绿色升级。

3.1 脾气虚与免疫器官 胸腺是一种初级淋巴器官,对协调适应性免疫反应的T淋巴细胞的发育至关重要;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次级淋巴器官,具有广泛的免疫功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若胸腺、脾脏的功能受到影响,则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脾气虚大鼠脾脏质量、胸腺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脾脏萎缩、病变严重,脾脏组织形态及淋巴细胞破坏,提示脾气虚模型组大鼠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力降低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机体防御外界病原入侵的重要免疫器官,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在免疫防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脾气虚大鼠胃肠黏膜免疫功能低下

.综上,脾气虚免疫低下可能与胸腺、脾、肠相关淋巴组织结构异常,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3.3 脾气虚与免疫分子 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淋巴因子、单核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s,IFN)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TGF)等,其中IL-1、IL-6、IL-8、IL-12、TNF-α、IFN等促进炎症反应,为促炎细胞因子,而IL-4、IL-6、IL-10、IL-11、IL-13、TGFβ等为抗炎细胞因子

.研究发现

,脾气虚与小肠黏膜能量代谢功能相关酶活性和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平衡紊乱相关,脾气虚大鼠IL-2、IL-1β、IL-6、IL-8、TNF-α、IFN-γ等促炎因子水平明显增高,而IL-4、IL-10等抗炎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李成等

发现脾气虚犬小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小肠各段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 mRNA、血清中IFN-γ、IL-2 水平均降低,血清IL-4、IL-6 水平显著升高.徐文等

发现脾气虚质大鼠IgA、IgG、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均明显下降,IL-1β、TNF-α增加,炎症反应加重.邹明等

发现脾气虚大鼠IgA、IgG、cGMP水平显著降低,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综上,脾气虚大鼠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免疫相分子分泌紊乱相关.(图1).

3.2 脾气虚与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各种吞噬细胞、骨髓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主要是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源于骨髓,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与比值参与了脾气虚型亚健康状态大鼠的生理变化过程

,脾气虚大鼠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

,脾气虚可能导致免疫细胞减少,引发免疫功能低下.罗云坚等发现

脾气虚证慢性胃炎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D9,CD164等基因表达下调,脾气虚证患者有免疫相关基因组学表达异常.因此推测,脾虚时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低下.此外,红细胞(red blood cell)C3b受体花环率活性最能反映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研究发现脾气虚大鼠RBC C3b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气虚证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率下降

,说明脾气虚可能导致红细胞免疫力下降.综上,脾气虚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低下,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4 脾气虚与血液循环系统

2.2 脾气虚与消化腺 李庆明等

发现脾气虚患者胃蛋白酶储备不足、G细胞分泌能力差,分泌功能下降、餐后血清GAS分泌减少,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升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重症肌无力脾气虚患者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mylase,sAA)活性均显著低于健康人,且sAA比值与脘腹胀满、食后腹胀、疼痛性质及脘腹疼痛呈正相关

.施旭光等

发现脾气虚大鼠肝组织葡萄糖激酶活力、胃黏膜H

,K

-ATPase升高、血清淀粉酶、血清乳酸脱氢酶降低,糖代谢酶活性紊乱,葡萄糖生成减少.基于中医脾胰同源的理论认为脾的散精作用包含胰脏的生理功能,胰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属于脾气散“精”的物质基础,“脾气散精”是津液代谢中的重要生理环节、血糖波动异常是津液代谢失常的外在表现,“脾气散精”障碍是糖尿病的关键病机

.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枢机不利,津液代谢失常,机体组织对糖的吸收利用障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脾气虚弱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之一.研究发现脾气虚大鼠胰岛素介体活性降低,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降低,脾气虚证显著影响并加重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因此,脾气虚影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来调节机体代谢,导致代谢紊乱.(见图1).

