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交往中的文明”教学设计

2022-08-31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张羽华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预设个人信息

文/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 张羽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出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本单元由“四通八达的交通”“慧眼看交通”“万里一线牵”三个主题组成。其中,“万里一线牵”由“神通广大的现代通信”“历史上的通信”“飞速发展的通信世界”“通信交往中的文明”四个框题组成,共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古代和现代通信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对比感受通信方式的变化;第二课时介绍通信技术的发展变革,使学生感受通信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第三课时介绍通信交往中应遵守的道德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文明通信,遵规守纪。本课针对第三课时进行设计。

1.教学思路

本课程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将主题确定为“通信交往中的文明”。

本课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主题情境,带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聚焦通信交往中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在案例分享、案情分析、了解法律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通信交往中的法律规则的认同,增强其法治意识,培育其法治核心素养。

2.教学路线

本课的情境线、活动线、任务线设置如下:

情境线: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素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比如能不能私自偷看亲人、朋友的通信信息等。

活动线:(1)课前调查,课上汇报;(2)分析情境,情境再现表演;(3)课前调查,小组展示。

任务线:引导学生了解通信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要求,懂得在与他人进行视频、电话、短信等通信时要遵守道德规范;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通信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法律规则,让他们懂得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通过参与游戏让学生懂得在通信交往过程中要保护个人信息,具有安全意识,进而自觉遵守通信交往中的法律法规,初步树立法治意识。

二、学情分析

课前,对在校三年级183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在通信交往中,基本能够在家长的提醒下做到文明对话,但是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也会偶尔出现不文明行为,比如私自查看他人信息、泄露他人隐私等。但是这些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这种行为会涉及法律问题。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将法治精神厚植于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在通信交往中应遵守的文明礼仪,懂得如何与他人文明交往。

2.知道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知道在通信交往过程中要保护个人信息,具有安全意识。能够自觉遵守通信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初步树立法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知道在通信交往中的文明礼仪,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能够自觉遵守通信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初步树立法治意识。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案例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代社会中,人们除了可以面对面交流,还可以通过很多现代通信方式进行沟通。你最喜欢、最常用哪种通信方式呢?再结合你的感受和观察说一说,你或者你周围的人最喜欢和哪些人交流,又不喜欢和哪些人交流,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通过你们的发言,老师发现在通信交往过程中有文明素养的人是受你们欢迎的,因为这样可以让交流更加顺畅。所以,文明礼仪在通信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通信内容的质量。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通信交往中的文明”这一课。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其思考,让他们初步意识到文明礼仪在通信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懂礼知情,文明通信

活动一:情境分析—讲礼貌

教师过渡:在通信交往中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和道德规范才能让我们成为受欢迎的人呢?我们来欣赏情景剧:《洋洋打电话》。

情景剧由学生预先排演好。

【剧情】洋洋给小明打电话询问作业,但小明在电话中明显感到洋洋的语气不友善、讲话不文明、声音还大。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明,接到了洋洋的电话后是什么心情、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是呀,通信中对别人言语不敬,是内心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交往中应该尊重他人。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洋洋,为了表示对小明的尊重,你会怎样问作业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总结一下,在通信交往的过程中应如何做到文明礼貌?

学生预设回答:1.不随意挂断电话;2.通话时态度要真诚;3.注意语言文明。

教师小结:在使用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通信交往时,我们说话的态度要友善,语言要文明,这不仅是个人文明素养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在通信交往过程中应该懂礼貌,语言文明、态度友善。

活动二:情境分析—知礼仪

教师过渡:在通信交往的过程中,除了要讲礼貌外,还要遵守哪些通信礼仪呢?

情境一:学生A给长辈打电话对方没有接,学生A等十分钟后才再次拨打电话。(要学会耐心等待)

情境二:学生B晚上联系他人长话短说,不耽误他人休息。(不给别人添麻烦)

教师小结:我们也要像这两名同学一样在通信的过程中尊重他人,讲礼仪。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情境,在情境中使学生知道通信讲礼仪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一种体现,由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活动三:情境分析—公共场所守文明

教师过渡:当我们在公共场所通信时,还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请大家分析,王强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情境:电影放映过程中,王强打电话给小刚,礼貌地提醒他明天集体活动时一定要穿校服。

教师提问:王强在通信时很有礼貌,因此他的做法对。请问老师这么说,对吗?

学生预设回答:不对!虽然王强打电话时很礼貌,但电影院是公共场所,他打电话会影响周围人看电影,给别人添麻烦。

教师追问:如果你当时就坐在他身边,你会怎样做?

学生预设回答:低声提醒他在公共场所通信时要讲文明,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教师小结:在公共场所要讲公共文明,既不要影响他人,也不要让自己的通信信息被其他人听到。

教师引导:还有哪些场所不能大声打电话、视频通话呢?为什么?

学生预设回答:图书馆、公交车厢、医院……

教师拓展:在公共场所通信时还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提示:在加油站不使用手机等通信设施等。

教师小结:在通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场合,懂得换位思考,考虑周围人的感受,不打扰他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公共场所通信要讲究公共文明。

环节三:知法守法,安全通信

活动一:情境分析—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通信交往的过程中除了要讲礼貌、知礼仪、守文明外,还要遵守法律法规。

情境:小刚的妈妈心情很不好,因为她上午去打印文件时将手机放在了办公桌上,同事听到她的手机提示音就私自看了她的信息。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小刚妈妈的这个同事做得对吗?

学生预设回答:不对!

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教师追问:那邮局的工作人员可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我们的邮件、电报吗?

学生预设回答:也不可以。

教师拓展:国家为了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还出台了针对邮政人员的专门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生活中妈妈的事例引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从了解法规内容过渡到培养法治精神,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活动二:课堂活动—个人信息要保护

教师过渡:除了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外,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同学们,请你们跟老师玩个游戏。

教师展示一款手机APP游戏,让学生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等。为了防止学生个人信息泄露,老师可以用纸笔代替手机输入。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在游戏中输入的信息都到哪儿去了吗?这些信息被坏人利用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教师播放视频:《50名学生个人信息泄露被企业冒用虚报个税》

教师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有信息泄露的风险呢?请结合你的课前调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预设回答:1.扫陌生二维码;2.将个人信息告诉陌生人;3.点击陌生中奖链接。

教师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秘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链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课前调查成果,引出民法典的相关内容,从而强化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教师过渡:我们了解了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危害,那在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个人信息呢?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任务要求要求:

1.小组内说一说,我们在通信交往中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2.组间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讨论结果。

3.各小组汇报。

学生预设回答:不点中奖信息,将快递单上的信息清除后再扔掉快递盒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增强安全意识。

环节四:总结梳理,提升拓展

活动一:谈收获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在通信交往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预设回答:略。

活动二:读《文明歌》

教师:同学们,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着。但无论如何改变,我们在通信交往中都要注意懂礼貌、讲文明、守法律,从而让我们的沟通更有效、更顺畅,由此提高和增强我们的公民素养和法治意识。

《通信交往文明歌》

通信交往很重要,沟通交流有技巧。

文明通信守规范,注重礼仪态度好。

公共场合声音小,尊重他人不打扰。

个人信息保护牢,不法分子不来找。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一首《文明歌》总结全课,回顾整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在通信交往中要懂礼貌、讲文明、守法律。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预设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不懂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