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性脊髓病的中医辨治

2022-08-26冯蕾心李素领岳瑞珍张继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肝气肝肾脊髓

肝性脊髓病(HM)是由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双下肢慢性、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截瘫,一般不伴有感觉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HM是慢性肝病极为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2%~4%,男性为高发人群,男女发病比约7.6∶1,多发生在肝硬化终末期阶段,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多见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认为与毒物损害、营养缺乏、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损伤有关,多以治疗原发病、降低血氨、补充支链氨基酸及蛋白、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HM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明确诊断,出现典型症状时已至不可逆阶段,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需密切关注、及早预防,对出现症状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近年来中医在辨治本病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通过概述诸多医家对HM的认识,结合导师的临证经验,提出其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以虚毒瘀为主,探究分期辨治HM,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HM的中医认识

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取决于收入水平及商品价格,同时,购买能力又决定了消费者将选择什么样的商品。因此,当收入增长速度大于酒类产品的价格增长速度时,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加,就越有可能购买高价格的酒;相反,当酒的价格增速超过消费者收入增速时,消费者的酒类产品购买能力下降,将更倾向于购买价格优惠的酒类。

1.2 HM的病因病机 关于其病因病机,诸位医家各执一词。王慰等

认为HM与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相关。张照琪等

总结HM病机为脾气衰竭,后天不养,先天失充,肝肾亏虚,经络失养,兼湿热久留,气滞血瘀。王昊

、吴秀霞等

认为HM因湿热毒邪久羁,困脾犯胃,土壅木郁,气机失调导致肝血亏损,筋脉失养而发。张帆等

将HM发病归结于元气亏虚,脉络瘀阻,四肢肌肉筋脉失荣。李彦卿

认为HM为虚实夹杂之证,瘀血阻络之外还存在肝胆湿热,脾肾阳虚。综上所述,HM的病机不外乎肝、脾、肾受损,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浊毒夹杂其中。

韩国自明朝起因是中国的附属国,在文化上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国人也多崇儒尚道,尊礼守礼,在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与中华文化多有相似之处,韩国人对传统文化十分尊重并且传承至今,自1000多年前传入韩国后,在餐桌上韩国人也多使用筷子,但其对筷子进行了本土改良,筷子不同于中国的圆体,而是将其做成得长而扁,并且多是银制品,因为韩国崇尚节俭,银制筷子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且韩国经历了战乱,金属制的筷子不易折断,有“不易折”的象征义。而在中国,使用的较为普遍的是木制的,国人更加倾向于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减少病菌的传播,但同时也造成了浪费。

现代医学将HM临床分期多分为以下四期

:神经症状前期、亚临床期、肝性脑病期、脊髓病期,部分患者只出现神经症状前期和脊髓病期

。陆人杰等

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和高血氨对HM早期特异性较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宾斯基反射等临床症状出现时,应予以重视,早期预防。而低蛋白血症多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高血氨多出现在肝性脑病期,据此可进行分期论治HM,增强治疗效果。即在临床上伴有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脾切除术或TIPS术后、胆红素或血氨明显升高的肝硬化患者,伴见低蛋白血症、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宾斯基反射等,应予以重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

“要钱不能再随意,花钱必须讲效益。”公共财政是公众的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众有权知道财政资金用在何处,而且希望财政资金高效使用,力争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人大财政绩效监督满足了社会公众需要,是加强和完善人大财政监督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政府财政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由“资金分配”监督转向“使用绩效”监督,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推动人大财政监督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这一创新举措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由此可见,HM因其发病隐匿,病程缓慢,故而各医家多在主症显现时,据其兼症不同而辨证施治。但因其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应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早期发现其发病趋势,在症状前期运用中医药进行干预,延缓其疾病进展。

1.3 HM的辨证论治 王慰等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19例肝性脊髓病经验将HM分为五型: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证,选用柴胡疏肝散合调营饮、二妙散,配合大黄煎剂保留灌肠以理气活血、清利湿热;肝肾气血亏虚证,以八珍汤补益肝肾;脾阳虚衰、痰湿中阻证, 以参苓白术散和菖蒲郁金汤健脾化痰、温中化湿;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以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滋补肝肾;脾肾阳虚证,以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温补脾肾。卢秉久教授分别用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调营饮、四物汤合大定风珠、生脉散以治疗湿浊内阻、湿热内蕴、瘀血阻滞、阴血亏虚、气阴两虚型HM

。庞善坤等

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配合八珍汤、虎潜丸,使5例HM患者的下肢症状得以明显改善。钱英教授擅长用地黄饮子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治疗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型HM

。李进等

注重肝肾同滋,气血并调,养血活血共施,重用黄芪、当归、炒白芍、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等。总以内补肝脾肾亏虚,外祛痰湿瘀之邪为要。

HM早期病位多在肝胆、肠、脾,病机多见肝气不舒,湿热蕴胆,热壅肠腑,腑气不通,横逆脾土。可在理肝气充肝血的基础上,加以活瘀血、泻浊毒、或补脾气或温脾阳。

2 HM的分期论治

2.1 前期:肝气血虚,筋脉失养 HM前期常表现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普遍症状,如乏力、纳差等,但以低蛋白血症为特异性表现。Mendoza等

