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学科专业图书馆空间更新研究
——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2-08-24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馆内桌椅使用者

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李 艳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型逐渐转换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自主型,同时呈现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包括小组式、社交式、互动式、体验式等[1]。学科专业图书馆是高校达成教育目标,辅助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基地,高校学生尚处于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个体的行为需求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其在图书馆空间内的行为活动不再局限于单一类型,而需要更多的交往活动与公共活动。学科专业图书馆不同于综合性大型图书馆,具有规模小、使用面积有限、空间类型单一等先天缺陷,近年来面临逐渐消亡的威胁。学科专业图书馆对于其所服务的学院学生及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专业知识覆盖面、较前沿的技术资料及理论研究成果资料,其存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潜在的价值。因此,建设符合学生多样化行为类型并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学科专业图书馆空间尤为重要。

1 环境行为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即当人们身处不同环境时,就会接受刺激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而上述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人的内心需要,故行为与人的需求有直接联系。环境与人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环境既可以促使行为的产生,又可对其产生阻碍的作用[2]。同样,人作为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且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改变环境、创造环境。两者相互渗透,形成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3]。使用者在图书馆中发生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图书馆内的个体或群体在受到环境刺激或出于个人喜好、需求,主动或被动发生的一系列具有规律性、倾向性的活动。图书馆的空间环境对使用者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受物质环境、使用者行为类型、心理特征的影响,当了解到使用者所处的环境以及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特征,就可预测建筑环境与使用者行为之间的具体关系,揭示与之相关的心理需求,为高校学科专业图书馆空间设计提供依据。

2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现状调研

2.1 调研方法及过程

笔者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为调研对象,搜集并查阅与环境行为学、高校图书馆空间研究相关的资料,为之后进行实地调研奠定理论基础,并通过现场摄影、观察、绘制行为地图、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图书馆空间的使用状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践依据(见图1)。具体过程为笔者在2021年4月23日(工作日)及4月24日(休息日),分别选择9:30—11:30及15:30—17:30的时间段到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进行现场实地调研:①对现场情况进行观察并拍摄照片;②记录使用者在各空间节点内的分布特征,并将4次绘制的行为地图进行整合;③为更好地了解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笔者每天随机向图书馆内使用者发放提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45份,2天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1 图书馆入口(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2 调研结果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共有座位61个,桌椅布置可满足不同人群共同使用的需要,其中单人座位22个,2人桌椅8套,3人桌椅3套,6人桌椅1套,8人桌椅1套,书桌形状均为长方形或圆形,座椅为普通的4腿带靠背形式。原本用于研讨交流的6人桌椅和8人桌椅的空间虽相对独立,但因图书馆内部面积较小,动静分区不明确,导致馆内主要活动是自习、阅览,极少出现交流、讨论等行为,仅有少部分使用者在馆内浏览书籍(见图2)。图书馆内未设置休闲区及主题活动区,故环境十分安静,整体选用暖蜂蜜色调木质家具搭配黄色暖光照明和草绿色地面,共同营造明朗、温馨的氛围(见图3)。

2 使用者在图书馆内部的行为活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 图书馆内部环境(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通过交叉分析得出,倾向于学习型或交流型图书馆的使用者,多在馆内开展学习、阅览活动,少数在馆内开展休闲活动;倾向于休闲型或服务型图书馆的使用者,多在馆内开展休闲活动。调研得出,多数使用者希望在馆内设置休闲阅读区,部分使用者希望动静分区明确,在图书馆内设置可灵活讨论的空间。从行为地图可看出,使用者主要分布在建筑角落及围合面,由四周向中心数量逐渐减少。当不得不与陌生人共用一张书桌时,仅有少数使用者选择坐在其对面,多数使用者选择坐在其斜对面位置,以保持最远距离(见图4)。

4 图书馆使用者行为地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高校学科专业图书馆空间更新策略

通过对学生行为类型和心理需求的调研分析,结合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案例总结一般性规律,进而提出设计优化策略以重构空间要素,创造出更具活力且满足学生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学科专业图书馆空间。

3.1 合理设置适宜的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

心理学对个人空间的研究多强调使用者自身感受,而人类学对交际距离的研究则主要是关注人际交往时出现的问题。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对空间关系学和私人空间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人际交往的4种空间距离:①较为亲密的密切距离,范围为0~0.45m;②一般的个人距离,范围为0.45~1.20m;③较疏远的社会距离,范围为1.20~3.60m;④疏离的公共距离,范围为3.60~7.60m。不同的空间距离会带给个体不同程度的紧张感[4]。

在高校学科专业图书馆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使用者、组群对空间的要求各不相同,而不同的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行为活动,使用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决定着其交往的程度。图书馆中桌椅摆放的位置、朝向、距离就是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是否舒适的决定性因素。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若椅子并排放置,使用者就会呈现相互排斥的态势,产生社交离心,影响交谈发生;若椅子相对放置,产生社交向心,促使使用者相互交流[5]。椅子之间的距离同样影响人际交往情况,人们总趋向于离陌生人远一点,以满足内心的安全感。针对学科专业图书馆面积较小、内部使用情况复杂的情况,通过桌椅的摆放设置舒适的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在营造紧凑空间的同时,为使用者留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3.2 营造灵活组合的多样交往空间

高校学科专业图书馆空间具有非正式性特征,使用者多在馆内开展与阅览无关的行为活动,有人在交流讨论,有人在埋头学习,有人在休闲甚至休息,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使内部空间变得生动且具有活力。相较于传统图书馆空间,新型图书馆空间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利用有限的空间包容不同类型的行为活动,包容性会诱导使用者产生多种多样的行为模式。对于学科专业图书馆来说,其内部空间需满足不同类型的行为活动,要求馆内设施灵活布置,空间自由分隔,构成相互渗透、融合且自由灵活的空间形态,诱导不同心理需求的使用者开展不同类型的行为活动[6]。灵活组合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馆内空间利用率,形成集学习、交流和休闲于一体的多元、多义、多维的交互空间。

3.3 丰富空间层次,优化使用体验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内部分为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2个层次。当使用者处于既定空间环境时,心理上总有对私密性和安全感的需求,私密性活动多发生在人流量较少且具有一定围合感的场所[7]。调研发现,空间边界效应较为明显,使用者青睐开敞空间的边缘地带,尤其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四周,上述空间暴露较少且不影响其他人通行,同时还可看清周围环境,更易掌控和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8]。在未来的学科专业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可适当加强公共空间的私密性,设置丰富的空间层次,优化使用者的体验及感受。

4 结语

在各高校各专业争创一流的背景下,学科专业图书馆虽被忽视,但无形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学科专业图书馆使用的过程中,高校学生有公共与私密结合的心理需求,参与和交往的行为需求,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提出一系列空间更新策略,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空间体验、更佳的学习效果、更多的交流互动,为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及发展专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馆内桌椅使用者
高价办公桌椅让日本市长挨骂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岳阳楼记
角落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逛图书馆
抓拍神器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