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022-08-24西藏大学工学院次仁旺堆索朗白姆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废弃物规划设计居民

文/西藏大学工学院 次仁旺堆 索朗白姆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建筑业也因此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建筑业及重工业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为此,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的建筑理念,提倡不断探索新的建筑文化,发展地区建筑学,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探索出适合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新道路。

1 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1 能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以开发商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建筑后期运行的能源消耗问题。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可通过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升建筑自然通风能力,利用太阳能、综合能源系统,焚烧厨余垃圾提供热能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

1.2 生态建材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大量实践证明,生态建筑材料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源,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避免建筑、装饰材料对人体造成危害,故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生态建筑材料应用到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但与现代化目标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生态建筑材料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加大开发和推广力度,从而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转型。

1.3 废弃物处理方式有待优化

废弃物处理也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居住区在建设、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且部分废弃物无法循环利用,目前主要以焚烧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城市空间有限,废弃物又需要一定的分解时间,一味地进行焚烧和填埋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故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待优化,应合理地设置回收场地、回收设施和管理机制,向居民普及废弃物分类处理知识并进行积极引导,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 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1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的规划设计也应融入生态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居民的各类生活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中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将净化后的水资源用于居住区的绿植浇灌、路面清洁、消防补给等,从而实现居住区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节水目的;此外,还可采用雨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使用专门的雨水收集器收集雨水,将这部分水资源汇入中水系统,经中水系统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因地制宜地在居住区中建立中水和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不仅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自然资源,而且能降低生活用水成本,缓解用水压力,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2.2 公共设施配置

居住区的公共设施配置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应综合考虑社区及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与城市的规划建设相融合,避免重复建设。居住区的公共设施配置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调查居民的使用需求,体现对居民的关怀和尊重。对绿地设施而言,可结合居住区景观节点设置相应的特色绿化场地、小型绿地广场等,并充分考虑设施的可达性及可参与性;在对居住区的休闲娱乐设施进行配置时,应综合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和行为需求。休息座椅可结合园区商铺、绿化、水系等设置,并尽可能设置在树荫下,保证合理的间距,为居民提供人性化的日常休憩、交流场所(见图1)。儿童游乐设施应远离居民生活区设置,避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此外,还应配置一定数量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1 休息座椅设置(图片来源:作者自摄)1a 结合水系设置的休息座椅1b 结合绿化设置的休息座椅

2.3 植物配置

2.3.1 本土性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并非单纯的苗木选型过程,而是处理植物与环境、植物与道路、植物与建筑、植物自身之间关系的复杂过程。不仅应考虑植物的观赏性,而且应考虑植物的地域性,应尽量使用本土植物代替外来植物。首先,本土植物相对更易获取,可降低相应的种植成本;其次,本土植物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因环境变化而生病的几率较低,且相对于外来植物更易治疗,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此外,选用本土植物,可充分展现地域特色,体现居住区景观的地域性。注重植物的本土性不仅能有效降低绿化种植成本,而且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并形成良好的地域性特色景观。

2.3.2 艺术性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应讲求艺术性。①需从植物的色彩、气味、形态及花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充分了解其季节性变化特点,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保证居住区景观在各时节展现不同的情境和美感,使居民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赏,在满足居民艺术追求和审美需求的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②植物配置应有主次之分,避免植物种类过多、没有重点,给人杂乱无章之感,影响景观艺术性和观赏性;③可通过植物与水系的巧妙结合,增添植物的艺术性及观赏性(见图2);④植物配置讲求艺术性需建立在契合用地功能的基础上,设计时需充分了解用地性质,明确绿地功能和动静分区。

2 植物与水系的结合(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3.3 实用性

除本土性与艺术性外,居住区植物配置还应满足实用性要求,与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紧密结合,不仅可供其观赏,而且应具备改善居住区内环境质量的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等。所以居住区植物配置中常采用的桑树、银杏、茉莉、丁香、金银花等植物均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备一定的吸污、抗污、杀菌、调节功能。另外,应协调好植物与活动场地间的关系,既需关注植物的疏密程度,给植物留下相应的生长空间,又需充分保留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间及场地,不能本末倒置(见图3)。

3 植物与活动场地的结合(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4 交通系统规划

在交通规划方面,首先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交通模式,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既有益于居民的出行安全,又避免了汽车尾气对居住区环境造成污染。其次,应对主次出入口、室外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内部道路、自行车停放处及摩托车停放处等进行合理规划。室内外停车场在居住区交通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规划应从生态理念出发,保证居住区环境的和谐稳定,若规划得杂乱无章、不够合理,会影响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的整体性和体验感,还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内部道路进行规划时,需综合考虑各楼栋、场地的价值定位,合理分级设置,明确公共建筑与道路的关系,并控制好路网的远近疏密,保证居住区交通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2.5 生态文化建设

当前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坚持生态理念,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基于生态理念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是做好生态文化建设,依据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实现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及制度层面的生态转型,树立生态理念、倡导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建设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前,需对生态理念、生态文化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还应加强对生态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使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使生态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同时,应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引入生态理念,使用绿色、可循环的生态建筑材料,注重建筑的被动式设计,将生态文化深深融入其中。

3 结语

生态理念可将现代建筑技术与环境保护需求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居住区作为人们日常居住生活的场所,生态理念需贯穿其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需充分考察当地生态条件,结合居民的真实需求,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行人性化的公共设施配置,实现高质量的植物配置,采用科学的交通系统规划方式,开展全方位的生态文化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居环境更宜居、生态环境可持续。

猜你喜欢

废弃物规划设计居民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人本理念下机场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石器时代的居民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电子废弃物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