“四季脾旺不受邪”,提出脾气健旺是避免外邪入侵的关键.气具有温煦、气化、固摄、防御等作用,当机体气不足时就会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气虚则防御固摄能力低下,与现代免疫功能低下有着相似之处

.因此,脾气虚时卫气化生减少,气的防御固摄能力低下,卫外不固,脾气虚损通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

2.1 脾气虚与消化道 胃肠激素是一类由胃肠及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分泌、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所释放的一组小分子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促使胃肠平滑肌兴奋的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使其抑制的胃肠激素主要有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等

.田茸等

发现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肠管收缩不规律、幅度小、力度轻,小肠组织和血清中GAS和MTL降低,SS和VIP升高,脾气虚可能导致胃肠激素紊乱从而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出现有食少、纳呆、食欲减退、泄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表现.李静儒等

也发现脾气虚大鼠胃窦VIP含量显著升高,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降低,食量显著减少的机制之一.郑小伟、施旭光等

发现脾气虚模型组GAS水平、GAS mRNA表达下降,经用益气健脾类方药治疗后,胃窦GAS mRNA表达增强,GAS回升,脾气虚症状逐渐减轻.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的具体责任,把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可采区和可采期采砂活动的监督管理、禁采区和禁采期打击非法采砂等工作内容全部纳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像抓防汛工作一样,一级抓一级,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而目前骆马湖局推行的联合管理机制在此方面基本还是空白,与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合有度、环环相扣、责任明确、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2 脾气虚与血液运行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血相互依存.血液的生成与运行需要气的温煦、推动功能,因此气虚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脾气虚会导致水液、血液、食物运化失常,从而形成病理产物痰瘀,痰瘀进一步胶结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益气健脾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疗效,因此脾气虚生痰瘀、痰瘀互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

.乔海峰等

发现脾气虚大鼠胰腺、胃、小肠和肠系膜血流量均显著减少,血清血栓素A2和血清血栓素A2/前列环素I2比值也明显下降,因此,脾气虚会导致气的推动减弱、温煦功能降低,导致血液瘀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进一步导致血液生成减少,同时气虚推动减弱导致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机体器官血供不足,引起消化、吸收障碍.综上,脾气虚血液运行障碍,导致血液流变异常.(见图2).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困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充分的结合课堂设计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展开有效调节,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带领广大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调节,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愿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能够在实践中成为学生发展、前行的一盏启明灯。

5 脾气虚与运动系统

营气由脾胃所运化,是水谷精微的精华部分所化,中焦脾胃生成营气以充养肌肉、温煦四肢,《四圣心源》

曰:“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类经》

曰:“脾主运化水谷以长肌肉,五脏六腑皆赖其养”,脾胃运化水谷,营养肌肉及脏腑,因此脾胃之气充足,则肌肉满盛;若脾气产生的精气不足,则四肢肌肉萎软无力.

5.1 脾气虚与肌肉 研究发现

脾气虚大鼠股四头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下降;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蛋白表达增加、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表达减少;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类似自噬激活激酶1(uncoordinated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升高,“脾气虚四肢不用”可能与AMPK/ULK1途径激活所致的线粒体自噬水平降低有关,脾气虚时股四头肌线粒体损伤,异常线粒体无法及时清除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宋飞飞等发现

ATP、MMP、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protein 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LC3-Ⅱ表达均明显下降,ATP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下降,反应性氧簇水平升高,MMP下降可激活PINK1/Parkin通路而启动线粒体自噬,超氧化物岐化酶及反应性氧簇与氧化应激相关,脾气虚时股四头肌线粒体内出现了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可能因此受损.因此,脾气虚股四头肌线粒体损伤可能与PINK1/Parkin通路激活有关.成映霞等发现

脾气虚大鼠骨骼肌组织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信号通路中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modulin-dependentprotein kinase Ⅱ,CaMK Ⅱ)基因低水平表达,在CaM细胞信号通路中,CaM可与游离钙离子可逆性结合,并激活CaM依赖的蛋白激酶-CaMKⅡ,还能调节肌肉收缩和舒张、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调节糖代谢等.因此,脾气虚肌肉无力可能与CaM信号通路相关.综上,脾气虚会导致线粒体结构异常,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系统,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结构损伤、肌肉能量减少,引起肌无力,还能通过信号通路来调节蛋白表达从而导致肌无力.