发现,HM前期主要表现为脊髓的脱髓鞘改变,因其病理征象不易被发现,因此当出现白蛋白水平偏低、营养不足时应加强重视,在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时,联合中医药延缓本病进一步发展。

2.2 早期:浊毒瘀滞,脾气亏虚 肝脏严重受损后通过肠-肝轴循环的影响,减少肠道的血供和蠕动,使肠道黏膜破坏和肠道菌群失衡,进而产生血氨及内毒素,导致皮质脊髓束的系统变性及功能障碍,干扰神经组织能量代谢导致神经传导受阻

;引起胆红素淤积可造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脏循环障碍

。慢性肝病进一步发展可见反复发作的一过性的精神症状,多伴有胆红素、血氨等生化指标的异常、大便干结、意识模糊等。此阶段虽未发展至HM阶段,但各种研究表明大多数HM发病前多伴有肝性脑病的发生。因此若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宾斯基反射等临床症状及血氨指标升高,应清肠利胆以泻浊毒,补脾温脾以养四肢,积极治疗肝性脑病预防HM发生。

疾病前期病位以肝为主,《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水谷精微之精华部分归于肝,化为肝气,足则统筋;藏为肝血,足则养筋。肝血不足,肝气失疏则筋不得用,当以养肝体、调肝用为主。若见神疲乏力,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等肝气虚临床症状者

,可用黄芪大补肝气,辅以柴胡、升麻理气升提,一则消解补药之壅滞,二则顺应肝升发之性。肝疏太过则肝火亢盛,热邪耗伤津血,肝疏不及则肝气郁滞,全身气血失去推动,筋不得濡养则筋挛不用,治以小柴胡类调节情志,佐以清肝平肝、疏肝理气之法

。若久病耗伤,劳欲过度,使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血不养肝,则筋脉、骨髓失养,治以滋阴养血柔肝为主,当归、炒白芍、熟地之属,亦可加速肝脏循环,利于肝脏解毒,预防肝脑发生。

HM病本在肝,肝气不舒则腑气不畅,木郁乘土则脾失健运,肝脾久病则累及于肾;病变前期以正虚为主,早期以毒瘀内阻,HM期则见肝脾肾亏虚,浊毒瘀蕴结;分期论治HM重在益肝气泻浊毒,养肝血活瘀血,使肝体充养,实现体阴用阳的功能,补肾精通络脉,精血互生淫精益髓。即在前期及早期时积极预防本病发生,在HM期延缓病情进展。

孙元培

认为,肝病湿热毒邪蕴结不散,胆肠郁热则生浊邪。肝脾失调,升降失司, 则精微不化, 蓄积成浊。浊阻络脉, 日久酿毒。浊毒为病,多易结滞脉络、阻塞气机、缠绵耗气,胶着不去;浊毒伤人,性烈善变,伤及营卫,损害气血,使肝内脉络瘀滞,以致肢体失养

。治疗当利胆解毒,通腑泄浊、开窍醒神、芳香化浊,如金钱草利胆、大黄通腑、桃仁活血、菖蒲开窍、枳实下气。

改革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涉及不同的利益集团。把握好一些重要的利益关系,才能保证体育改革的顺利深入推进。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主健运,输布精微,充养四肢。肝病日久,正气耗伤,且慢性肝病后期,多肝木乘土,表现为脾气亏虚,失于运化,气血乏源,四肢失养,当实脾为本,如茯苓、炒白术、炒山药、党参;若见畏寒便溏等脾阳虚症状,则应温阳健脾,如干姜、附子、桂枝等。

肝病初起在气,日久入血,且肝经湿邪又常深涉血分,终致湿聚血瘀,故而肝筋所需肝血的濡润及肝气的疏泄推动均不足,可致下肢无力。肝病早期,以补肝气理肝气为主,使血充血活,而肝病后期应运用活血药如赤芍、丹参、红花、川芎以改善局部血液瘀滞状态。

2.3 肝性脊髓病期:肾精亏虚,骨髓失充 《素问·痿论》曰: “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以其精充养骨髓,以司四肢运动,而骨髓的功能正常与否取决于肾精的充足,故HM与肾精亏虚有关。该阶段其主症显现:双下肢沉重感、行走困难,渐进性的发展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大多仅累及双下肢,少数病例发生痉挛性四肢瘫痪。Mendoza等

研究发现,HM在疾病后期病情严重时会进展为轴突损伤、脱失和神经纤维的明显减少,代之以神经胶质细胞的充填。皮质脊髓侧束自远端向近端的逆行损伤是HM的主要体现,亦可累及脑干和内囊,最终进展为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

少女随着少年,将视线投向西方,入目所见,尽是绵延的苍山,哪里有“它们”的身影?她望向少年,她看到少年的眼睛,有那么一瞬,闪过了一道金色的光,眼仁也由白色变成了金黄。

