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带状组团城市综合交通探索
——以烟台市为例

2022-08-24邢路歌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组团烟台市烟台

邢路歌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0 引言

交通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脉,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实现方式。很多城市兴旺发展的历程中,交通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交通兴,则百业兴;交通兴,则城市兴。山东省烟台市是典型的带状组团城市。近年来,随着烟台市城市经济发展,出行需求不断增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十四五”背景下,打造内外畅通的交通格局成为烟台市发展的迫切要求。

1 烟台市内外交通现状

1.1 内部交通状况

目前,烟台市中心城区路网总长度超过1 600km,其道路网密度达到5km/km2,低于规范的5.3~7.0km/km2的推荐值。根据道路划分的等级标准可以得知,目前烟台市中心城区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数目比值达到了1∶0.7∶1.3[2]。2020年年底,烟台市的机动车数量达到211万辆。受城市带状形态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居民出行表现为带状分布,在东西方向上主要为走廊贯穿,而南北向则表现为走廊接驳的态势。相较于十字环形,带状出行会存在过度依靠单方向主干道、次干道交通的问题,增加早晚高峰期交通压力,造成交通拥堵。

1.2 对外交通状况

烟台市航空运输有了很大发展,莱山机场(现已停用)达到4D级标准。2015年,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正式通航,为4E级民用运输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截至2018年年底,蓬莱机场已通航城市75个,同时还开通了14条国际航线。虽然烟台市拥有海空双重优势条件,但同实力强劲的青岛市相比,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区域交通过境功能方面,从而使得海空双港没有发挥出较强的辐射功能,严重限制烟台市的区域发展,削弱其服务和辐射能力。

2 针对烟台市内外交通状况的对策探索

2.1 由带状组团向多中心转变总体策略

2.1.1 打造“一主一副、一带两轴”空间结构

烟台市目前城镇体系较为成熟,主要表现为“一带一轴”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带”主要是指沿北部海岸线分布的滨海城市带,同东部的威海遥相呼应,从而形成山东半岛北部滨海产业带。其主要中心地带位于芝罘区,而蓬莱、栖霞则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地区;“一轴”在空间地域上指“烟台—青岛发展轴”。依照《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今后要打造“一主一副、一带两轴”的空间结构,即在发展芝罘区的基础上,打造蓬莱副中心。

2.1.2 向多中心紧凑型组团城市转型策略

以芝罘滨海地带为中心的烟台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其地域分割标志主要是天然河流、山体以及永久性绿带,以芝罘、福山、牟平、莱山、开发区、八角为核心,从而形成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各组团间的有机联系。以烟台六大组团为基础,对城市规划区范围进行调整,建立一种多中心紧凑型组团城市结构。以芝罘、莱山、福山组团为核心区,加强核心区与东部城区(牟平组团)、西部城区(开发区和八角组团)和南部城区(桃村—回里组团)的联动,实施烟台中心城市促进和空间结构集聚战略,形成公交主导下的组团型、多中心、紧凑式发展模式,以解决烟台市目前城市集聚功能不强和空间结构松散的问题。

2.2 市区内部交通多措并举发展策略

2.2.1 道路优化与交通方式多元化结合

结合烟台市城市空间结构和市民出行习惯特点,在道路建设方面,可以重点研究“快速路+主干路”的城市骨干道路工程,明确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中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的骨干地位。同时,近年来由于共享单车的兴起,慢行交通工具以其自身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深受学生和上班族的青睐,兼顾发展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慢行交通势在必行。因此,要构建以公交为主导、共享单车为辅助、多元化交通方式协调利用的高效便捷的市区交通体系,同时大力推进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组团通勤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2.2.2 “走廊+区域”模式下的公交线网布局优化

针对烟台市区内交通线网密集的现状,亟需在现状公交线网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在此方面,国内一些带状组团城市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深圳市对市区交通进行优化,将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区的深南大道进行优化,尤其是在东西向主干道上采用“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多模式”的交通线运营模式,优化布局公交系统。而宜昌市则采用串联式城市组团方式,通过串联城市组团,依托BRT系统让东山大道成为城市核心走廊,从而起到支撑骨干走廊客流需求的作用。

在上述城市交通管线优化的基础上,当前开展公交线网布局应该采用以下方式,对于那些主要走廊,优先考虑布设大、中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而对于烟台的线网优化而言,则应该以“走廊+区域”为核心,开展系统优化,从而形成“高频率、快通达,编织快线网”的形式;进行区域交通管网优化,应该遵照“高可达、广覆盖,编织密线网”的策略,通过“一增一减”,增加区域覆盖和网络可达;减走廊重复,简化层次结构,以此实现烟台市区线网的整体优化。

