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渝中小城市近郊乡村地区振兴路径探索
——以重庆市潼南区大佛坝-双江地区为例

2022-08-2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江潼南人居

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金 刚 陈 超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任 卿

0 引言

城市近郊乡村地区是指邻近城市中心区,在经济、社会、文化、交通等方面与城市关系紧密,且与乡村景观共存的区域[1]。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多以大城市中的乡村地区或资源型乡村地区为对象,围绕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乡村治理、产业兴旺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大城市中的乡村地区或资源型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川渝中小城市近郊乡村研究较少[2-7]。

我国城镇化增速在“十一五”期间年均提高1.39%,“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1.21%,“十三五”期间增速持续下降,2017年为1.17%,2019年为1.02%,城镇化增速持续减缓,川渝地区中小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在此背景下,城市近郊乡村地区保护与发展势弱,如何重塑川渝地区中小城市城乡关系,延续乡村景观风貌特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严格遵守3条控制线,为加强乡村地区的管控与指引,对城市近郊乡村地区展开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重庆市潼南区位于成渝交界地区,城区常住人口约30万,面积约30km2,是川渝地区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大佛坝-双江地区属于传统乡村地区,紧邻潼南城区西侧,规划范围约68.4km2,涉及17个社区/村,规划范围内农业空间占比约70%。研究以大佛坝-双江地区为例,探讨川渝地区中小城市近郊乡村的发展路径。

1 川渝地区中小城市近郊乡村地区发展现状

1.1 乡村景观环境保护意识弱

相较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城市周边乡村,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并存在如中小城市近郊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生产景观衰落、聚落特色消失等问题。实地调研大佛坝-双江地区得出,乡村地区呈人口外流和老龄化趋势,导致多数良田处于闲置状态,传统空间特色逐渐淡化。除乡村地区衰败外,部分城市近郊乡村规划忽视乡村特点,简单照搬城市空间形态,乡土环境被破坏,使乡村丧失了原本的活力与文化[8]。

1.2 产业置入需破解区位和市场弱势

乡村区位和市场有限,导致无法平衡重资产的主题乐园、商业小镇的投资回报,故不具备打造高端旅游产品的条件。运动式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对乡村资源也会造成破坏,此类非基于本地经营条件生长出来的产业类型对中小城市而言难以实现。大佛坝-双江地区以观光旅游为主,吸引力较弱,各景点可游玩时间低于2h,而重庆到潼南往返约需3h,旅游产品与时空距离尚不匹配,无法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城市近郊“新”与“旧”及“乡”与“城”的需求未实现良性互动,与大城市近郊乡村相比,中小城市近郊乡村作为未来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产业类型应具有根植性,体现差异化。

1.3 依靠乡村单独发力难以推动振兴发展

乡村地区缺少资本支撑,自下而上的自主转型实力不足。农家乐分布零散,品质较低,难以形成区域辐射和影响力。由于大城市已进入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城市与近郊乡村联系更紧密,乡村地区更易实现本地“城镇化”[9]。近年来,川渝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城乡双栖动力与城市近郊乡村地区自上而下的振兴动力较弱。因此,需结合中小城市近郊城乡边界模糊的特点,引入城市资本,利用“城伴乡”“乡依城”形成合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 川渝地区中小城市近郊乡村地区发展思路

2.1 强调保护绿水青山是根本

生态营建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如苏南乡村将生态营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福清市通过“景村融合”构建乡村有机系统[10-11]。川渝地区乡村地区提升乡村环境,需保护自然山水格局,构建林水田和谐的生境,保育鱼鸟栖息的生态绿野。同时彰显西南地区人居环境特色,重点关注林盘、丘陵聚落等,重塑坝区、丘区传统田园人居风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见图1,2)。

1 川渝地区传统林盘单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川渝地区传统坡顶林、坡下田、坡麓居的丘居单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推动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法国和美国通过农业政策、技术和人才支持,形成具有根植性的产业体系带动乡村成功转型[1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赋予乡村绿色转型发展动力,结合区域政策明确乡村主导产业方向,以园区型、集体型的高附加值农业推动,吸引技术人才,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主题化、高品质的体验式乡村农旅产品。后疫情时代,城市周边游、微度假兴起,中青年成为旅游消费主力军,更强调深度度假体验,乡村作为体验式旅游的载体,是实现农业多功能价值与游客多元体验需求对接的重要平台[13]。

2.3 城乡一体推动近郊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尊重乡村发展逻辑、塑造生产和生活融合的新空间,但乡村自主更新动力不足,因此需借助城市和平台的力量推动乡村建设。针对乡村地区空心化、缺乏活力等问题,为“原乡人”重新搭建乡土社会纽带,以完善公共空间和服务为抓手,增加适老化设施供给,提升乡村人居品质。通过土地整治盘活存量,腾挪创新创业空间,为“新乡人”提供空间保障,补充城市功能。依托城乡不同的空间特征,营造不同尺度、多样主题的空间场所,吸引不同类型人群,激活片区活力。强调政府和村民共同参与,如成都创新土地经营模式,组建“村、企、农三合一”合作社;合肥搭建“农创、乡创”平台;浙江开展乡村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等,均具有借鉴意义。

