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析“丈夫”与“大丈夫”

2022-08-29王文承平文艺

文史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丈夫涵义古籍

王文承 平文艺

“丈夫”和“大丈夫”是两个重要概念(名词)。古籍对此论述甚丰,但存在混淆缺失,有必要加以厘清订正。

何谓“丈夫”?叶圣陶主编的《辞源》解释:“1.成年男子的通称;2.妻称夫为丈夫”,其他工具书大都如是说。笔者认为,古籍中的“丈夫”有两种涵义,或者说类型。其一,指成年男子和已婚男子。如上所述,这是生理学概念,虽然没有错,但是还不够。应该看到古籍中的“丈夫”还有另一种涵义,它不是生理学概念而是偏理学概念,指有志气、有作为的人。第二种涵义和类型的“丈夫”,男子中有,女子中也有,与性别无关。成年男子和已婚男子是第一类“丈夫”,未必是第二类“丈夫”。吕纯阳诗:“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他讲的“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人,成年男子和有妻之夫不一定是“丈夫”。

老子画像(选自明弘治刻《历代古人像赞》)

第二类“丈夫”比第一类“丈夫”更值得重视,切不可忽略,古籍对此讲得不少。谓予不信,请看:《世说新语》载,谢玄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诗品》:“梁秀才陆厥,观厥文纬,具识丈夫之情状。”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鲍照:“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庾信:“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李白:“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杜甫:“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岑参:“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所志在功名,别离何足叹!”贾岛:“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刘叉:“丈夫不立义,岂如鸟兽情。”孟郊:“欲识丈夫心,曾将孤剑说。”袁枚:“看烧石勒求和币,司马男儿是丈夫。”张家玉:“丈夫不作寻常死,纵死常山舌不磨。”《呻吟语》:“见利向前,见害退后,同功专美于己,同过委罪于人,此小人恒态,而丈夫之耻行也。”“轩冕是物甚事?将个丈夫来做坏了。”“雄富贵者,更不数于丈夫行。”《读菜根谭》:“君子有为之时,丈夫不能久困。”《小窗幽记》:“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格言联璧》:“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一能胜千,君子不可无此小心。吾何畏彼,丈夫不可无此大志。”《传家宝全集》:“丈夫存心重纲常,行事从忠厚。”“上不欺,不扰民,正大光明,是丈夫立世之方。”《聊斋志异》记载:“李著名,为人豪爽,无馁性,能捉鬼射狐。异史氏曰:‘此大约慷慨刚毅丈夫也。’”李调元:“丈夫有志当如此,竖子诚难与足谋。”梁启超:“狂澜滔滔,一柱屹立,醉乡梦梦,灵台昭然,丈夫之事也。”(《论自由》)“丈夫此身天下事,为天下耳,非为身也。”(《成败》)“我有耳目,我有心思,生今日文明灿烂之世界,罗列古今中外之学术,坐于堂上而判其曲直,可者取之,否则弃之,斯宁非丈夫第一快意耶!”(《保教非所以尊孔论》)“盖丈夫之所以立于世界者,莫不有第二之世界,以为其归宿之一故乡,各怀希望以奔于无极之长途。”(《论进取冒险》)鲁迅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顺便指出《俚语》中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中“毒”字乃“度”字之误,应改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丈夫相当于君子,指有志气、有作为者,他们具有大度大量。

把“丈夫”理解为成年男子和有妇之夫,他们在社会上比比皆是;把“丈夫”理解为有志气、有作为的人,成年男子和有妇之夫中只有一部分人才是。全面理解古籍中的“丈夫”,必须懂得它有两种不同涵义,尤其是后一种涵义。

古籍中第二类“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与大丈夫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何谓“大丈夫”?《辞源》的解释是:“有志气、有作为的人”,此解释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笔者认为此流传观点值得商榷。古籍中的“大丈夫”有多种涵义和类型,考证如下:

《大丈夫论》(提婆罗菩萨造,北凉·道泰译。选自《大正藏》第三十册)

《老子·三十八章》最后一句:“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韩非子·解老》:“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句中的“其”又指什么呢?当代学者刘德煊《老子译注》:“此章是老子主要的政治论,主要论述国君的朴德和治道,其中的‘大丈夫’指国君。”笔者赞同刘德煊先生的解读,与此相联系,“大丈夫”指欲为帝王(国君)者。《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曾为泗上亭长,尝游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史记·淮阴侯列传》:“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晋书》载:晋桓温为大司马,假黄钺,附蓄不臣之心,尝夜卧枕叹曰:“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耳。”此乃扭曲了“大丈夫”,是邪恶化的“大丈夫”。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霓。游微雾……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刘览遍照,复守以全。经营四隅,还反于枢。”此类“大丈夫”,指修炼而成的神仙,相当于三国时阮籍所谓的“大人”。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写道:“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大人先生被发飞鬓,衣方离之衣,绕绂阳之带,含奇芝,嚼甘华,吸浮雾,餐霄霞,兴朝云,飏春风,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于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叹曰:‘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今吾乃飘遥于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朝飧汤谷,夕饮西海,将变化迁易,与道周始。’”

当然此种“大丈夫”或者说“大人”纯属虚构,并不存在,但它毕竟是古籍中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孟子·滕文公下》记“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按:公孙衍和张仪都是魏人,曾在秦国任高官,掌大权,名声显赫。在景春看来,他们就是“大丈夫”。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他否定了景春的说法。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阿谀苟容,窃取权势,乃妾妇顺从之道,非大丈夫之事。孟子接着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笔者认为,孟子讲的“大丈夫”指在朝廷当高官,负重任,有威德者。换言之,即“三大”——“大位、大权、大德”。孟子还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朱熹注:“降大任,使之任大事也,若舜以下是也。”此章句中的“是人”,即指“大丈夫”。

