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医疏肝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27肖礼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症候疏肝组间

文/肖礼

慢性胃炎发生原因复杂,医务人员认为慢性胃炎主要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洁引发的疾病,在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下,患者机体营养代谢失衡、神经功能紊乱,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均产生重大的影响。慢性胃炎进展中,患者发生胃黏膜炎性及萎缩性病变,慢性胃炎患者发生腹胀、腹痛、腹部灼烧感、反酸嗳气等症状的概率高。患者病情不断进展出现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导致患者情志失调、烦躁易怒。现阶段,胃部疾病发生率已经高达80%,已经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胃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慢性胃炎是胃部中最高发的疾病,该疾病病因及病机需进一步完善。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短期可见到显著的效果,但远期效果不显著。中医辨证治疗,通过中医疏肝法远期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5月这字2021年11月;研究人数:70例;分组方法:随机数字法患者进入对照组及观察组;性别:男性3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3.54±5.34)岁。患者入院后症状是腹痛、早饱及恶心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所纳入的患者均在医院确诊为Hp感染引发的慢性胃炎,患者均同意治疗方法。将其他胃病及肝肾肿瘤疾病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胃酸抑制及胃黏膜保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患者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国药准字H20003195),每天口服4次,每次口服2粒。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10920092),每天口服2次,每次20mg。餐后20min口服0.25g克拉霉素,每天口服2次,餐后30min口服0.4g甲硝唑,每天口服2次,将30d作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使用中医疏肝法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药物是党参、麦芽及谷芽各20g,木香及柴胡、厚朴各10g,郁金、青皮、砂仁各15g,延胡索及甘草各9g。患者每天口服1剂,分早晚2次服用,将30d作为一个治疗周期。患者在中医治疗期间,禁忌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品,禁忌烟酒。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显效:通过胃镜检查,患者病症明显好转,腹痛及腹胀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腹痛及腹胀等症状减轻,但症状并未完全消失。无效:患者治疗后病症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②对比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主要是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分值低代表恢复效果好。③对比患者心理状态。使用SAS及SD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值高代表患者负面情绪严重。④对比患者生活质量(SF-36)。在调查中,评价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及精神健康,每个项目为100分,分值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组间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相比,P>0.05;治疗一个周期后,患者病情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观察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组间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s,分)

2.3 组间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组间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2.4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见表4。

表4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高发疾病,诱发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生理因素及病理性因素。部分患者长期处于紧张及焦虑的心理状态下,在恶劣的环境中,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功能发生变化,患者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内分泌功能紊乱,胃黏膜防御力降低,慢性胃炎随之加重。慢性胃炎患者发生胃部症状后,患者的胃部功能发生改变,患者发生胃痛及消化不良、反酸等多种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部分患者反复进入医院,早期确诊疾病及早期治疗疾病是其中的关键。胃部是人体重要的脏腑器官,一旦胃部发生疾病,其他脏腑器官缺乏营养支持,也容易滋生疾病,最终导致患者五脏六腑均发生病变。在中医领域中,慢性胃炎无病名,属于“吐酸”“痞满”“胃痛”范畴,对患者病因及病机进行分析,寒气存留于胃肠之间,血无法散结,经络瘀阻而发生疼痛。慢性胃炎的发生原因与饮食不节及损伤脾胃、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现代医学家对慢性胃炎的研究较为深入,认为该疾病主要是患者饮食失调、情志不畅,使肝脏疏泄不及,致肝气郁结,木失条达,机体失调,进而导致胃肠功能异常,部分患者“胃失和降、胃体失养、脾虚气滞”,病变处于胃部,胃部与肝脾紧密相连,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去除病因。慢性胃炎在西医领域中,医务人员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相关性,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一般是自口进入胃,在患者胃部长期存留,对胃部黏液成分产生异变,逐渐对胃部上皮组织产生影响,胃黏膜被严重侵犯,导致消化不良及胃肠慢性炎症。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也是诱发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比如,患者胃体腺壁细胞出现抗体时,胃壁细胞量缩减及胃酸过量分泌,导致患者胃内因子无法发挥功能,人体维生素吸收能力降低,导致巨噬细胞下发生贫血。针对患者年龄因素,患者胃肠营养不足,老年人常见胃黏膜管腔狭窄,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胃黏膜修复能力差。感染因素及药食因素、生活习惯等也会导致理化因子改变,与慢性胃炎发生具有相关性,西医治疗往往反复发作,久而久之患者发生重症胃部病变,进展为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

在慢性胃炎治疗中,中医常见内治法,在辨证治疗理念下,对慢性胃炎进行分型治疗。在疾病治疗中,常见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及连朴饮加减治疗、失笑散合丹参加减治疗,此类方法均是中医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中,将辨证分型放在重要位置,根据患者证型提出治疗方法,中医实践中,针对慢性胃炎病情,通过平胃散加减及益胃汤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显著。除内治方法外,中医常见外治法,通过针灸、艾灸、埋线及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外治法被广大患者接受的概率高,外传法治疗效果同样较为显著。

比如,为患者施以四君子汤治疗,方剂中包括茯苓、白术、甘草,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添加柿蒂,四君子汤的功能在于治疗乏力及倦怠、食欲不振的胃炎患者,具有改善患者胃部功能的效果。三参胃炎汤方剂中存在党参、柴胡、白芨、黄连、乌药等药物。药物联合的功能在于清热利尿、活血化瘀、健脾和胃、行气升阳,该方剂适合脾胃湿热及瘀阻胃络病型的患者,发生胃溃疡的患者也可使用该药物治疗。临床使用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其中包括白蔻仁、半夏、厚朴等药物,具有调节三焦气机及清热利湿的功能,在脾胃湿热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在中药汤剂治疗基础上联合西药或者针灸等治疗方法,往往可快速改善患者病症,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中医药治疗历史悠久,对慢性胃炎疾病有深入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可预防胃炎反复发作,通过中医辨证治疗优势较强,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目前对病因及病机、治疗方法上无统一说法,还需根据患者病症及分型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在本研究中,中医疏肝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慢性胃炎与患者情志相关,需调节患者情志及疏肝解郁。柴胡是疏肝解郁的药物,在方剂中将柴胡作为主药,郁金进行辅助,达到调节患者气机及清心、健脾、消食的效果。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镇痛功能。党参的功能在于补中益气及活血化瘀。药物联合使用,有利于调节患者气机,达到消肿止痛、理气疏肝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经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调查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发生慢性胃炎后,受到疾病症状影响,容易发生不良心理状态,尤其是焦虑及抑郁心理,导致患者的心理功能受到影响。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观察组获得的分值更高,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在慢性胃炎治疗中,为患者采取中医疏肝法治疗,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症候疏肝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近30年女性成长小说的性别书写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透析及对策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