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之旧址活化
——以重庆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为例

2022-08-24周梦寒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旧址活化历史

周梦寒

(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重庆 401320)

1 研究背景

城市发展研究是21世纪的重要研究课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增长较快且保持上涨趋势。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预测,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有望达到72%;到205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到80%。城市作为现代人类重要的栖息地,既是拉动内需经济的平台,又是人们美好生活的载体。

我国城市发展政策从最早的大拆大建到旧城改造再到城市更新,视角逐步从生存空间转向精神归宿,从经济导向回归人文关怀。2021年8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建科〔2021〕63号),从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等层面提出要求。如何挖掘在地历史、留住城市记忆、避免千城一面,将是未来城市治理与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重点。

2021年11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双双入围。其中,渝中区是重庆母城,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还有丰富的抗战旧址和名人故居。笔者有幸参与了渝中区鹅岭公园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的活化利用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2 “两个中心”策展理念

我国旧址活化类项目繁多,大致可分为2种类型:①商业业态活化类,如南京颐和公馆和上海思南公馆;②文旅场馆活化类,如厦门英国领事馆旧址和贵州遵义会议旧址。商业业态活化类项目投资回报率高,南京颐和公馆经过保护性修缮及活化利用,打造为近现代文化体验酒店,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打卡胜地,日均800元以上,堪比五星级品牌酒店的价格依然挡不住大家争相入住,再加上会议接待、商业拍摄等配套业务收入,颐和公馆的投资回报在同类型旧址项目中名列前茅。文旅场馆活化类项目公共教育价值高、受众覆盖面广。以厦门英国领事馆旧址为例,作为鼓浪屿的第一座领事馆,承载了太多的人物与故事,旧址保护原有建筑外观不受破坏,内部空间略作调整实现场景复原与历史展陈,陈列馆实行免费门票制,每年都吸引千万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厦门的旅游名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种类型的旧址活化项目各有利弊。商业业态活化类项目通过文化历史价值为招商业态提供品牌背书和无形资产,商业利润则反哺于旧址保护及人文历史传播,但是高昂的消费价格把大部分人群隔离在旧址之外,精英化与资本主导下的旧址活化项目在公共服务和公益教育方面必定有所缺失。文旅场馆活化类项目在公益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较前者更具竞争力,但由于缺乏自身造血的灵活经营机制,易在日益激烈的文旅竞争市场上趋于“年老色衰”,由于缺乏商业资金和市场资源,大部分场馆活化类旧址项目面临吃老本的窘况,观众覆盖面虽大,传播深度与教育质量却跟不上。

经过上述分析,在重庆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项目开展之初,整个策划团队即明确“两个中心”策展理念,希望在该项目中融合两种类型的旧址活化优势,既能与时俱进保持文旅创新的灵活机制,又能开放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服务。

2.1 以公众为中心

任何策展工作的首要原则皆为“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投资人、管理人,而是人民群众,即公众。公众又分为专业观众和非专业观众。专业观众包括专家学者、老师学生等,他们的主要需求是求真、求知与求智;非专业观众包括社区居民、游客大众等,他们的主要需求是娱乐、社交与休闲。

项目定位之初,团队首要分析公众需求,经过为期半个月的走访调研,总结公众需求的特点:①随着社会审美的提升,公众对观展体验有了更高要求,传统图文展陈形式需要从视觉传达的层面将策展语言图像化,将展陈内容场景化;②随着媒体爆炸时代信息垃圾、噪声及光污染的加剧,公众越发依赖学习内容的精简和媒体互动的舒适,用恰到好处的媒体为扎实的展陈内容锦上添花,而非用光影的绚烂掩盖内容空洞的瑕疵;③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线上化、圈层化,公众更需跨界沟通与破圈社交的开放空间,而非封闭冷漠的“信息茧房”,公共空间在圈层逐渐固化的当下更需要给予公众平等的人文关怀,不因阶层或背景的不同将任何人拒之门外。

2.2 以旧址为中心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人文及军事中心,先后有30余国在重庆建立了大使馆或公使馆,统称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该旧址群主要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和渝中区,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3年3月5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澳大利亚公使旧址、土耳其公使馆旧址和荷兰公使馆旧址都位于鹅岭公园内,3座旧址共享1座精致园林,中间还有一个玻璃房温室,成为小型的外交旧址+园林景观组团。根据文物保护法及《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策展团队严格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顶层设计原则,以旧址为中心进行整体策划。①根据建筑结构抽象设计专属标示系统,将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1楼带花园的民国时期融合东西方风格的建筑特色提炼出视觉意义。②挖掘澳大利亚公使馆在重庆4处遗址3次搬迁的历史,将其搬迁的缘由脉络和地理位置进行存档梳理并配合同时期地图着重展示(见图1)。③在展陈设计中遵守可离性原则,所有陈列装饰均可拆卸,保护建筑主体结构不受破坏。以旧址为中心,保护历史建筑,见证历史发展,讲述历史故事。