2.3 陆海统筹战略下的对外交通发展策略

2.3.1 依托高铁建设打造陆上重要交通枢纽

结合烟台市总体规划,发挥烟台南站作为枢纽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集聚,以弥补土地利用强度较弱、各种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商业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交通布局方面,以各种高铁站建设为契机,提高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优化公交站点分布,推动公交线路网布局向烟台南站的倾斜,通过“高铁+公交”的有机互动,提升烟台南站作为交通枢纽的换乘效率。道路建设方面,通过人行道、过街天桥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旅客步行系统,有效疏导人流,提高通行效率。从长期来看,烟台南站需要有一个较高的发展定位,并在一个足够的时期内,不断建设完备的绿色换乘模式,打造烟台南站的核心枢纽地位。

2.3.2 开通渤海跨海通道破局海峡制约

当前环渤海的运输格局呈现“C”形运输,其主要方式是环渤海逾1 800km交通管网。如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得以贯通,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之间将变成“I”形运输通道,从而有效缩短东北至山东、长江三角洲区域之间的运输距离,相较原沈山、京山、京沪、胶新、陇海等绕道路线,缩短400~1 000km。海底隧道建成后,烟台市到辽宁省各市的时间距离成本明显缩小,便利了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经济交流。跨海通道计划连接烟台和大连,将对原本经济联系较强的两地起到推力作用,使两地间的通达时间极大缩短,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更为直接,并对把大连市融入烟台“1小时经济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整体来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山东省和辽宁省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将深刻影响两省内各城市地位的变化。由表1跨海通道建设后两省31城市等级层次分级变化可以看出,跨海通道建设对烟台、威海、丹东3个城市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烟台与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明显提升,反超青岛,城市等级升至第二层次,联系强度从第10位跃居至第2位,这样的变化对于意图巩固胶东经济圈核心地位的烟台来说非常关键[3]。

表1 跨海通道建设前后两省31城市等级层次分级

2.3.3 提“智”增质,打造港城融合纽带

对于烟台港来说,空间上的分离就是从城市内部布局中相对独立出来,更有利于发挥其本身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枢纽性,而在功能上与城市的联系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依托于更加完善的物流体系,打造港城融合的纽带。在港城融合背景下,港口效能的提升能够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实现烟台港的质量提升,需要针对性地对港内分区进行探索。作为烟台港的两大核心区域,西港区和芝罘港区分别采取开发建设和更新改造的手段。西港区要按照山东港口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要求,建设一大批专业化数字化码头。积极打造智慧型电商平台,驱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创新“互联网+大数据+物流服务”服务模式,推动港口物流建设,更大程度上提升运转效率。推动实现自动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模式,向综合化智能化港区迈进。通过开发建设西港区,能够缓解港城矛盾,引导城市空间向港口方向延伸,推进港城融合发展。

2.3.4 多式联运,拓展民航发展新空间

蓬莱机场的建设可以围绕以机场为主体,在既有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多式联运的探索,发展陆空联运、空铁联运、海空联运。在陆空联运方面,烟台市总体规划中存在6条快速路,分别从南北侧横穿蓬莱机场核心区,从而使蓬莱市区与威海之间的运距得以缩短。9条交通性主干道均可与城市快速路连接,进入机场核心区,形成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空铁联运方面,蓬莱机场与龙烟铁路相连,为旅客提供了转运便利。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可以通过连接黄大铁路,在现有环渤海经济通道的基础上搭建一条全新通道,强化鲁北经济带同黄河三角洲之间的联系。海空联运方面,烟台八角港的进港铁路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龙烟铁路的潮水站货运站,进港铁路扮演着机场与港口之间的中转角色。

3 结语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交通如血脉般协调起城市各区域的运转。一座城市如果要有大发展,就必须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打造综合性交通体系,打开交通大格局。烟台市由于自身多组团的结构缺陷,更需要高效交通驱动城市陆海空的三向聚合。经过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中,烟台市要在优化组团布局的基础上,完善骨干路和快速路建设,以公交为主导,慢行交通例如共享单车等适度发展,从而形成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组团烟台市烟台
烟台市张格庄镇大樱桃生产流通现状及对策探讨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2021《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一季度作品展示
可爱的小蜗牛
党旗高高飘扬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
烟台未来自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7个单身闺蜜组团买房养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