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体育课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2022-08-29余洪权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程化俱乐部大学

余洪权

(景德镇学院 体育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400)

0 引言

教育改革是一定历史时代的必然要求,社会的深刻变革必然引起教育改革。1979年5月的“扬州会议”成为“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里程碑”,同年10月,又颁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以后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教育文件、政策、法规出台,以促进体育课教学改革与教育发展。多年来,我国大学体育课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模式曾经对大学体育教育水平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显露出诸多问题。诸如过分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教学评价片面,致使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成效不高。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求“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1]。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在施行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这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成效的提升和长远发展。因此,寻求合理规范的教学模式成为加快、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 俱乐部教学模式

俱乐部教学模式源于欧美国家,“在国外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已发展较为成熟,尤其是美国,其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实践运作,完善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成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2]。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部分高校开始试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21世纪初,我国高校开始广泛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俱乐部模式摆脱了原有的学校班级制度限制,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一起在俱乐部学习锻炼,学生能够依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独立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获得充分的交往空间和交流机会。俱乐部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体育学习与健身活动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教学模式,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强化特长,培植兴趣,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3]。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文化和教育传统的影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我国推行速度相对缓慢。另外,部分高校的客观条件也限制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推行。“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有关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缺少实践反馈”[2]。本文试图通过对景德镇学院大学公共体育课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成效的探索研究,探讨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提升教学成效的新路径,以期对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设置和完善有所启示。

2 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实践

2.1 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大学体育教育不仅提高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而且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互助友爱等良好品质。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重要论述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有着重要引领和指导意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指示,明确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4]。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的四个目标要求,指明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四位一体的目标,强调以人为本、身心全面发展,注重体育素养形成。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对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通过实施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成效,加快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改革,使其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2 构建分类有序的体育俱乐部课程体系

分类有序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避免课程设置同质化和重复性问题。传统大学体育课程缺少有序梳理,项群内项目设置平行重复,缺乏层次,各个项群之间比重设置具有随意性,学时分配比不合理。因此,必须构建分类别、分等级、有层次的合理有序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构建包括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训练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等多方面内容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按照合理比率把项群间和项群内项目进行有序分配。大学体育课程才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2.3 合理设计大学体育教学内容

大学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把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寓于体育运动并有机地结合;要从大学体育课程性质和特征出发,结合俱乐部特色和实际办学条件,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对已有的内容进行精选、整合,丰富体育俱乐部内课程内容,为大学生创设更多选择空间和机会。在教学内容结构安排上纵向注重学段、学年、学期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衔接程度,横向加强项群间项目与项群内项目的合理设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2.4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教学过程

全程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明显不同,教师应打破传统思维,突出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服务属性,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专项化发展需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体育运动为主线,创设多种运动体验的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其运动体验感;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学以致用”,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高、体育品德全面提升;注重学生健康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5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已有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影响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必须完善已有评价体系,打破以往单一性、重复性的评价局限,寻求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的多元评价,使其有效反映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构建一个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维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实现主观与客观评价的有效结合;必须建立起“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淡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形成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结果。

3 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成效检验

3.1 实验对象资料

选择景德镇学院2020级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景德镇学院学习,所有学生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学生被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实验教学组。两个组的学生在男女性别比例、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组根据教学需求,以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精心设计、严格执行。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2.1教学过程研究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内课外出勤率、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评价。

出勤率一项通过学生一年的考勤打卡统计数据完成:课内、课外分别占50%计分,共计 100分。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一项由教师、教练随堂记录结果汇总赋分完成:积极性占20%、合作力占20%、思考力占20%、实践力占20%、能力提升占20%,共计100分。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评价一项通过调查问卷由学生对教师一年的每次教学打分完成:认真负责占20%、专业精深占20%、教法灵活占20%、风趣幽默占20%、有亲和力占20%,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越高。

3.2.2教学成效检验

表2 考察项目及分值

教学成效检验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考核、运动技能考核和综合成绩评分。运动素质考核项主要是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进行测试,每项分值占比为20%,满分100分,由体能测试组完成;运动技能考评项,满分100 分,由教师和教练组成的考评小组打分完成;综合成绩评分项满分100分;出勤率占20%、运动素质考核成绩占30%、运动技能考核占30%,由学院成绩统计组完成。

3.3 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26.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实验结果

4.1 学习过程检测

表3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主观感受比较(均数 ± 标准差)

学习过程研究(见表3)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出勤率方面高于传统组,由此看出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在学习参与度方面,教师综合分析每次课的学生课堂表现并记录赋分汇总,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学生明显优于后者,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够充分展现个人能力;在对待体育教学的满意度方面,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4%实验组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欢迎认可。实验组学生在出勤率、参与度和满意度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表明全程化俱乐部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4.2 教学成效验证

从表4统计数据看出接受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运动素质考核、运动技能考核和综合成绩评分三个方面表现更优秀。分析认为把兴趣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施行俱乐部教学效果更好。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更有优势。

表4 结果评分比较(均数 ± 标准差)

5 讨论

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简单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不到重视;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而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享受重视不够。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拓展了大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丰富了大学体育活动内容,创新了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完善了多元评价手段,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展示自我的活生生的体育活动情景,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竞争和挑战、自由与民主、兴奋和愉悦的体育活动氛围中,学习技能、锻炼身体、体验运动快乐、获得成功喜悦、领悟团结协作和公平竞争的真谛。

6 小结

大学体育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对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认可度很高;施行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顺应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需求,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全程化俱乐部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