顺便指出,孟子讲的“大丈夫”相当于他所讲的“大人”即朝廷中有位有德者。孟子曰:“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朱熹《孟子注》:“大人者大德之人,正己而物正者也……而欲格君心之非者,非有大人之德,则亦莫之能也。”

上述孟子关于“大丈夫”(居高位、掌大权、有盛德)的论述被古代许多学者视为名言定论。《后汉书·班超列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封侯,安能久事笔耕间乎?’”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记载:“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三国演义》载,周瑜执蒋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宋)黄震说,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卓然天地间,常为大丈夫。”大丈夫“事君必极其忠,治民必极其仁,尽心极力,惟力是视,而死生祸福不问焉。”他自豪地说:“吾兄大夫以郢州一推官,当守将弃城后,独守节巷战以死,至今名耀青史,气干斗牛,其为黄氏之荣何如哉!”“大丈夫生天地间,当为天下国家用。故穷居隐约,日夜讲求,无非求其所以致君泽民者,此孔门求志之士也。”大丈夫于“天下当为之事,不极不睿止。凡安于小成而中止者,皆志卑气弱之人也。”(《黄氏日钞》)

(明)王艮:“大丈夫存不忍人之心,而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故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出不为帝者师,失其本矣,处不为天下万世师,遗其末矣。进不失本,退不遗末,止至善之道也。”(《王心斋先生遗集》)

林则徐书文天祥《正气歌》

在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概念(名词)是会发生变化的。尔后众多学者承接孟子,继续赞扬抬举“大丈夫”,但只是弘扬其德(道德品行)的涵义,而去其位(官位权势)的涵义;也就是说,保留其“三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三也”(居天下之广居,仁也;立天下之正位,礼也;行天下之达道,义也),再加上《尚书·洪范》中的“三有”(有猷、有为、有守)等。这样一类“大丈夫”就成了优异品格、杰出人士的代名词,在古籍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谓公卿曰:“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间,中心岂不恒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身命,使子孙怀愧耻耶?”白居易《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恃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张载《西铭》写道:“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这段文字可以视为对“大丈夫”的精辟诠释,尽管没有“大丈夫”三个字。(清)金缨《格言联壁》:“龙吟虎啸,凤翥鸾翔,大丈夫之气象。”“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有此度量。振衣千韧冈,濯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体自媚,玉韫山含晖,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清末谭嗣同慷慨就义前曰:“大丈夫不做事则已,做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国内外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为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梁启超写道:“大丈夫行事磊磊落落,行吾心之所志,必求至而后已焉。若夫期方法随与境而变,又随吾脑识之发达而变,百变不离其宗,但有所宗。斯变而非变也,此乃所以磊磊落落也。”(《善变之豪杰》)。“通乎成败之理,故惟日孜孜,但以造因为事。”(《成败》)

以上引证表明,古籍中的“大丈夫”一词有四种不同的涵义和类型。最为重要的是第四种涵义,由此可见《辞源》等工具书把“大丈夫”定义为“有志气,有作为的人”,存在漏洞。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为今所用,温故而知新,推陈以出新。我们今天继续使用“丈夫”一词,须知它不仅指成年男子和有妻之夫,更指有志气有作为者。生存生活于社会主义新中国,无论男子女子都应该争当后一类丈夫。鉴于古籍中“大丈夫”一词具有多种涵义和类型,有必要加以扬弃。我们今天讲的“大丈夫”应该指优秀人格和杰出人士,两相比较,“大丈夫”较之“丈夫”(第二类),具有更大的决心信心、器识胆识、眼量肚量、毅力魄力。“丈夫”相当于君子,“大丈夫”相当于英雄豪杰。在社会成员中,丈夫多一些,真正的大丈夫稀罕。大丈夫的基本特征和标识,除了上述“三不”“三有”“三守”外,还指有国有家,爱国爱家;廉洁奉公,修己利群;积极作为,有所不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胸怀大志,志坚如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诚实守信,乐天知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善如流,嫉恶如仇,等等。

对于大丈夫,笔者主张换一个角度去理解。社会成员中有匹夫、鄙夫、庸夫、啬夫、狂夫、俗夫、独夫、贼夫、馋夫等,其中正面的、杰出的,处于道德品行志向抱负顶尖者为大丈夫。他的特征可以用“气”来表述。这里讲的“气”不是指人身上的物质之“气”(如肺气、血气之类),而是指精神之气(如心气、神气)。天下事非气不济,人总要有一股子气,也就是旺盛充沛之精神,大丈夫更是如此。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孟子·公孙丑上》)大丈夫的鲜明特征集中表现为具有“浩然之气”,简称“浩气”。有这股“浩然之气”就可以不惑不忧不惧,即“不动心”,就可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堂堂立于人世间和天地之间。

苏轼指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潮州韩文公庙碑》)。《明史·杨继盛列传》载铮铮铁骨的大明谏臣杨继盛临刑前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浩然之气,有狭、广二义。狭义指正气,即正大刚直之气。文天祥写有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沧溟。”广义的浩然之气包括十三种气,即堂堂之气、铮铮骨气、宏伟志气、忠贞义气、蓬勃朝气、端肃敬气、睦谐和气、担当勇气、拼搏锐气、刚强英气、廉洁清气、纯洁颢气、安详静气。这种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如司马迁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

中兴四将图(局部。宋·刘松年绘,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猜你喜欢

大丈夫涵义古籍
我的仙人掌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我是古籍修复师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