5.2 脾气虚与骨骼“脾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运动与骨骼结构密不可分,脾运化水谷滋养全身,骨骼康健则运动灵活.骨质疏松症以脾虚为本,多发生于女性,与女性闭经有密切关系;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营血不足,从而导致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加速月经的闭止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脾气虚时,雌二醇分泌减少、雌激素受体减少,孕酮升高,由于雌二醇和雌激素受体的水平下降,影响下丘脑神经递质分泌,从而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产生抑制,导致了子宫的萎缩

;脾气虚证可导致大鼠血清雌二醇、血清睾酮、性激素水平下降

,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相关,绝经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缺乏通过增加破骨细胞再吸收活性而不相应增加成骨细胞活性来损害正常循环,因此再吸收的骨量大于沉积的量,导致骨的净损失,骨质疏松发病率升高

.综上,脾气虚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气虚时会引起性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导致骨质破坏.(图2).

6 思考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够化生水谷精微以濡养全身,对于人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现代医学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疾病都存在脾气虚损的情况,可见脾气虚证的证候表现,临床辨证分型具有脾气虚证辨证类型.近现代以来,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及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对于脾气虚证的研究更加深入,对脾气虚的机理进一步明确,各学者们基于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入探索了脾气虚证的本质,目前对脾气虚证的研究已从消化吸收障碍、胃肠运动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四肢无力等宏观表现逐渐过渡到胃肠激素、免疫因子、信号通路等微观指标,这为中医的微观辨证提供了依据.现代研究发现,中医学脾气虚证的证候表现与现代医学中物质与能量代谢、内分泌、组织结构等相关,病因复杂,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多以益气健脾为主.本文对脾气虚证与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的关系进行综述,深入探讨了脾气虚证的中医学本质,为现代中医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此外,深入了解脾气虚的本质,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靶向治疗,提高中医药的有效性、科学性,为中医药全球化、科学化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研究基础.

1 任健主编.中医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157

2 汪永锋,杨丽霞,康开彪,徐晓艳.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剖析中医脾的解剖位置及脏腑功能.中医研究 2016;29:1-3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2.01]

3 南梦蝶,程诺,贺倩,刘远欧,刘玥芸.脾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概述.环球中医药 2020;13:930-937[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0.05.043]

4 高希言,朱平生,田力主编.中医大辞典.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1069-1070

5 王庆其,陈晓主编.实用内经词句辞典(修订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00-378

6 李挺(明).医学入门.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135

7 张玉萍主编;包来发等注.黄帝内经·灵枢.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5-125

8 王冰(唐)撰注;鲁兆麟主校.黄帝内经·素问.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40

9 钟森杰,李静,李琳,黄淑敏,杨梦,邱宏,程彬,胡志希.脾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及客观化研究述评.时珍国医国药 2021;32:421-423[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1.02.51]

10 程传浩.脾胃论白话解.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5

11 王欢.胃肠激素与胃肠道功能及疾病的关系.医学综述 2013;19:2735-2738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3.15.016]

12 田茸,巩子汉,杨晓轶,朱立鸣,段永强,成映霞,杜娟,李兰珍,王燕.脾气虚证大鼠脑肠肽动态变化及四君子汤干预效应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22:68-71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19]

13 李静儒,王艳杰,何涛,赵丹玉,丛培玮,冯晓帆,崔勇,郭隽馥,王德山.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表达变化及四君子丸对其的影响.时珍国医国药 2016;27:757-758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16.03.092]

14 郑小伟,包素珍,王颖,宋红.实验性脾气虚大鼠血清胃泌素、胃窦G细胞的变化及黄芪建中汤的干预.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65-667 [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09.05.031]

15 施旭光,王闽予,翟理祥,邓淙友,吴美音.补中益气汤配伍对脾气虚大鼠胃泌素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2;23:609-612 [DOI:10.3969/j.issn.1003-9783.2012.06.004]

16 修宗昌,陈群,尚文璠.脾气虚证小肠运动异常的VIP/NO信号转导机制初探.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40:55-56 [DOI:10.16305/j.1007-1334.2006.02.025]

17 尚冰,丛培玮,王艳杰,赵丹玉,冯晓帆,张林.脾气虚和脾阳虚模型大鼠空肠组织葡萄糖转运体5表达水平变化的实验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332-336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03.019]

