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青岛水彩画

2022-08-30游园园

艺术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彩水彩画青岛

□游园园

水彩画作为一个舶来画种,在中国扎根,百年来蓬勃发展,逐渐呈现出一种地域性的特征。青岛水彩画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青岛水彩画为研究的案例,离不开对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背景的探寻。本文把青岛水彩画置于城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的立体坐标中,旨在对青岛水彩画的技法风格、绘画题材等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城市文化背景影响下的青岛水彩画的发展。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受暖温带海洋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2%,树木种类繁多,具有临海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它既是一座海城,也是一座山城,有“峰峦葱绿海波蓝,楼台参差出林园”的美称。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始于清光绪十七年开始的胶澳设防。此次胶澳设防使青岛从渔耕小村开始了到城市演进的发展,此后岁月交替,时移世易,青岛的城市发展在时光变迁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貌。这种独特的城市风貌也必然会对青岛的艺术发展产生影响。

一、城市地理气候对青岛水彩画技法风格的影响

青岛气候温暖湿润,春季回温慢,雨少风多;夏季多雨,湿热但无酷暑;秋季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度低,又因为紧邻海洋,受海洋环境直接调节,有着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雨量充沛,多雾天。由此可见,青岛的气候非常湿润,湿润的天气有着滋润画面的效果。而英国是欧洲的水彩强国,气候湿润是英国水彩画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这一点上,青岛的气候条件与英国相近。青岛位于沿海地区,有临海的区位优势,对外交流方便,加之它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更是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画家前来青岛写生交流与办展。

水彩画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是“水性”。色因水而动,水因色而变,水色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了水彩画独特的水视觉感染力,因此,对于水分的把控历来是评价一幅水彩画优劣的重要标准。而温度和空气的干湿程度则会直接影响画家对画面水分的把控。青岛温暖潮湿的天气使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画面效果。无论在使用干画法还是湿画法时,画家都能很好地衔接,在处理画面细节时,也不至于因为水分干得太快或者过于潮湿而手忙脚乱,难以下笔,在画面调节上,也容易呈现出微妙的水色效果。总而言之,青岛的城市气候让“湿”和“燥”都不走极端。在这样的环境下,充足的“水性”给了青岛水彩画足够的刻画空间,青岛的水彩画有着雄厚而细腻的水色韵味。

二、城市景观建设对青岛水彩画创作题材的影响

1898 年,德国与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今天在青岛档案馆还可以看到1908 年的胶州湾口规划图。在德国的规划下,当时的青岛被改造成极具西方特色的港口城市。1914 年日本继承了德国发展港口的建设规划。1935 年,青岛进一步向城市化发展,大港埠区成了城市核心区域。此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大港为代表的老城区和以黄岛为代表的新港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纵观青岛城市的发展建设史可以发现,青岛的城市发展是以青岛的港口为牵引,这也使青岛人对大海和港口有独特的情感。

除了海港外,青岛建筑多元而丰富。不同时期的开发建设为青岛各个片区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历史景观,依山就势,层层叠立,在形式、色彩等方面极具美感,形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地域风情。在这片土地上,西式建筑和中式建筑交相辉映,康有为曾称赞:“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之第一”。时至今日,置身在青岛这座城市中,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城市建设所层积下来的影响。这种影响波及文艺,在水彩画作品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题材影响力。在青岛的水彩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以海港船只和城市景观为题材的作品。

吕品的水彩作品《青岛水族馆》(如图1)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青岛著名的海滨景点水族馆。从画面中的构图透视、色彩用笔可以看出,吕品受西方技法影响明显,概括生动,自然流畅,是非常明显的写实风格。而另一幅水彩作品《青岛之夏》(如图2)以绚丽的色彩勾勒了青岛的红瓦青山,其运用多种笔法、技法,使画面装饰构成感极强,缤纷的色彩显现出一种异域情调。吕品的水彩画用笔果断老辣,既能写实厚重,也能优雅秀丽。他开创了青岛水彩写实重色的地域风格特色。

图1 吕品 《青岛水族馆》纸本水彩

图2 吕品 《青岛之夏》纸本水彩

晏文正的水彩画作《暮港》(如图3)点线面律动交织,水泽淋漓,用笔肆意,在水色的交汇中构建了诗意的画面。画面氛围经营独到,把中国画大写意的水墨韵味融入了水彩画中。《栈桥》(如图4)用笔洒脱,在水色交接中勾勒出青岛的红瓦绿树,画面仿佛孕育在水雾中,中西兼容下又具有浓厚的青岛风情。晏文正的水彩画散发着文人气息,是在齐鲁文化的浸润下,水彩艺术与中国文人画的相互交融。

图3 晏文正 《暮港》 纸本水彩

图4 晏文正 《栈桥》 纸本水彩

在长期定居青岛或者有青岛长期旅居史的水彩画家中,除了吕品和晏文正外,其他画家也绘制了青岛的各种城市景观。如徐咏青的水彩画作《青岛鱼山路写生》清秀雅致,可以看出其长期从事插画工作,而在清秀雅致中又有着明显的写生意味。徐咏青笔下描绘的青岛,风光温婉细腻。宋守宏的水彩画作《涛声依旧》雄浑质朴,在大开大合间,水色淋漓痛快。他的水彩画作在青岛水彩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窦凤至早年留学俄国,跨国文化的教育背景使他注重现代艺术理念的引进。《帆都》水彩画作品呈现出现代的艺术形式感,显示出中国水彩艺术语言迈向多元化的步伐。王绍波扎根民族文化,以民族的审美思想和形式技巧对水彩进行了变革,其作品《渔歌》以极高的写实技巧把青岛水彩画的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高峰,画面风格醇厚凝重,韵味深长。

