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宝鸡峡宝鸡总站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2022-08-31柴旭东

陕西水利 2022年8期
关键词:渠系末级总站

柴旭东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宝鸡总站,陕西 宝鸡 721000)

1 概况

宝鸡总站位于宝鸡峡灌区上游,西起距宝鸡市11 km 的林家村渭河宝鸡峡口,东至扶风县段家乡,北抵渭北高原边坡,南临渭河,东西全长103.088 km,负责两个渠首引水枢纽、两座水库和98km 塬边渠道的维修管护,自西向东跨越宝鸡市金台区、陈仓区、岐山县、眉县、扶风县五个县区,承担着灌区下游灌溉和发电的引输水任务。现有灌溉斗渠39 条,全长8.24 km;分渠295 条,全长166.7 km;斗分渠建筑物1733 座;地下水较浅,出流多,灌区现有机井876 眼,泉水180 多眼,长年出水79 眼,流量2.238 m3/s。灌区设施灌溉面积82876 亩,但由于井灌发展迅速,目前渠灌面积仅剩17654亩,近五年总站年平均斗口用水总量300 万m3左右,斗口用水量呈下滑趋势。灌区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果树等为主,灌区渠灌及双灌面积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以北,近几年灌区斗口用水呈下滑趋势,而灌区粮食产量处于稳步增长势头。

2 灌区用水管理模式

2.1 灌区实行管理单位专业管理与受益区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即实行“总站、站、段”三级专管和“斗”群管相结合的管理形式。专管机构为总站、管理站和管理段,主要负责塬上总干渠以上工程的管理。“斗”为群管组织,主要负责斗渠、分渠工程的管理。总站现有灌溉管理段10 个,斗口44 个,斗口行水人员36 人。

2.2 灌区用水计量设施实行分级管理

灌区水量调配原则是:水权集中,配水到站,流量包段,水量包干,断面结算,按量计算,超引扣补,违章加罚,全面对口。

2.3 灌区用水配水机构的设置与分工

总站设配水组,在业务方面代表总站,负责执行总站的调配指令,总站内部的配水闸点,负责本片灌溉站际间的水量交接、水量结算和水量对口,在总站范围内巡查用水,维护用水秩序。

3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

3.1 灌区斗分渠基础设施薄弱,现行的农业供水价格偏低

不能有效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价格杠杆对促进节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农民节约用水的意识不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重视,而且水费难以维持末级渠系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对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不利。

3.2 改革前水价明显低于成本,灌区难以为继

灌区改革前执行自流终端水价平均标准为0.250 元/m3,其中国有骨干工程水价执行0.18 元/m3,占运维成本43.7%。末级渠系水价为0.07 元/m3,占运维成本35%。由于农灌水价长期不到位,致使灌区管理单位一直亏本运行,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只能是亏了职工,亏了工程,陷入了社会效益巨大,自身效益低下的怪圈。

3.3 田间工程维修养护缺乏资金保障,加重了群众浇地负担

管理单位政策性亏损严重,运行管理举步维艰,末级渠系管理费用不足,基层管水组织劳动报酬低下,工程管理主体缺位,老化破损严重,水费收缴透明度差,乱加量、变相加价时有发生,农民浇地负担较重,严重影响了灌区效益的正常发挥。

3.4 受经济利益影响,作物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户弃种转租,国家投入井灌设施配套齐备,且用水价格较低

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扶持下,灌区猕猴桃市场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经济效益可观,农户参与规模不断扩大。灌区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用水水质要求高,加之国家免费配套机井灌溉设施,每亩地水费约10 元~12 元,导致渠灌市场不断被蚕食。经统计调查,近三年来仅蔡家坡管理站、常兴管理站辖区共计新增配套机井82 眼。

3.5 受干渠水位限制,农户有弃种思想

由于辖区魏家堡水电站以下,近年来灌溉期间干渠水位大部分时间均在1 m 左右运行,因33 斗斗台高度1.1 m,34 斗斗台1.3 m 均无法正常引水,加之这两个斗属于塬上灌区,没有配备投资较大的机井,导致出现渠边旱的状况,虽经管理站多方协调采用抽水灌溉,但是由于成本较大,农户从思想上已经有了弃种意识。

3.6 末级渠系管水人员报酬低,村组管水组织涣散,用水工作开展艰难

近年来由于用水量持续下滑,末级渠系专管人员的月工资不足市场技工一天的工资,致使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导致人员老化、文化层次低、无新生力量加入,服务水平大幅下降,不能适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新要求。