18 丛培玮,尚冰,王艳杰,赵丹玉,张林,王德山.脾气虚和脾阳虚模型大鼠脑肠肽与下丘脑葡萄糖转运体1及葡萄糖转运体3表达水平变化的实验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2201-2205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18.018]

19 李庆明,吴义芳,吴金浪,陈卫,王连源,罗汉川,黄启辉,邓宇飞.脾气虚证壁细胞线粒体,G细胞分泌颗粒与血清胃泌素,胃粘膜SOD、MDA的变化.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1995;16:45-48

20 谢海媚,梁裕琪,黄也,杨龙,王丽辉,邱向红,陶双友,林传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重症肌无力脾气虚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上升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36:3648-3652

21 施旭光,曾元桂,林荣锋,吴美音,黄曼婷.补中益气汤不同黄芪药量对脾气虚大鼠糖代谢酶的影响.中医药信息 2014;31:23-26[DOI:10.3969/j.issn.1002-2406.2014.05.008]

22 黄娟,施家希,刘海涛,黄张杰,吴美音,施旭光.补中益气汤不同配伍对脾虚大鼠血清淀粉酶、H+,K+-ATPase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中药材 2017;40:2191-2194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7.09.043]

23 富晓旭,刘桠,高泓,谢红艳,钟文,谢春光.“脾气散精”环节在机体糖调节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理论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27:398-399+426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3.010]

24 朱章志,黄从强,何敏.健脾益气中药对脾气虚证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介体的影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4;15:107-109 [DOI:10.19378/j.issn.1003-9783.2004.02.011]

25 张少崇,李灿东,黄守清.气虚、血虚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值相关性研究.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6;23:21-23 [DOI:10.3969/j.issn.1003-8450.2006.05.009]

26 牛江涛,曹瑞,司昕蕾,边甜甜,辛二旦,张爱霞,李越峰.红芪与炙红芪对脾气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265-268+343 [DOI:10.13286/j.1001-5213.2020.03.05]

27 张育贵,张淑娟,牛江涛,司昕蕾,边甜甜,吴红伟,李东辉,李越峰.炙黄芪和炙红芪干预脾气虚大鼠的药效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2021;46:5641-5649 [DOI:10.19540/j.cnki.cjcmm.20210310.301]

28 李成,贺濛初,舒迎霜,何嫣婷,冯士彬,李玉,王希春,吴金节.加味四君子汤对脾气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肠道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脾脏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54:17-25 [DOI:10.13432/j.cnki.jgsau.2019.02.003]

29 张楠,贾波,祝捷,罗云波,贺晓芳,刘兴隆,彭腾,彭成.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血浆胃肠激素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09;6:17-19 [DOI:10.3969/j.issn.1673-7210.2009.29.008]

30 王坤芳,冯玉华,梁志刚,杨育同.脾气虚型亚健康状态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16:25-26,29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2.012]

31 刘兴隆,贾波,闫华,祝捷,张丰华,彭腾,姜岑,林薇,莫书容,李晓红,岳美颖,钟强.基于肠“神经-免疫”网络的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干预脾气虚型克罗恩病机制研究的探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16:2060-2064 [DOI:10.11842/wst.2014.09.038]

32 徐文,高丕明,虞亚明,罗小兵,黄玉霞,季闻涛,郭莉,邹明.脾气虚质大鼠模型免疫学指标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8;28:135-137 [DOI:10.3969/j.issn.1009-881X.2018.02.003]

33 邹明,高丕明,虞亚明,罗小兵,张红梅,刘小莉,张静,季闻涛,郭莉.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脾气虚质大鼠免疫学指标的影响研究.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11:50-55 [DOI:10.12037/YXQY.2019.03-09]

34 罗云坚,修宗昌,黄穗平,周丹,林莉.脾气虚证免疫相关基因组学机制初探.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25:311-314 [DOI:10.3321/j.issn:1003-5370.2005.04.006]

35 林立佳.小西洋参汤治疗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10:22-23 [DOI:10.3969/j.issn.1006-3250.2004.12.009]

36 陈志斌,刘中友,连林辉,陈比特,陈国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型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1-3 [DOI:10.13261/j.cnki.jfutcm.002592]

37 Liu C,Chu D,Kalantar-Zadeh K,George J,Young HA,Liu G.Cytokines:From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Quantification.

