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情感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融合与表达*

2022-08-24韩林林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表皮建筑情感

韩林林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建筑表皮技术的发展,建筑表皮逐渐从实用性向审美性、实用性过渡。从广义上讲,地域文化影响地域建筑风格;从狭义上讲,地域建筑受当地气候及地理环境影响,同时又与所在地区的建筑材料、施工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研究建筑表皮与地域情感的关系,对地域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建筑表皮的地域性

1.1 建筑表皮的概念

建筑表皮即由建筑外立面以及附着于其上的结构所构成的整体,还包括与之紧密包裹的部分,主要是为内部空间提供一个保护层,以及在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的交流过程中发挥承接作用。换句话说,建筑表皮是以某种物质形式存在于建筑外层的保护系统,同时也是建筑物内外沟通的桥梁。建筑表皮凭借其与建筑结构可分离的特殊性,给予建筑师设计上的最大自由性。

1.2 建筑表皮的地域性

建筑的地域性特征通过建筑表皮可以得到直观展现。不同的水土孕育着不同的文明,各文明在自己生长的土地上,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繁衍,凝练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并最终通过建筑的形式呈现。因此,针对建筑表皮的研究,必须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环境因素。通常意义上,建筑表皮研究领域所指的地域性具有2个层面的含义:①物质层面,包括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与地貌特征;②精神层面,主要指当地蕴含的历史情结与乡土文化。

2 地域情感与建筑表皮的融合

对于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而言,本地建筑的样式早已不只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或艺术表现,而是童年的气息,植根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勾起他们儿时的记忆,引发情感的共鸣。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地域情感与建筑表皮的融合是不同的,可以从以下方面了解地域情感与建筑表皮的融合。

2.1 传统建筑地域文化与情感的融合

在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因地制宜,在各自的土地上不断改造、征服自然,并基于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产生了建筑样式和生活习俗的差异,进而演化成地域文化的差异,这也导致地域情感的不同。通常建筑形成初期对当地现有资源依赖性很大。

一个地区最初的地域建筑表皮样式,来源于当地人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得出的建筑建造经验,因此,尽管该表皮样式没有在相应的学术体系下经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但依然在历史的检验下证明了它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老的建筑建造技艺和悠久的材料加工技术使地域建筑的形式发展愈发成熟。例如北京的四合院,灰砖土瓦、红棕色的大门、简单的材料,体现出最古朴的美,历经百年还是那么亲切宜人。江南的民居,白墙黛瓦,依山傍水,隐匿于青翠竹林中,使人们喜爱有加。有的村落远观时建筑群高低起伏,采用同样的建造材料,显示出一种自然、单纯的美。这些传统建筑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产生了情感上的融合。

2.2 现代建筑层次的融合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受场地和资源限制,很难建造出完全具有地域情感的建筑,尤其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到处充斥着钢筋混凝土建筑,尽管现阶段的建筑设计师对于色彩、造型等装饰元素的把握已十分出色,许多建筑的外在表达很引人瞩目,但是却不能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点;而传统地域建筑之所以传播度广、文化影响深远,就是因为它们是地区长久文化积累的结果,是所在地居民情感的寄托。历经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它们承载了当地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已然变成了当地人对故乡情感寄托的精神归宿,因而才会产生极具地域性的情感。

在现代地域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功能性依然是首要考虑目标,利用现代材料和建造技术保障建筑的强度,从而保证建筑功能的实现。作为建筑外部结构,建筑表皮承担了情感表达、展示地域文化特征的责任,通过对当地建筑特征的采用与民族文化的结合,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表皮样式。建筑表皮承载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内涵,赋予建筑情感,使建筑作为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而存在。此外,地域建筑特色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建筑表皮创作灵感。

3 地域情感在建筑表皮上的表达

3.1 保持地区原有的建筑表皮特性

由于地域建筑表皮的原有材料在当地已经存在或者存在了很久,因此自然而然地留有一些时间流逝的痕迹。在地域建筑设计中,要想不破坏建筑的环境氛围,就要选择和谐统一的材料。就地取材是地域建筑的特点,一方面可以节约建筑建造成本,另一方面从地域环境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人们对建筑肌理、色调等的视觉感受,创造一种回忆故乡的意境,唤醒他们内心潜藏的思乡之情。因此,保持地区原有建筑表皮材料的特征,实际上是保持建筑的地域文化内涵,使地区原有的建筑情感以建筑表皮所代表的地域建筑材料的运用得到传承。

