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学习强国”与思政课融合现状与思考

2022-08-2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习强国强国理论课

冯 霞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和网络集体备课平台。[1]融媒体背景下,“学习强国”平台的运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路径。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前各高校思政课与“学习强国”融合的现状,课题组成员编制了正式的调查问卷,对湖南、四川、广东等省份的9所高校,共计469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693份,有效回收率100%。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本依据,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学习强国”与思政课融合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高校专科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本科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及部分研究生。调查以自填问卷为主。此外,为充分了解大学生运用“学习强国”平台的情况,使用学习强国后的收获与体会,采用了半结构型访谈法,对3个高校的42名大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1 融媒体背景下“学习强国”与思政课融合的现状分析

1.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生为1172人,占24.9%,女生为3521人,占75%。参与调查的样本中18岁以下的学生有692人,占14.7%,18~25岁的学生有3992人,占85%。26~35岁的学生有3人,35~50岁的有6人。在4693名调查对象中,大专生有4514人,占96%,本科生161人,占3.43%。硕士研究生3人,博士研究生15人。其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有79人,占1.68%,共青团员有3336人,占71%,群众有1259人,占26.8%,其他成员19人,占0.4%。由此可见,本次调查对象绝大部分是大学专科的共青团员(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布表

1.2 融媒体背景下“学习强国”与思政课融合的现状

为充分了解融媒体背景下“学习强国”与思政课融合的现状,笔者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对湖南、四川、广东的9所高校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主要针对在校专科及本科生,少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总共完成调查问卷4693份,有效问卷4693份。基本情况如下:

1.2.1 “学习强国”平台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和活跃度不够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学习强国”平台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率、传播度、活跃度还不够,其育人的功能与优势未被充分挖掘。在4693名大学生中,仅有2550名大学生下载了“学习强国”APP,占54.34%,45.66%的大学生则没有下载,其原因是“没有听说过,所以没有下载”。在关于“您使用学习强国平台的频率”方面,调查数据显示,42.12%的大学生每周仅使用1次及以下,每周使用2~3次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34.59%,每天都坚持学习的仅占16.24%。而关于“您每次使用学习强国平台的时长”这个问题,57.73%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时间低于30分钟,36.5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时间保持在30分钟~1小时。关于“您从开始接触此平台至今的使用时间有多长”这个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61.69%的大学生使用“学习强国”平台的时间少于6个月,24.71%的大学生使用“学习强国”平台的时间为6个月~1年。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高校宣传“学习强国”平台的力度不够,调查对象中近一半大学生没有听说过“学习强国”。已经下载了“学习强国”APP的大部分学生使用平台的频率较低,使用时长较短。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强国”平台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

1.2.2 “学习强国”平台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不深

“学习强国”平台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情况,笔者主要从学习强国的资讯信息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借助“强国通”模块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应用“学习报表”提升学习竞争意识,平台应用纳入过程性考核四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统计数据和访谈情况来看,关于“您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把‘学习强国’平台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这个问题,仅有27.6%的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把“学习强国”平台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偶尔使用“学习强国”平台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占41.9%。在关于“您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借助‘强国通’模块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这个问题的调查时发现,只有19.7%的学生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会借助‘强国通’模块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应用“学习报表”提升学习竞争意识,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2个题项来了解学生对于学习报表的态度。关于“您的‘学习强国’APP中,积分有多少?”这个问题,根据统计发现,1000分以内的占68.39%,1000~5000分的占24.78%。“您对‘学习强国’平台中学习积分的态度是什么?”,79.53%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提高我的学习积极性”,10.75%的大学生认为“我想获得更多积分以提高排名”,有3.8%的大学生认为“积分无法激励我学习”,5.92%的大学生对学习积分的态度是“无所谓”。“您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把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这个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63.65%的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把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与激励、过程考核等方面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强国”的学习积分不高,但他们还是很认可学习积分能够激励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具体如表3(P8)所示。

表3 “学习强国”平台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情况

1.2.3 “学习强国”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获得认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对“学习强国”平台的满意度高

调查数据显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坚持打卡‘学习强国’,能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的大学生分别占52.31%和32.51%,两者占比84.82%。“您认为‘学习强国’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什么?”这个问题,94.0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强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88.43%的大学生认为能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认为“能提升人们对世情、党情和国情的认识”的大学生占83.53%。对于“您接触并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后的收获是什么”这个问题,调查中发现86.86%的大学生表示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得更加扎实,认为“接触并使用‘学习强国’平台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入”的大学生占88.51%,选择“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对实际问题把握更准,理解更透”这个题项的大学生比例为77.88%。访谈中,不少学生也表示使用“学习强国”后学习收获颇多,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对“学习强国”平台的满意度很高(见表4)。

