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的影响研究

2022-08-27邵敏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肿针对性脑梗死

文/邵敏

急性脑梗死作为常见神经外科疾病一种,此类患者临床会表现出恶心、眩晕、头痛以及吞咽困难等系列症状。病情严重患者在发病后会呈现出半身不遂现象,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取栓术获得广泛应用,期间将术后护理干预力度加强,对于患者预后水平提升,表现出显著价值。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对其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产生的影响,达到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高目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各25例。纳入标准:①急性脑梗死通过临床诊断,获得确诊;②患者表现出较高脑梗死护理依从性;③患者、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方面疾病;②中途死亡;③中途退出研究;常规组男、女各19、6例,年龄34~82(56.69±4.15)岁;研究组男、女各18、7例,年龄29~78(56.72±5.03)岁;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合理完成用药指导;对患者病房环境舒适营造做出保证,合理展开口头健康宣教以及简单心理干预。

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常规护理同常规组保持相同。此外,添加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合理展开术后制动干预。术后对患者术肢进行约束,利用约束带完成固定操作,针对患者骶尾部以及腰背部等系列受压位置展开合理按摩操作。②合理展开术后切口干预,拔出患者动脉鞘管后,针对伤口利用动脉压迫器止血。③合理展开术后并发症干预。针对患者伤口进行认真观察,如呈现出血肿以及皮肤破损等系列症状,需要立即做好对应处置。对患者下床运动给予指导,充分避免大动作活动,防止呈现出伤口出血现象;④针对患者给予精心照料,不但需要对患者展开必要生活干预,而且需要合理实施心理护理。将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交流力度加强,对于患者以及家属诉说给予耐心听取,多利用肢体语言将护患关系改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就患者取栓术情况、疾病情况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等来用通俗易懂语言进行讲解,将患者不良情绪削弱,确保患者心态积极乐观,有效树立战胜疾病勇气以及信心。此外,对家属强有力支持给予指导,将心理弹性显著增强。⑤对患者护理展开健康教育,就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采取治疗方法以及取栓术过程等实施讲解,将患者饮食指导力度加强,对早期康复锻炼方法进行强调;此外,就急性脑梗死高危因素进行讲解,例如高血脂、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系列疾病。对于高危因素防治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对健康教育效果需要定期检查,对于患者疑问给予耐心回答,将健康教育内容不断完善。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FMA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用于患者肢体功能评定,0~100分,越高分值,对应越严重肢体功能;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血肿、术后皮肤破损、术后出血)总发生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其维度包括服务态度、护理细节、并发症干预效果、护理专业性评分,0~100分,越高分值,对应越高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FMA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 (分,±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血肿、术后皮肤破损、术后出血)总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32.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服务态度、护理细节、并发症干预效果、护理专业性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外科高发病,主要因为其脑动脉相关血管受到血栓堵塞而患病。诸多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合并表现出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其术后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

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取栓术获得广泛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状况。通过机械取栓术,可将患者闭塞血管再通进行有效、快速恢复,对缺氧以及缺血脑组织进行挽救,从而改善病情。机械取栓术实施,即使可将血管畅通快速、有效恢复,将细胞损伤减轻,但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完成手术后,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脑出血以及血肿等系列疾病并发症。对此,针对此类患者将术后护理干预力度加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运用,可通过术后切口干预、术后制动干预、术后并发症干预以及术后精心照料等,将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显著减少,对患者术后机体康复发挥明显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护理前,研究组FMA评分(38.59±1.59)分同常规组FMA评分(38.63±1.75)分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FMA评分(59.12±4.25)分高于常规组FMA评分(50.35±2.25)分(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血肿、术后皮肤破损、术后出血)总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32.00%)(P<0.05);研究组服务态度(90.25±5.12)分、护理细节(91.36±2.59)分、并发症干预效果(92.36±4.25)分、护理专业性(93.85±4.52)分均高于常规组服务态度(80.44±6.13)分、护理细节(81.28±5.29)分、并发症干预效果(81.22±5.17)分、护理专业性(81.68±5.29)分(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方式应用,可将患者针对急性脑梗死以及取栓术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对于医护工作可以做到积极配合,将心理状况改善,使其肢体运动功能获得有效恢复,将术后血肿、术后皮肤破损、术后出血等系列并发症出现充分减少,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获得上述理想结果,充分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有效应用后,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并将术后血肿、术后皮肤破损、术后出血等系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高。

猜你喜欢

血肿针对性脑梗死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脑梗死怎样治疗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