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AHP的南昌市“双评价”研究*

2022-08-24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叶长盛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湖区南昌市城镇

文/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张 驰 叶长盛

0 引言

在新时代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较以往更具战略性、可持续性,尤其在市县级层面更注重实施性。20世纪20年代初,生态学即提出承载力概念;20世纪40年代开始集中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及人口容量测算方面;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南《土地评价纲要》,主要集中于单项指标的评价。在双评价概念出现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多为“分割式”,二者关联性不强[1]。21世纪后开始探索国土空间研究[2-7],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为打破行政划分、明确重点区域提供了理论借鉴。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进一步明确以保护生态环境、挖掘资源本底条件为基础的规划目标。

本文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借助GIS与层次分析法,将单要素评价划分为两大类,即环境本底类和社会经济类,分别划定适宜生态、农业及城镇建设的空间,进一步丰富双评价在市级层面的理论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以平原为主,东南地势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总面积7399.36km2。全市境内江河纵横,主要河流包括赣江、抚河、锦江和潦河等。2017年南昌市行政区划包括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南昌市行政区划、水系分布、DE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Landsat 8 OLI_TIRS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气象、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分析平台、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南昌市统计年鉴(2018)》等;相关政策参考《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

2.2 研究方法

2.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指将与决策相关的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2.2.2 单要素和集成评价法

在双评价研究中,单要素评价表示单项指标在整个评价系统中的比重及作用;集成评价是指在单要素基础上,结合环境评价对区域地块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分级。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因子进行指标赋值(见表1,2),承载能力的评价结果中5,4,3,2,1分别代表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等级;适宜性评价结果3,2,1代表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表1 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因子体系

表2 南昌市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要素评价

3.1.1 环境本底类

南昌市地势平坦,90.45%的坡度在8°以内,西北部最高点为梅岭主峰洗药湖中的洗药坞,海拔841m,坡度较大,建设难度较高。结合湿地划分标准与南昌市土地利用分类,将河流、湖泊、滩地、沼泽作为自然湿地,共12.67hm2,占全市面积的17.12%;水田、水库作为人工湿地,共30.47hm2,占全市面积的41.16%;青山湖区生境质量和植被覆盖等级位列各区第一;湾里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指数最高。

3.1.2 社会经济类

西湖区古巷文化资源丰富,用地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达12926.15人/km2,为南昌市最高;青云谱区城镇化率达100%。南昌市交通便捷,呈南北向线状结构,交通层次分明,活动范围较大,方便人员参与多样化活动;旅游景点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空间密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减,北部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植被种类丰富,人为活动密集,景点缓冲区3000m以内覆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74%。

3.2 集成评价

3.2.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1)生态功能等级评价 新建区北部和湾里区中部较为敏感,基于单项指标评价,青山湖区和新建区整体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底,其空间格局呈集中式块状布局,短板为总体分布不均(见图1a)。

2)农业承载等级评价 结合单要素评价结果看,南昌市最适合农业生产的高等级承载区域主要分布于安义县东南部和进贤县东南部,整体农业耕作条件优良,具备一定的坡度、高程和土壤质地条件,占比5.54%(见图1b)。

3)城镇承载等级评价 城镇功能指向的承载规模高等级分布在青山湖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具备一定的坡度、高程条件,占比64.66%;中等及以下等级多在湾里区,占比18.59%(见图1c)。

1 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1a 生态功能等级评价1b 农业承载等级评价1c 城镇承载等级评价

3.2.2 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

1)生态保护等级评价 极重要保护区主要集中于湾里区、进贤县东南部、安义县南部,占比14.26%,破碎程度较低,具有生态保护价值;重要保护区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占比18.98%;一般区为西湖区、青云谱区、东湖区,生态保护等级低,生态系统人工属性突出,占比66.76%(见图2a)。

2)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南昌市农业生产适宜区主要划分为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占比分别为58.65%和24.18%。南昌县北部、新建区东北部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占比17.17%,可作为预留用地(见图2b)。

3)城镇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 适宜建设区集中在青山湖区、湾里区、西湖区、青云谱区,占比58.88%,作为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对该片区的人口和经济约束性较弱;一般适宜区占比38.06%;新建区东北部为不适宜区,占比为3.06%,可作为农业生产备选用地(见图2c)。

2 南昌市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2a 生态保护等级评价2b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2c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4 结语

本文基于GIS与层次分析法,通过研究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生态保护 由于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底,生态保护高等级地区主要集中于新建区和南昌县东北部,整体空间格局呈集中式块状布局,河网密布,生态优势显著,具有较高的生态发展潜力;中部地区生态保护等级低,多为人为密集活动场所,生态系统人工属性突出。今后规划工作应更注重保障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结合湿地生态廊道,以进贤县及新建区为优先保护对象。

2)农业生产 最适合农业生产的高等级承载区域主要分布于安义县东南部、进贤县东南部;农业生产适宜区集中在进贤县东南区域内。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革新及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应把重心调整到南昌县、新建区中部,充分利用南昌县传统农业优势。

3)城镇建设 城镇空间以中心区为核心,拥有疏散有致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密集的人口分布,整体空间格局较均衡。适宜建设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剩余可用空间集中于青云谱区、东湖区、西湖区及进贤县北部。生态环境对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约束性较弱,城镇空间发育和拓展潜力较大,在后续发展中应结合交通干线和基础设施向北部发展,在南北线上集聚城镇活力,提升联通能力。

猜你喜欢

西湖区南昌市城镇
模拟成真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要点
考了个大的
西湖区多所新学校(新校区) 将投入使用
另有原因
吃两个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双百工程”“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学生
西湖区:催生“史上最强”河道环境联合执法队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