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公园建设探析*
——以烟台市颐趣共享智慧公园改造为例

2022-08-24金颂文孙海瑗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游览花海园区

金颂文,孙海瑗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1 研究背景

家园是个体居住的最小单位,既包括室内的“家”,也包括室外的“园”。然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密度持续增加,单位居住空间逐渐减少,迫使“家”的概念从传统“一宅一院”的家园紧缩为“私密、封闭”的家宅。原属于大院的功能出现缺失,具体表现为居民之间、居民与室外场地之间的互动大幅缩减。为缓解这一现象,城市公园应运而生。19世纪中期,美国风景园林学奠基人奥姆斯特德首次提出建立开放式城市公共园林的概念,并将该理念应用于中央公园设计。21世纪初期,日本建筑学家青山周平以集约型共享社区为理念,通过分离使用功能重新构建高密度居住条件下的居民生活方式,促进空间集约化利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分别从规划、建筑、景观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一定程度上为增加居民户外活动空间、提升居民与室外场地的互动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同时也存在相应问题,如部分早期建设的公园,由于场地功能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致使游园活动难以融入居民生活;由于场地可达性较弱,难以与周边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造成场地利用效率低、绿地资源消极利用等问题,阻碍了城市的有机发展。因此,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场地的可达性,构建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的户外空间体验,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智慧公园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城市建设者从数字化迈向智慧化表达、控制以及管理,全程追踪并记录,为促进公园的服务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针对烟台市颐趣共享公园改造方案展开设计讨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中通过智能服务搭建人地联系,构建与周边居民产生积极互动的沉浸式智慧体验新场景。

2 智慧公园体系构建标准

智慧公园体系包括智慧管理和智慧体验两大系统。智慧管理系统通过构建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处理、安全管控、应急调动、绿化管养、能耗评估等统一管理,有效提高公园的管理效率。智慧体验系统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对周边居民在公园内的行为进行可视化表达,建立接口与智能终端,用于数据采集、汇总,作为全园信息技术支撑。通过公园数据接口、智能终端、智慧服务平台的协作,对游览、休憩、回忆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实现“居民(行为)—公园(设施)—平台(反馈)—居民(再行为)”的积极循环,为居民提供沉浸式游览体验。

3 烟台市颐趣共享智慧公园设计实践

3.1 设计构思

作为综合性主题公园,烟台市颐趣共享智慧公园依托白石遗址,以“红陶遗踪”为主题情境,打造与周边居民产生积极互动的沉浸式智慧体验公园。借助通信接口、智能终端为信息来源,以智慧服务平台“花海”主题作为媒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周边居民—设施—平台三位一体的现代智慧公园。本方案重点围绕城市高密度背景下构建智慧公园人地联系“智慧体验(活跃互动)+智慧服务(智能互联)”的设计实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人地联系,营造与周边居民产生积极互动的智慧公园。

3.2 设计表达

“别弄丢了手里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变成花园”是本方案的主要设计理念,通过人性化交互体验,营造“集种子、育幼苗、赏花海”三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情境。通过通信接口、智能终端与智慧服务平台相互协作,对居民在公园中的行为进行数字化表达,配合趣味竞赛、团队打卡、线上社区、时光追溯等活动,主动与周边居民建立活跃互动,营造互联互通的生活方式,突破传统公园的边界限制,让草木花香走进千家万户,在游戏中传达“植物疗愈”的设计理念。

3.2.1 “种子”设施与通信接口

智慧探索步道在本方案设计中作为一级道路贯穿整个园区,其串联重要的景观体验节点,营造科学舒适的漫游体系,以“红陶种子”为线索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种子”设施是通信接口的载体,承担采集信息和互动反馈的功能。以落池儿童游乐场为例,它以集电地板作为铺装基层,当儿童踩踏时,地板中的模块被挤压形变,产生电流,与陪跑呼吸灯、互动喷泉联动(见图1)。通过场地设施对居民行为的积极响应,构建人与场地的互动。