青岛的水彩画家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青岛的城市景观,把对青岛这座城市的感受融入其中,寄情于景,寓情于画。乡土主题的水彩画作是画家借景抒发有关乡土温暖记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画作中可以看到画家对乡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礼赞。

三、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青岛水彩画教育的发展

青岛是中国较早接受水彩画教育的城市之一。水彩画作为一个舶来画种,一开始是作为基础学科贯穿在绘画课程中的。

1909 年7 月9 日,清政府学部郎中杨熊祥、陈曾寿与德方代表奥托·弗兰克签订《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章程》,协议达成后,青岛历史上第一所大学——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正式成立。学堂在初级阶段所教授的课程包含德语、历史、地理、数学、逻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绘画课。其中绘画课教师为德国人,主要教授素描、水彩、油画、图案等,这可以看作德国水彩画在青岛正式的教育传播。

19 世纪末期至20 世纪初期,在青岛的德国画家以现实的景物事件为创作对象。德国的水彩明信片曾在青岛发行,明信片上刻画的形象生动细腻。

日本在青岛设立了11 所日本小学、4 所中文学校、1 所商业学校和1 所幼儿园,各类学校的基础学科都包含图画学科,延续了青岛水彩画教育的基础。据1939 年的《青岛教育周刊》记载,青岛日本学校中图画教室的墙上挂有油画、水彩风景画,题材多为青岛本地风景,教育的延绵使水彩画在青岛得以继续发展。

日本在19 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学习欧美的艺术,早期以写实主义风格为主,在20 世纪初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后,印象主义在日本开始快速发展。日本水彩画的风格也受到影响,且日本的美术都具有实用美术的特性。这一特性也由日本美术教育所继承,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着“中国水彩画第一人”美誉的徐咏青于1946 年迁居青岛。徐咏青接受过土山湾画馆的西画教育,水彩造诣极高,曾就职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有正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绘制了大量水彩画习画贴,编写美术教材并出版发行。徐咏青常年从事水彩画教学活动,在迁居青岛后亦在青岛创办美术班,亲自组织培训绘画人才。他重视写生,崇尚实用主义的教学。徐咏青的绘画时常服务于商务活动和教学,这种服务于生活的美术与日本西画教学模式相承,教学目标都是以传授美术技能为主。教学过程中临摹与写生并重的方式为后续青岛水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吕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水彩画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他青年时期在京华美术学院学习西方绘画,其老师是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的归国学子,早期风格受印象派影响较大,后留学法国专门学习水彩,1942 年毕业于北平艺专,在青岛军管会的支持下成为青岛美术专科学校校长。20 世纪30年代,吕品在青岛创建“琴岛画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在1980 年于青岛成立了山东水彩画会,由吕品担任山东水彩画会会长。山东水彩画会的成立为青岛水彩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画会吸纳了油画、国画、版画的画家们参与水彩画创作,整合了山东的水彩画力量。这些举动使那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出色的青岛籍水彩画家。

吕品之后,青岛水彩的教育在晏文正所在的青岛教育学院和宋守宏所在的青岛工艺美术学院延续。青岛的水彩教育由点及面不断铺开,扩张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美术学院、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等。在良好的教育体系支撑下,青岛水彩画新秀不断涌出,出现了一批从事水彩美术教育的人才,并获得了多项荣誉。例如,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的水彩画学科,至2005 年获得“当代中国水彩画教学与创作实践研究”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 年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水彩长廊主题创作;2019 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当代观念性写实水彩风景画青年人才培养项目;2021 年绘画专业(含水彩)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

一代又一代的水彩先辈奠定了青岛水彩画的艺术基础,优秀的传统不断积淀,使青岛的水彩画厚积薄发。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青岛水彩画家佳作频出,在全国性美展中屡创佳绩,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王绍波的《渔歌》获得金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在国家最高层次美术作品展中零金奖的突破;苏海青的《大潮——百年沉浮·百年奋进》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银奖;窦凤至的《海港之夜》在第九届全国水彩展中获奖……可以预见,未来的青岛水彩画必能将优秀的传统继续延续下去,为世界水彩画坛增光添彩。

青岛现今是中国水彩画重镇,而青岛水彩画创作之所以能在今天取得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其地理位置有关。青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中国较早接受西方影响的城市之一,也与其历史的传承有序紧密相连。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青岛水彩画领域人才辈出,加之地理气候的便利条件,使青岛水彩画的发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形成今天繁荣的局面。总而言之,富有特色的地域气质影响一个地域艺术文化的形成。青岛的水彩画所呈现出来的风貌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而除了青岛之外,中国其他地域水彩画也将由独特的自然、历史环境凝练成不同的人文气质。中国水彩画的地域文化多样性也必然会推动中国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进而促进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丰富和拓展。

猜你喜欢

水彩水彩画青岛
An analysis of “love” in Sons and Lovers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与水彩对话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水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