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精细化设计全过程跟踪实践
——以苏州御尚城社区活动中心为例

2022-08-24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精细化苏州空间

石 晓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珠海 519000)

1 研究背景

在我国传统设计理念中,一直强调经济、实用、美观,功能的重要意义及实用意义在设计表达中占据统治地位,而设计师的表达从概念的生成及实现逐步让位于实用与功能,艺术的表达和形式的创造逐步让位于其他物理条件。传统的社区建筑是以住宅功能要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居住者的基本居住要求为目的,偏重以极小的投入满足尽可能多的居住者对居所的需求。城市随着围墙和体量的堆积拒人千里之外,如何加强社区中心营造,真正意义上的跟进全过程设计服务及精细化设计理念需贯穿于始终,使社区中心最初的设计构想在最终效果上达到预期目标,在整个社区中成为一个标杆,为居住者提供交往交流的场所并成为整个社区的中心。

2 苏州御尚城社区活动中心设计与研究

2.1 方案前期设计

本次阐述精细化设计方法的对象为苏州市工业园区内的某社区活动中心,兼顾历史文化及区域场所特征,彰显城市风貌作为设计塑造成型的基本内涵。因此设计启动之前的场所现状研究对于方案落地形成将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2.1.1 城市背景及区位条件

苏州建筑地方风格的形成得益于城市得天独厚的河道水系。因水陆相结合的城市骨架,形成独具特色的“因水成市,枕河而居”的水乡风貌。苏州建筑精巧体宜,一般采用小尺度、小比例、小体量和小空间的处理手法,建筑造型轻巧,立面简洁,体态玲珑以及粉墙黛瓦坡屋面,形成苏州水城独有的素净淡雅,秀丽柔和的地方建筑风格,水系与传统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更使苏州建筑散发动人的艺术魅力。

本次项目所属区位为苏州工业园区,为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相较苏州老城更具有新时代气息,此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市结构、社会形态、教育资源代表着苏州城市的较高水平,园区内金鸡湖景区、阳澄湖旅游度假区与苏州古城形成互补,现代都市与古城悠久历史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苏州城市多元化特征的新型城市面貌,园区城市居民需要一个品质较高、设施齐全的居住环境。

2.1.2 概念方案生成

出于对各功能设置考虑(前期作为销售中心,后期作为居民活动中心),在概念方案生成过程中需考虑室内外空间的连贯与灵活性,因此对于不到1 000m2的建设用地,功能与样式的合理搭配将成为该小型公共空间的生成关键难点。集合不同时期功能的场所特征,对建筑体量进行研究,结合苏州城市小巧精致的设计文化,本次概念方案提出建筑的特征要素:院落空间、景观营造、第五立面等。

2.1.3 空间营造

由于项目的明显地域区位属性,设计之初还是希望用一种比较符合东方审美特色的院落空间穿插组合各功能。景墙将建筑围合的院落,内部大面积玻璃为主,意将院落景观渗透至室内,而透过景墙稍作遮挡,避免建筑内外空间视觉干扰,入口处雨篷延伸与景墙搭接,室外由此空间过渡至室内,进入高耸的圆筒,空间突然上升,这种变化充满趣味与意境(见图1)。苏州建筑的空间魅力在于层层叠叠、一步一景、小空间大景色的艺术风格特点,在仅有的建筑用地中,体现出建筑空间层次的丰富多样性。

图1 建筑概念设计推敲

2.1.4 建筑表情如何表达

苏州城市传统建筑的色彩,既因地制宜利用选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材料,充分发挥其色泽、质感和特征,又适应苏州地区气候炎热湿润的自然环境,建筑规模较小,在选材时应尽量与建筑的形态以及建筑的性格特征相匹配,作为苏州城市建筑特色较明显的城市环境,在把握全局风格特征的同时,材料选择应该主次分明(见图 2)。

