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川市中水利用浅析

2022-08-31

陕西水利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水银川市处理厂

张 林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1 引言

银川市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鱼米之乡”之美称,然而银川市属于西北干旱的城市,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之一。银川市水资源主要是黄河水和地下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银川市城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开源节流,保护水资源,用好水资源”刻不容缓。中水利用为开辟第二水源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银川市年平均降水量14.068 亿m3,黄河过境流量年平均193 亿m3,地下水日供水能力为40 万m3左右。目前,银川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960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随着银川市城市建设的加快,用水量将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中水作为重要的水源,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污染,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带来可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中规定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为重点,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到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可见我国对再生水利用的重视。因此,提高中水回用率、探讨中水多渠道利用对节约水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银川市污水处理设施及中水利用现状

2.1 银川市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目前,银川市8 座污水处理厂已全部投入运行,分别是处理能力为10 万m3/d 的银川市第一、第三、第五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0 万m3/d 的银川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7.5 万m3/d 的银川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5 万m3/d的第六、第七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5 万m3/d 的第九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为70 万m3/d[1]。第三、六、七、九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 A 标准,应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2017 年银川市第一、第二、第四污水厂一期工程、第五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出水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 A标准。第四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018 年开始建设,2019 年运行,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IV 类”水质标准。同时污泥也实现了全部无害化安全处置,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5%。

2.2 再生水处理设施现状

银川市辖三区总共有5 座中水厂,分别是第一、三、四、五、六厂,均位于污水厂区内,第一再生水厂的中水设计规模是2.2 万m3/d,第三再生水厂的中水设计规模是3.0 万m3/d,第四污水厂二期工程的再生水的中水设计规模是10 万m3/d,第五、六再生水厂的设计规模是5 万m3/d,5 座中水厂总设计能力为25.2 万m3/d,2020 年再生水利用量为3718.88 万m3,利用率达到21.9%,中水管道长度是80.6 km。就目前统计的数据看,中水水源充足,但中水利用率偏低。目前中水的主要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用水、工业循环冷却水等,潜在的中水用户仍有待挖掘。

银川市污水处理量和中水利用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从2016 年~2020 年污水处理量增加30%,中水利用量增加68%(图1),中水利用率由2016 年的10.03%增长到2020 年的21.90%(图2),从图1、图2 可以看出大量的污水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没有充分的利用,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图1 银川市 2016 年~2020 年污水处理量及中水使用量

图2 银川市2016 年~2020 年中水利用率

据统计,银川市再生水管道由2016 年的70.5 km 增加到2020 年的80.6 km(图3),而已建成的给水管道的长度是1017 km,两者相比,再生水的管道覆盖率低,主要用于水厂周围的工业循环冷却及道路冲洗、绿化等[2]。

图3 银川市2016 年~2020 年中水管道建设长度

3 银川市中水回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公民对中水利用的意识浅薄,对中水认识不到位

意识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很多公民对中水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中水就是污水,此外,对水资源紧缺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节约水资源和使用中水的意识,导致中水的利用难以被接受。

3.2 缺少专业的中水运营管理机构,中水设施缺乏,中水管网覆盖率低

据调查,目前银川市没有专业的中水运营、管理机构,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中水利用。若只靠政府一味地制定政策,加大投资,难以提高城市中水利用率。此外,银川市中水利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产工艺落后,没有新技术新工艺支撑,出水水质不稳定,中水管网覆盖率低,据统计,2020 年银川市中水管道长度只有80.6 km,而且中水管网敷设处在局部铺设起步阶段,难以满足拓宽中水用途、提高中水利用效率的要求。

3.3 银川市中水缺少全面、系统的规划

目前,银川市再生水没有系统的规划,就大多数再生水是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的尾水,污水厂出水尾水只是达到了排放标准,并没有考虑再生利用标准以及回用规模。多数工业企业及居民建筑并没有考虑中水设施的安装,日常用于生产、生活的再生水比较少。