3 潼南大佛坝-双江乡村地区规划实践

3.1 生态筑基,梳理环境要素,提升乡愁风光环境吸引力

1)提升生态环境本底 大佛坝-双江地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滨河坪坝和低山丘陵相结合的地理格局造就了独具魅力的人居和动植物生境。规划通过重塑“江-坝-岭”的山水田园格局,提升自然环境本底的吸引力,具体包括保护以涪江为主脉的水系格局,丰富缓冲带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植被,划定岸线分区引导人为活动强度;恢复林水田和谐的坝区生境,识别并保护林盘单元作为坝区的生态斑块;彰显西南地区典型的低山丘陵特色,实施“丘麓形成景观簇群”“丘坡塑造景观界面”“丘顶构建景观眺望体系”3个策略,提升丘陵地区生态稳定性和环境景观性。

2)保护优质农业空间 规划基于第三次国土空间调查结果,优先识别并保护稳定耕地,梳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区域,明确大佛坝-双江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3)复现传统人居聚落 对于滨江坪坝的人居聚落,构筑水街林盘和田园林盘单元复现林围宅、路穿林、水环屋、田分散的坝区田园风光,凸显百里涪江第一坝的特色。浅丘地区人居聚落应延续传统坡顶林、坡下田、坡麓居的传统人居营建模式,营造6个浅丘人居单元,彰显滨河浅丘地区特色风貌(见图3,4)。

3 坪坝人居聚落示意

4 浅丘人居聚落示意

3.2 产业赋能,根植本底资源,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经济

1)拓展微度假旅居度假体验 为破解“有资源,没产品,有风景,没消费”等问题,大佛坝-双江地区以农旅为核心,围绕乡村、古色、禅修、康养四类主题,拓展体验旅游新业态,实现由单一观光游向多元化体验的休闲度假游转变。根据不同人群的旅游偏好特征,重点策划亲子家庭游、放松养心游、集体研学游等项目,满足周末度假或小长假短时度假需求,打造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力争在成渝地区旅游发展中脱颖而出(见图5)。

5 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2)融合文化交往功能 发挥紧邻城区的优势,借鉴长三角地区“水乡客厅”经验,布局乡村论坛、文化展演、教育基地和田园办公等空间。面向区域提供文化交往和创新服务,打造凝聚巴蜀意蕴的“文化客厅”,面向潼南补足城市文化服务短板,促进更多元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交往,让环境“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3.3 城乡一体,注重人居提升,营造现代田园新生活

1)营造“街区+小镇+村落”的空间场所 城镇地区打造多业态的步行街区,如大佛寺片区形成以茶禅静养功能为主的慢生活文化街区、双江古镇打造民俗文旅体验的古韵时光传统街区;乡村居民点集中地区建设田园小镇,如大佛坝的田野缤纷小镇、乐活水乡小镇,大佛岭的山地运动小镇、健康养生小镇;结合地形差异打造特色村落,梳理坪坝上散布的居民点形成林盘聚落单元,丘陵地区面向亲子家庭、康养老人、文艺创客等度假人群,提供丘居场所。

2)塑造系列乡村公共生活微空间 因乡村人口外流,故以集约高效的方式补足乡村公服短板,联合前进村、新生村、丰产村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兼具对外展示接待、对内交流与聚会的综合功能。同时,盘活存量空间,布局生产和办公研发场地,配建孵化设施、众创空间、物流仓储设施等,促进城乡大中小企业联动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3.4 协同发展,精细管控治理,注入乡村发展持续动力

1)建立联合开发新模式 改变传统由政府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构建“政府+公司+社区/村委会+农户”的多元模式。政府负责招商监管及土地供给,旅游开发公司融资建设、管理,增加社区/村委会协同组织,发动本地居民参与乡村地区建设、运营。通过土地、资本、组织模式的创新,激发乡村振兴内在驱动力,实现可持续运营。

2)共同缔造重塑乡村新生活 在潼南区政府领导下,在大佛坝-双江地区建立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和贴近农村实际的制度体系,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同时组建1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多专业跟进实施的专业队伍,形成政府、村民、专业联合团队及社会力量多方联动的共同缔造模式。

3)编制管控导则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大佛坝-双江地区结合自然地形、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划定4个管控传导单元,从底线管控、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发展、服务配套等方面明确核心管控内容,同时与潼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紧密衔接,双向反馈保护要求和发展诉求,使乡村规划成为新时代协同治理的蓝图工具。

4 结语

川渝中小城市近郊乡村面临资金保障不足、城镇化动力弱、建设管理相对缺乏等问题,从生态筑基、产业赋能、城乡一体、协同发展4个方面探讨中小城市近郊地区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以期对中小城市近郊乡村发展提供参考。目前,大佛坝-双江地区已被纳入潼南区涪江旅游度假区核心区,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将推动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

猜你喜欢

双江潼南人居
最美城市“绿化带”
潼南:城乡融合花绽放 高质量发展路通畅
潼南:“田间学校” 精准发力 助推中药材产 业兴旺
产品力时代,保利发展控股全面进阶健康美好人居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册亨双江镇:打造精品水果带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
世界人居日
李双江歌唱艺术50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李双江:“想不年轻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