江西吉安,古称“金庐陵”,历史文化悠久,在庐陵地区有一个特有的节日风俗,就是在中秋节烧火塔。易境设计事务所以此文化风俗为设计灵感,结合吉州窑的烧窑文化设计了一座千吉火塔,火塔高7层,四方结构,塔高18.85m。火塔的建筑表皮材料主要为红色陶砖(见图1),建造方法采用传统的交错堆叠法,四面镶嵌镂空的亚克力板,亚克力板上雕刻着上千个不同字体的“吉”字,代表“千年吉州,窑火不息”的理念。

图1 千吉火塔红砖表皮纹理

3.2 将当地本土文化融入建筑建造中

在地域建筑建造过程中,融入当地文化可以使改造或者新建的地域建筑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性。建筑表皮的地域化表现就是在建筑表皮的设计建造中融入地域文化,宏观层面上要注意对地域文化的应用,微观层面上则要关联场所精神的表达。无法割裂的地域文化传统,为地域建筑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雄厚的文化基础。

地域环境特征影响着建筑表皮材料的选择。地域气候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气候直接影响地域建筑外部形态和内部布局;②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建筑又是依照地形地貌建造,这就间接影响了建筑的外部形态;③气候与地区发展、历史进程等诸多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间接影响了地域建筑的自身发展。

位于湖北随州洛阳镇的千年银杏谷,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聚落之一。每年中秋节前后,银杏叶纷飞,吸引国内外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由中南设计院设计的湖北省随州南高铁站,以银杏叶为设计灵感,提取其叶脉当中的树状结构,情感上给人融入自然的感觉(见图2)。建筑表皮设计上,树状结构与屋面起伏的顶面连接,给人一种律动感。在随州南站的整体设计中,从表现城市地域文化的角度,将银杏树叶飞舞的风景文化通过设计融入建筑中,使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地域文化。

图2 随州南高铁站

人文因素对建筑表皮的纹理、图案有着显著影响,世界各地的地域建筑都具有当地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建筑若想与原有地区环境、地域文化统一,就应使其处在其中而不会突兀。通过对地区原有地域景观的调研分析等,使用与地域景观相协调的建筑表皮材料,如此设计的地域建筑才能与该地区原有的地域景观和文化相协调。

陕西延安宝塔山游客中心的设计延续了地域文化特色(见图3),运用逐层后退的方式使建筑整体更加轻盈,通过新建筑与场地内原有窑洞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新旧建筑的融合与共生。当地特有的石材是黄砂岩,建造方式是密缝砌筑,由当地工匠纯手工打造的石块有种别样的生机感,在阳光照耀下显现出特有的质感与色彩。

图3 延安宝塔山游客中心

3.3 复合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建筑的建造在注重使用传统建筑材料的同时,引入现代新型建筑材料,借助新型材料的耐用性及低维护性,使地域建筑在得到保护性建造的同时,又能以一种新的历史姿态保存下去。这种新旧建筑材料的结合,既展现了一种新的地域建筑建造特征,又让传统建筑材料在地域建筑中得到了文化传承。

由灰空间建筑事务所主理的山东威海海草湾养生度假村改造设计(见图4),对建筑原墙体做了保留处理。在对原址建筑表皮的调研中发现,有的上层为砖墙、下层为石墙;有的都是石墙,其材料是当地的石岛红,石岛红分为平缝和乱缝。石墙的建筑材质更能体现建筑表皮的地域性,所以在改造设计中,新建部分均为石墙。在建造过程中发现,当地传统建造工艺进度缓慢,且费时费力,但是事务所还是采用了传统建造工艺,这是一种对原有地域文化的尊重,也是一种对当地建筑风格的还原。运用生态泥抹面作为新的建筑表皮材质。生态泥是白灰和泥土以2∶1的比例混合并采用特殊流程制作而成。一方面,其能使新老建筑衔接得更为自然;另一方面,新材质的运用赋予了老建筑新的思想内涵。

图4 威海海草房生态泥抹面

4 结语

全球化带来的去个性化,使地域建筑的多样化和差异化越来越不明显。随着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地区的建筑建造为了追求生产效率会趋向采用普遍的高效率建造方式,这就使得城市地域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建筑表皮在当代发展环境下,更多是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其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表,功能性逐渐下降而装饰性不断提升。建筑表皮材料以其特有的直观性特征,成为建筑外立面载体部分的主要情感化表达途径。如今,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种类日渐繁多,这也为建筑师的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在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基础上,建筑师应设计出有温度的建筑,使通过建筑表皮传递出的地域情感能被人们真切地感受到。

猜你喜欢

表皮建筑情感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转录因子MYCs调控番茄表皮毛萜类化合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水果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