4 稳步推进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策与建议

4.1 加快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思想认识,夯实责任,强化管理,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要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办法,强化督抓和落实,抢抓一切机会,精心开展灌溉抗旱工作。强化包抓管理,深入灌溉一线,窜村组、下地头,解决基层实际困难,提高督抓效果,确保抓有成效。调动群众灌溉用水积极性,巩固灌溉用水。通过灌区体制改革,在灌区内部实行定岗定员,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灌区管理水平和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4.2 完善计量设施,夯实工作基础

加强灌溉计量设施建设,在斗渠口设立量水堰,分渠口设立水价公示牌,明确基层行水日志、斗分渠水量记载、水量结算、签字确认手续,开票到公示到户等,确保“四个一”制度执行。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加大灌区手机计量计费APP 软件推广力度,提升灌溉管理信息化水平,使用水、计量、收费工作更加透明。同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手抓灌溉用水,做到两结合、两促进。充分发挥水价改革的成果,提高服务水平,突出灌溉精细化管理,调动群众灌溉抗旱的积极性,全力加快灌溉用水步伐,确保作物应灌尽灌,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4.3 加强水价水费收缴管理

按照省级部门批准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价格标准在全灌区所在乡镇、村组张贴通告,公开水价改革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及时受理用水户查询和质询,对农户提出的问题及时答复处理。在灌季结束后,将用户的用水时间、作物种类、浇地亩次、用水量和收费金额造表张榜公示。

表1 末级渠系成本费用表 单位:元/m3

4.4 合理调配,提升用水效益

灌区在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基础上,以满足灌区农业抗旱灌溉工作为中心,兼顾发电, 渠库联合优化调度,合理高效地搞好水源调配, 保证了灌区农灌、发电和生态用水,并在灌区倡导“节水灌溉,减负扩面”新理念,突出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使有限水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加强结算管理,做到水量日结日清,数据准确无误,认真执行用水申报制度,领导亲自带队,不定期上渠巡查,严查跑冒滴漏现象,有效杜绝水资源浪费,提升了用水效益。

4.5 强化安全管理,打造平安灌溉

为了确保平安灌溉,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严格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各项规定要求,做到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过程无纸漏。加强安全生产巡查督查,总站组织相关科室不定期上渠督查,总站领导带班巡查,管理站职工划段包干,查漏补缺,排除隐患,保障灌溉安全行水。坚持执行上下游接水送水制度,组织好全程无缝隙接水送水工作,及时捞柴清障,确保了冬春灌输水畅通,为灌溉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对末级渠系警示标语、标志、标牌进行全面排查、刷新,切实起到提醒警示作用。组织干部职工在沿渠村组、学校、社区张贴安全告知书,着力提高沿线群众的安全防护意识,全力维护和确保冬春灌平安。

4.6 加强督导与考核,从严管理,确保改革政策执行到位

在实施改革过程中,从严管理,强化督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同时加强水价改革考评工作,健全完善考评机制,细化考评指标体系,将改革绩效考评纳入年度目标考评,与财政补助资金安排分配挂钩,充分发挥考评的约束、激励作用。通过灌溉用水一线为农户贴身服务,实现提升用水量目标。

4.7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任务,重点围绕超定额累进加价、水权、分类水价政策等方面做好宣传,为水价改革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农民树立节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提高节约用水自觉性,为改革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信息报送和沟通工作,及时处理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索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减轻农民负担、确保灌区良性运转的做法,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落地生效。

5 结论

围绕“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为契机,全力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按照“巩固改革成果,持续深化改革”的总思路,建立稳定长效的机制,灌区末级渠系老化破损严重,部分斗分渠不能引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对恢复和扩大渠灌面积不利。加大末级渠系投资力度,加快末级渠系改造步伐,打通末级渠系灌溉“最后一公里”的肠梗阻,从工程基础设施上为恢复渠灌面积打好基础。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落实措施、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等举措统筹推进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强化供水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把需求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作物合理用水需求,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持续推进用水宣传,引导灌区农民提高用水意识和节约用水自觉性,使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为灌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猜你喜欢

渠系末级总站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召开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二次会议
受防渗标准影响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问题探讨
运载火箭末级离轨控制策略优化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模式可持续性生计评价研究
省植保植检总站 开展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DF100A发射机末级电子管的计算与分析
小载荷飞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