2021;8:e2004433 [PMID:34114369 DOI:10.1002/advs.202004433]

38 彭勃.血证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18

39 薛海滨.贫血当从气虚论治浅析.陕西中医 2012;331102-1103[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2.08.102]

40 徐文,邹明,高丕明,张红梅,刘小莉,张静,郭莉,虞亚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气虚质大鼠辅助诊断的评价.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105-108 [DOI:10.3969/j.issn.1672-6170.2020.02.032]

41 林贺,皮子凤,门丽慧,陈维佳,刘志强,刘忠英.非靶向代谢组学用于藜芦妨害人参治疗脾气虚的机制研究.分析化学 2016;44:1755-1762 [DOI:10.11895/j.issn.0253-3820.160224]

42 连紫宇,朱磊,刘亚军,胡静怡,程成,沈洪.溃疡性结肠炎脾气虚证患者代谢特征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37830-836[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830]

43 李锦灵,梁一彪,梁丽萍,罗琳,王晖.不同大鼠脾气虚证模型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7;33:217-220 [DOI:10.16809/j.cnki.2096-3653.2017022003]

44 李金双,刘子怡,郭宇鹏,候美琪,朱爱松.基于水血食论脾气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41:100-102[DOI:10.16254/j.cnki.53-1120/r.2020.03.030]

45 乔海峰,刘文俊,刘旭东,王凌志,刘慧慧,王德山,单德红.脾气虚大鼠主要消化吸收结构表面血流量及血清TXA_2/PGI_2比值的研究.中国医学创新 2017;14:45-48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5.011]

46 黄元御(清).四圣心源.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5

47 张景岳(明).类经.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95

48 刘文俊,李振钰,许欣竹,冷雪,陈文娜,穆靖洲,单德红.脾气虚证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自噬水平及AMPK/ULK1途径变化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42:760-765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19.09.010]

49 段志园,许欣竹,谢鑫,刘文俊,陈靖,柴纪严,吴成举,单德红.四君子汤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22:3900-3905[DOI:10.11842/wst.20200108009]

50 宋飞飞,范英丽,刘慧慧,刘旭东,于化新,单德红.脾气虚大鼠股四头肌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21;32:2046-2048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1.08.76]

51 宋飞飞,范英丽,刘文俊,马丹,王路,单德红.脾气虚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蛋白质控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37:915-918[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19.04.034]

52 成映霞,段云燕,段永强,程卫东,杨晓轶,杜娟,刘靓,朱立鸣,梁玉杰,安耀荣,高建德,田茸.脾气虚大鼠骨骼肌组织钙调蛋白信号通路中CaM及CaMKⅡ基因表达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35:3489-349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3.001]

53 成映霞,段永强,梁玉杰,杨晓轶,杜娟,刘靓,程卫东,朱立鸣,安耀荣,高建德.脾气虚大鼠肝组织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和CaMKⅡ通路CaM、CaMKⅡ蛋白表达的变化.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5;23:40-45 [DOI:10.3969/j.issn.1005-4847.2015.01.008]

54 盛彤,谢培凤,王新祥,郭翔宇,商学征,关菘,周晖,易文明,张涛静.骨质疏松症中医脾虚病机认识的现代医学基础.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19:509-513 [DOI:10.3969/j.issn.1006-7108.2013.05.019]

55 陈家旭,陈易新,季绍良,瞿德竑,徐洪雁,唐已婷,赵歆,刘晓兰,康纯洁,刘燕.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大鼠血清E2、P及下丘脑、子宫ER、PR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25:17-20[DOI:10.3321/j.issn:1006-2157.2002.04.007]

56 林立佳,肖承悰.脾气虚证对性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四川中医2005;23:21-22 [DOI:10.3969/j.issn.1000-3649.2005.06.012]

57 Tella SH,Gallagher JC.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2014;142:155-170 [PMID:24176761 DOI:10.1016/j.jsbmb.2013.09.008]

猜你喜欢

脾气
影子
坏脾气的龙卷风
价值观(一)
二则
酒精脾气等
漫画 Cartoon
雷人画话
树的怪脾气
有何进步
四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