在早期预防或许能延缓浊毒对骨髓肌肉的影响,但若主症显现时,其脊髓损伤呈不可逆性的受损,应在前期治疗基础上,加以补益肝肾,使脊髓得以濡养,但重用补益药易滋腻,应慎用血肉有情之品。根据临床跟师发现,刘寄奴、枸杞子及牛膝三味药在调补肝肾,改善HM症状方面有显著效果。刘寄奴治血“专入肝”,又能“引脏腑之经气,上达脑部”

,从而脑髓得养,肝肾、督脉之经气得通,下肢得行。枸杞能保护肝肾及生精细胞,具有抵抗疲劳产生和加速疲劳消除等作用

。既有助于肝脏充分发挥其罢极之本的功能,又肝肾同补,筋骨同健,以补肢体之力。川牛膝善走下焦,用治下焦亏虚之筋骨震颤无力。三药合用,上下二焦得行,气血经脉得畅,肝肾精血得补,而筋骨强健。

3 小结

总之,在慢性肝病不同病程阶段、不同脏腑的病变均可导致HM的出现。对于本病病名多认为风痱仅可概括HM期主症,临床上可合用病因-症状双重诊断命名;病机多为气血亏虚,浊毒蕴结,瘀血阻络;中医治疗可从三期着手,前期症见乏力纳差、低蛋白血证以治肝气血亏虚为主;早期见精神症状、血氨升高,在调补肝气血基础上,加以通腑气泻浊毒,养肝脾活瘀血;脊髓病期见下肢痉挛性瘫痪,在气血同调基础上,加以补益肝脾肾。临床上伴见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脾切除术或TIPS术后、胆红素或血氨明显升高的肝硬化患者,伴见低蛋白血症、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宾斯基反射等,应予以重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

HM发病率虽相对较低, 但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治贵在早期预防。中医药治疗HM经验虽少,但因其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结合西医观察指标,在早期预防本病发生,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1] Plessier A,Rautou PE,Valla DC. Management of hepaticvascular diseases[J]. J Hepatol,2012,15( 8) : 366-367.

[2] 陈志钰,解新科.肝性脊髓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7,35(4):213-215.

[3] 勾春燕,钱英,李晶滢,等.钱英教授运用地黄饮子治疗肝性脊髓病经验初探[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1):50-51.

[4] 银赟.“风痱”考辨[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0):49-51.

[5] 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6] 王慰,王继,郑欢伟,等.肝性脊髓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四川中医,2013,31(1):33-35.

[7] 张照琪,李军生.肝性脊髓病治验1则[J].河北中医,2008,30(4):376-377.

[8] 王昊,王瑞雪.四物汤加减治疗肝性脊髓病15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1,16(4):21.

[9] 吴秀霞,王宇亮,余金中.六味地黄丸配合其他治疗肝性脊髓病10例[J].陕西中医,2006,27 (12):1521-1522.

[10] 张帆,杜宁,罗生强.肝性脊髓病治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95.

[11] 李彦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J].中医杂志,2003,44(5):365-366.

[12] 王慰,任桂芳,张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19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29-1630.

[13] 郭黎娜.关于肝性脊髓病的治疗经验述要[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14] 庞善坤,马立新,张加超. 肝性脊髓病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J]. 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10:28

[15] 李进,骆红霞,胡伟跃,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5 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2):160.

[16] 拱忠影.肝性脊髓病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76-877.

[17] 李梦东, 聂青和, 何念海.应当重视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 12(4): 241-243, 261.

[18] 陆人杰,朱珊梅,唐风雷,等. 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 (4):446-448.

[19] Mendoza G,Marti-Fabregas J,Kulisevsky J,

. Hepatic myelopathy: a rare complication of portocaval shunt[J].Eur Neuro, 2008, 34(4):209-212.

[20] 陈家旭,杨维益.肝气虚证的临床诊断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4,9(1):12.

[21] 孙鑫,仝小林.仝小林教授应用大剂量黄芪治疗痿证经验 [J]. 四川中医,2009, 27(5):10.

[22] 李晓红,陈家旭. 肝主疏泄与脑—肠轴的相关性探讨[J]. 中医杂志,2010,51(10) : 872-874.

[23] Shimizu,Ogura H,Goto M,

.Altered gut flora and environmen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IRS[J].J Trauma,2006(60):126-133.

[24] Ridlon J M, Alves J M, Hylemon P B,

. Cirrhosis, bileacids and gut microbiota: unraveling a complex relationship[J].Gut Microbes,2013,4(5):382-387.

[25] Chen FY,Yang H, Lu B,

. Characterization of fec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J]. Hepatology,2011,54:562-572.

[26] 刘海.阻塞性黄疸肝脏损伤机理研究的新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12(3):125-128.

[27] 孙元培.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其预后的相关性[D].太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8.

[28] 裴林,李佃贵,曹东义,等.浊毒浅识[J].河北中医,2010,32(1):24-25.

[29]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0] 孙志刚.宁夏枸杞药理研究进展[J]. 西部药学杂志,2001,16(3):133-135.

猜你喜欢

肝气肝肾脊髓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我家秘方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两腿一分补肝肾
养好肝肾,不易摔倒
新手术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