图1 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

围绕上述“两个中心”的策展理念,设计团队进行设计理念的“三个转化”:由剥离语境孤立的文物展示,转变为依托文物进行信息修补,并依据当时的历史语境还原历史人物和文物故事;由单一的信息输出转化为多元多视角的信息互动,让观众参与到展览中,通过动作设计与转场设计,增加观众的好奇心与参与度;由教科书般的历史图文说教转变为承载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让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形成特有的空间感知。结合“两个中心”策展理念和“三个转化”设计理念,打造兼具展游双重功能的综合文化空间,通过修旧如旧还原当初的建筑特色,结合沉浸式场景设计讲述旧址背后的历史故事,为公众营造既能承载历史记忆又能激发未来想象的旧址空间媒介。

3 项目实践中的困境与经验

3.1 项目定位

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最棘手的就是项目定位问题。旧址活化项目一般由政府主导,以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项目为例,主要涉及部门有项目所属地区政府、外事办、文物局、文旅委、宣传部、政府平台投资公司等。

1)从政府角度出发,项目定位一定要明确方向,符合相关规定。

2)从外事办角度出发,要求项目符合当下的大国外交语境,在国际关系微妙又复杂的当下,要对项目进行定位规范,或避开外交指向进行开创式活化利用。

3)从文物局的角度出发,要求项目围绕旧址和文物进行设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4)从宣传部的角度出发,则要把准意识形态,赋予项目历史教育文化传播的使命,让空间成为媒介、用媒介进行传播。

5)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则要严格测算投资回报率,重视旧址项目的实用功能和运营价值,要求从商业经营配套文化展陈的方向进行项目定位。

综合上述部门要求可知,旧址项目的定位需要整合多个职能部门的意见和指示,甚至需要经历长时间博弈,在不断自我推翻的过程中逐渐明晰项目定位。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作为使馆的实际使用年限不超过6年,更适合以业态活化为主、历史展陈为辅。

3.2 外交机构旧址类展陈

展览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传递意识形态的功能,无论是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创世纪》,还是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鹿王本生》,无不在特定的空间诉说关乎意识形态的故事,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从来就不是凭空产生的。今天的展陈叙事之所以重要也正因为其作为公共传播媒介的特殊性和作为特定展陈空间的权威性。在重庆市现存的395处种类繁多的抗战遗址遗迹中,外事机构有20处,占5.07%,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战时期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包括苏联大使馆旧址、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美国大使馆旧址、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美军招待所旧址、英国大使馆旧址、中英联络处旧址、法国大使馆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印度专员公署、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土耳其大使馆旧址、比利时大使馆旧址、西班牙公使馆旧址等15处。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如今也必须承担新的时代使命,其既是中澳两国同盟反战谋和平的历史见证,又是当前彰显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所以我们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该项目的核心价值观。

根据以旧址为中心的策展理念,旧址的历史必须是重点的展陈内容。1941年5月,澳政府作出与中国相互派遣全权公使的决定。国民政府外交部及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助澳大利亚外交使团在渝筹建公使馆。1942年10月,澳大利亚公使馆从交通不便的南岸搬到了城郊复兴关遗爱祠71号,也就是今天的鹅岭公园内。这段历史该如何讲述才符合当下的语境与价值观?历史展陈需客观陈述事实,但陈述哪些事实、讲到什么深度,在这样的旧址项目中很难探讨。外交关系恒久变化,没有永远的盟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旧址除承载外交机构的使命,也曾作为鹅岭公园办公室承载着鹅岭的记忆,在这栋建筑存在的岁月里还有多少故事风云变幻,随着时代变迁也都难以考证。

3.3 旧址活化项目

城市更新不同于以往大拆大建、旧城改造的粗犷模式,需要以精雕细琢代替大刀阔斧。以往换地方吃政策红利的流水企业或急功近利的各类资本,给城市留下太多遗憾。如何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商业价值,一直是企业和资本关注的重点,旧址活化类项目可成为其中代表性的试验场域。①旧址本身作为特殊的历史建筑,承载最宝贵的资产——时间;②旧址富有时代特色的建筑结构和内外装饰,很好地区别于其他现当代建筑,在一众空间中拥有特殊竞争力;③旧址不同于博物馆专业性和神圣性对市场化发展的局限,它可以很好地嫁接商业项目进行活化利用。以上海武康路为例,大量的画廊、家居馆、设计品牌店、咖啡馆、酒吧、西餐馆错落分布在旧址之中,文化氛围与商业氛围相得益彰,达到了微妙的平衡,成为居民闲暇漫步、游客逛展消费的新型文化商业综合体。可见,旧址类项目更适合小而美的创意产业,而不是大而全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在历史叙事基础上设置咖啡休息区、艺术临展区、外事接待区、文化交流区,一方面用展陈形式讲述历史记忆,另一方面作为公共空间承载当下的故事。

猜你喜欢

旧址活化历史
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原位批量快速活化工艺研究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油画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