图1 落池儿童游乐场局部效果

“种子”具有现实与虚拟的双重含义,现实中的“种子”,是指居民游览过程中与“种子”设施产生实际接触,凭积分至公园管理处兑换的真实植物种子。虚拟的“种子”,是指居民在园区漫游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运动行为,当人脸识别感应柱识别到运动行为后,会采集该数据并传输到终端设备,在该居民的“花海”账号中种下一颗虚拟种子。随着游园次数和互动体验的增加,虚拟种子逐渐成长。周边居民在游览过程中,通过与分散在园区各节点的红陶设施互动获取“种子”。作为游憩时间的具象表达,“种子”带着公园的记忆生长在手机中,被带回家,在居民培育下持续成长。同时,居民可以使用“花海”App记录分享“种子”的成长近况和培育经验,以此打破传统公园边界的限制,时间上将居民对公园的体验延伸至“种子”生长全程,空间上将体验场域拓展到周边居住区,弱化公园边界,融入居民生活,真正将公园变为“生活园”,而非暂时的游览场地。

3.2.2 “丰碑”景观小品与智能终端

“丰碑”系列智能终端承担汇总传输的功能,主要用于对“种子”设施收集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丰碑”景观小品会汇总在一定周期内多次识别到的运动行为,并将数据传输到智慧服务平台。其本身可作为数控水幕的一种表达,通常采用不锈钢板拼接材质,外涂防水敷料,坚固耐锈,下沉地形配合微坡度铺装和导流槽,保证排水通畅,达到见水不溢水的效果(见图2)。该景观小品内置的磁感线圈及红外感应装置在居民通过时与其所携电子穿戴设备连接交互,运用数字技术将居民在园区内的积极行为量化为电子数据并上传至智慧服务平台。通过运动记录、接力打卡、趣味竞赛等方式,引导居民与场地产生积极互动,提高场地的可达性。

图2 “丰碑”景观小品

3.2.3 “花海”与智慧服务平台

“花海”App面向居民提供线上交互途径,利用二维码、线上社区等方式与居民进行积极互动。除园区整体介绍、游览指南、路线导航、节点说明、植物讲解、赛事预约报名等基本内容外,平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共有的“花海”时光墙,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具纪念意义和时间想象力的多维互动游览体验。线上通过通信接口、智能终端、移动客户端的联动,实时记录居民的运动轨迹,分析展示园区内健康数据,设置分类运动排名、打卡闯关竞技等游戏模式,激发居民的游览积极性。线下“花海”时光墙在园区开放初期仅构筑框架结构,随着园区的开放,居民游览过程中获取的“种子”被带回住处培育成长,同时可通过“花海”App记录分享“种子”的成长过程,成功培育“种子”的居民可以在“花海”墙中申领一格展位,作为游园记忆的具象表达,充满回忆的“种子”将会在这里聚集,以植栽的形式长满整面景观墙,成为真正的花海景观。利用花海由荒芜到稀疏再到茂密的变化,表现时间流动的意象,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居民与时间互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每个花盆上设置唯一的二维码,居民可以在这里留下送给花友的一段文字,寻找志同道合的花友,以此引导居民之间的互动,帮助以退休老人、独居青年为代表的低交流群体建立与社群的联系,增进互动,缓解生活压力,从而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

研究表明,公园通信接口、智能终端、智慧服务平台的协作可以实现“居民(行为)—公园(设施)—平台(反馈激励)—居民(再行为)”的积极循环(见图3)。此外,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在满足不同年龄段体验需求的同时,能打破传统公园的围合界限,将人与公园的互动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线上线下共有的沉浸式智慧生活园。

图3 人地联系解构

4 结语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通信接口与智能终端采集处理园内信息,对周边居民游览、游戏、回忆、再游览过程进行数字可视化表达,以移动客户端为交互途径,智能化构建人地联系,搭建周边居民与之产生积极互动的智慧型公园。后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公园建设者需考虑以下3个方面,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1)智能设施提前预留检修端口,并选用通用标准件,以便于后期维护。

2)注意全龄化设计,智慧公园不仅面向能够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青壮年群体,更要考虑到其他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

3)重视再设计,一成不变的景观是无趣的,在建设过程中应引导园区内景观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层次多样的空间形态,使公园更具趣味性和成长性。

猜你喜欢

游览花海园区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花海
咏蜂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花海寻踪
你从花海中走来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游览路线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