图2 建筑材料选型

2.2 设计深化——精细化设计对于设计方案唯一性的支撑作用

1)造价精细化 由于设计周期与项目启动时间关系十分紧密,在短时间内需确定方案及投资造价等工作内容,因此在方案成型的前期讨论重点是如何最大程度节省预算及以最佳风貌呈现建筑物的标志性。因此对于产品选材、工艺做法、品质保证等问题都需要做出平衡,为下一个阶段设计深化实施创造条件。

2)结构精细化 由于本次第五立面(屋顶)概念的落地实施成为本次建筑精神塑造是否成功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满足其优美造型的同时需解决相应的结构问题,如是否坚固耐用、高达7m的悬挑如何实现以及大屋顶的荷载如何解决等。

3)建筑节点精细化 在整个设计实践过程中,节点的精细化制作成为本次精细化实践探索的重要基础。在本次活动中心设计过程中,设计了全新的栏杆大样图、雨篷大样图、檐口大样图、圆筒形建筑的材料分缝图、入口大门设计等。

4)施工精细化 各专业协同也是建筑这座“精密仪器”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作为设计主创,对于方案概念的表达实现需要设立各专业的有效协作模式,沟通与图纸对接的跟踪也成为关键一环。因此建筑师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及敢于创新的结构、墙身做法才能保障建筑最终呈现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2.3 施工——精细化设计对于方案落地管控作用

行业里常说,好的设计只是成功的一半,最后效果主要依赖于现场施工。因此驻扎现场、紧密跟踪、积极变更图纸等内容也体现出设计全过程跟踪的必要性。对于本次建筑方案的重要核心内容,如“样板墙、圆筒、幕墙、大屋面”的图纸转化等工作,精细化设计的核心内涵也体现得比较充分。项目如何精美适用已经不是他们所能顾及的范畴,因为施工单位只按项目数量绩效,这也和我国生产模式大背景相符,工程需求驱动。作为设计师,得对每一个作品负责,从外观到内部功能结构,必须做好每一个部分,因为每一个建筑都是由内而外影响使用者的感受,其适用性绝对是评价一个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必须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分内做到最好,也就是设计需求驱动。

2.4 设计效果呈现

本次设计从场地环境到建筑单体样式、从建筑功能到细部构造创新研究,花费了较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和实践,实现了建筑与环境场所的积极融合、建筑风貌与城市文化的呼应、建筑技术与建筑形态的协调。

2.4.1 建筑特征

1)综合性 非单一用途,可容纳功能复杂的多种活动。

2)多功能性 空间组织和单元具备灵活性、可变性、多用性;实现一室多用和空间的综合利用。

3)地域性 造型、设施内容、艺术处理手法上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凸显与社区环境密切联系。

4)技术手段精密性 建筑设计始末,整体到局部,充分考虑建筑制作工艺的精细化,在保证形态美的同时,追求建筑本身的工艺之美。

2.4.2 造型特征

建筑造型体现地域性、愉悦性和标识性。

2.4.3 平面特征

1)合理区分建筑内各部分的功能空间,从竖向和横向进行各不同功能内容排布,保证动静及功能属性的合理划分。

2)为方便综合利用,各厅室紧密联通;同时各房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人员集中、流量较大的用房要与住宅等建筑隔开一定距离,采取降噪措施。

3)结合地形及功能分区的需要,营造丰富的外部空间。

4)合理组织不同的室外空间,创造大小、高低、形体有别的建筑组合。

5)为适应使用变化和发展的要求,活动中心内部空间的组织须运用灵活可变的空间形式及空间组合。

3 结语

建筑设计过程是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化的,是建筑师对建筑生命力的追求过程。建筑细部是建筑生命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本体至关重要。如同服装和时装的关系,建筑中的精品需要精致性的设计和良好的建筑细部。通过本次社区活动中心的全过程设计及后期施工的深度参与,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建筑细部设计是需要建筑师的耐心和责任感以及严谨的创新态度指导设计实践,并且以广阔的视角、积极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出有时代特色且耐人寻味的建筑。

猜你喜欢

精细化苏州空间
精细化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