表4 “学习强国”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描述统计

1.2.4 “学习强国”已成为许多大学生青睐的思政学习平台充分了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强国”平台的需求状况,正确地认识其优势,能有效地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找到适合大学生成长特点与规律的教学新渠道。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在问到“需要了解最新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时,您更愿意使用以下哪个平台?”时,我们发现62.35%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强国”平台。92.24%的大学生认为,相较于其他网络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的优势是内容丰富、具有权威性。83.1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强国”平台的资源形式多样、充满趣味性,74.78%的大学生认为其资源更新快,时效性强。关于“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您希望‘学习强国’平台增设哪些栏目?”这个问题,认为“学习强国”平台可以增设青年专题栏目和辩论交流栏目的大学生分别占84.78%和71.8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习强国”已成为许多大学生青睐的思政学习平台,认可该平台资源内容丰富、具有权威性,形式多样,更新性、时效性强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表5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对“学习强国”的需求状况

2 融媒体背景下学习强国与思政课融合的思考

融媒体背景下,“学习强国”平台的上线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学习强国”已成为许多大学生青睐的思政学习平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获得认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但“学习强国”平台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和活跃度不够,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不深等问题存在,这需要各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做好“学习强国”平台的宣传推广,深挖该平台的思政理论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1 做好“学习强国”平台的宣传推广,加强理论武装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发现,4693名调查对象中,45.66%的大学生没有下载“学习强国”APP,其原因是“没有听说过,所以没有下载”。这说明各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习强国”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为了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强国”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的优势,各高校应做好“学习强国”平台的宣传推广与使用,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让“学习强国”平台真正成为大学生“充电”学习的能量源泉。一是各高校应加强宣传、学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等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合力,以宣传片、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营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选拔一批媒介素养高、表现优秀的学生组建一支宣传队伍,定期以“学习强国”平台为载体,与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媒体之间连通,开展快闪、抖音短视频、H5等形式形式多样、受大学生欢迎的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形成勤学、乐学、好学的浓厚氛围。

2.2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提升融入能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融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技能将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成效。课题组成员调查发现,仅有27.6%的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把“学习强国”平台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学习强国”平台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与激励、过程考核等方面的融合还不够深入。这从某种角度反映了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技能缺乏,融入能力不够。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2]“学习强国”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军事等多领域的海量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思政课教师应在信息繁杂的融媒体环境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技能,加强关于“学习强国”与思政课融合的研究,及时将“学习强国”平台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等资源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平台的正面价值引领作用,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互动与激励等功能,以增强思政课的价值力度、思想高度和哲理深度。

2.3 深挖“学习强国”的学习资源,增强“三性一力”

调查数据显示,“学习强国”已成为许多大学生青睐的思政学习平台,且大部分学生能从中学有所获,非常认同该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挖“学习强国”的学习资源是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前提与基础。一是重视对文字资源的挖掘,包括要闻、新思想、理论、读书、十九大时间、纪实、用典、时评等栏目的素材。如“新思想”板块涵盖了重要学习、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等内容,能为师生提供最丰富最全面的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帮助思政课教师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讲清楚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观点新举措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二是重视对视频资源的挖掘,包括第一频道、学习视频、联播频道、看理论、看教育、看慕课、看法治等18个子频道。如,“看理论”子频道设有学习讲座、政论片、政策新视界、百姓课堂,这些资源与思政课的教学科研高度融合,能够极大地强化理论的解释力与感召力。“政论片”频道中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政策新视界”频道中的民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保政策等、“学习讲座”频道中的理论读书栏目《开卷有理》等资源,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变成一帧帧荡气回肠的画面和视频,变得更鲜活、更有趣味,是思政课不可多得的优质教学资源,能切实增加理论深度和拓宽知识广度。三是重视对音频资源的挖掘,包括听同期声、听原著、强国之声、听广播、听理论等13个子频道。如,“听原著”频道中的《共产党宣言》、“强国之声”频道中的《大学生朗读》、“听理论”频道中的《民法典来了》等资源,打破传统的刻板印象,将深奥的理论化为一个个动听的音频故事,给思政课带来全新的体验,让思政课变得更“有意思”。

猜你喜欢

学习强国强国理论课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海安市高新区侨联积极推进侨眷侨属安装使用“学习强国”APP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党支部掀起“学习强国”平台学习高潮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