3.4 水价体系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明显

为加快推广利用再生水步伐,2005 年银川市物价部门确定了再生水试销价格为0.8 元/m3。2020 银川水费收费标准:①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第一阶梯,水价为3.36 元/m3,第二阶梯,水价为5.12 元/m3,第三阶梯,水价为7.72 元/m3;②学校及公共事业用水价格,学校及公共事业用水价格为3.16 元/m3;③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行政事业)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4.62 元/m3,(工商业)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4.92 元/m3。中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比,中水没有市场竞争力,体现不出水资源的珍稀。

3.5 没有健全的监管措施

银川市没有制定健全的中水回用政策法规,目前尚未出台专项的中水回用规章制度,管理职责不到位。政府任何的政策法规强迫一些工业企业及用户强制使用中水。

3.6 没有合适的中水用水机制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银川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刚性用水快速增长,供水缺口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种局势,就必须建立科学用水机制。

建立科学的中水用水机制,不仅是节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在中水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①没有完整的中水使用政策及策略,中水利用设施建设、维护、运行、管理、监督等方面主体不明;②缺少中水运营专业知识,一些企业由于缺少中水利用知识及技术,导致中水设施成为“摆设”。

4 银川市中水配置原则建议

1)响应国家及地方关于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相关政策及指导意见。

2)分质供水,高水高供;再生水水源充分消毒杀菌,满足城市杂用水中浇洒道路、绿化、景观水域补给水等水质的要求(普通再生水);再生水水源深度处理,例如银川市第四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是用氧化沟+MBR 工艺,经MBR 膜工艺截留细菌、色度、异味等,满足城市杂用水中与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经常接触的车辆冲洗、公用建筑入户冲厕等水质的要求(优质再生水)。

3)再生水水源水量充足,处理系统、输配水系统布置合理,满足再生水全年各个时间段的水量水质的要求。

4)分期供水,重点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小规模敷设环状管网,后期视试点运营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再生水规模。

5)普通再生水可大范围大规模使用,优质再生水小范围小规模使用。

5 提高银川中水回用的制度规定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再生水管网和再生水处理设施的日常巡查、维修和养护,保障设施安全运行。

2)城市绿化、冲厕、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城市杂用水;观赏性景观的生态补水等环境用水;一般河道生态、湿地及农业用水,应当本着达标安全的原则优先使用再生水。

3)结合老城区改造、道路维护维修、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安排再生水管网项目建设。新建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同步建设中水管网。

4)逐步扩大城市民用中水设施建设。鼓励大体量的新建公共建筑、大规模的新建保障房小区、住宅小区,配套安装建筑中水设施。

5)政府应该采取宣传措施,通过媒体、广告、报纸等加大中水知识的宣传,并介绍国内外成功的中水回用实例,提高公众对中水的认识,纠正人们心中“中水就是污水”的错误认识,消除民众的思想顾虑,同时,要加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的节水意识。

6 促进银川市中水回用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实行并联审批,缩短审批周期,共同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

6.2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再生水利用作为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应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引领和带动作用。建立服务价格合理、融资灵活多元、政策支持有力、政府监督到位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

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采取BOT、TOT、PPP 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经营。

6.3 严格执法,加强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违法排水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自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监管力度,开发建设项目配套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和验收管理。

6.4 科技引领,提高效益

采用国内先进成熟的污水深度处理及管网更新改造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提高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强对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过程的监控,逐步建立全覆盖在线实时监控系统,提高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行效率和行业监管水平。

6.5 公众参与,强化监督

支持公众、社会组织依法有序监督水环境治理工作,并组织志愿者开展相关公益活动,加强对再生水利用工作的宣传普及,定期向社会公布再生水回用的推进落实情况。

6.6 同步规划,完善制度

将中水规划纳入污水和给水总体规划中,统筹制定中水利用近期和远期规模,扩大建设中水管网。其次是完善中水利用制度,制度法律法规强制再生水使用。

猜你喜欢

中水银川市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应急响应与措施
在建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现场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的环保节能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道路工程中水稳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中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水?
某污水处理厂一体化综合池设计
化学反应中水的多种角色
水下高压气吹除过程中水舱水量精确控制试验研究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储备肉成走俏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