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驳岸设计研究
——以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为例

2022-08-24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驳岸草坡水系

文/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姜 丽

1 城市公园驳岸形式及特点

在城市公园建设中,驳岸形式会对水系的景观形象产生直接影响[1]。依循空间层次和自然形式设计的驳岸可提供亲自然的景观体验,促进弹性景观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1.1 硬质型驳岸

为有效抵御洪涝灾害、保护堤岸、保持水土,常采用砖、砌体、混凝土等材料砌筑的硬质型驳岸将土地与水系隔断,而硬质型驳岸透气性和透水性差,阻碍水系与水岸间的交流,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无法发挥生态走廊的作用。

1.2 自然式驳岸

自然式驳岸是在保留原有水系岸线曲折形态的基础上,增强局部曲折感的驳岸形式。不规则的自然式驳岸可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泥沙沉积,还可结合其建设户外休闲活动的亲水空间,满足游客的亲水需求。自然式驳岸通常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植被、多孔混凝土等材料,保证水系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维护水系的生态弹性。例如具有植草功能的多孔混凝土砖作为可渗透性材料,其孔隙可为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土壤、营养和空气等。

2 项目概况

项目紧邻临夏市东郊公园1期,处于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中生态绿廊和大型生态绿心的交汇处,以南北两个生态绿心及生态绿廊为依托,自身轴线与城市景观轴线相呼应。公园内部注重多样化空间的营造,满足休闲、健身、休憩、购物、儿童游乐等功能需求的同时,利用场地高差形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打造优质的驳岸生态环境,使公园整体空间形态具有层次感和序列感,体现“关雎诗画,凤鸣河州”的设计主题(见图1)。

1 规划鸟瞰

3 设计原则

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1)为保证公园水系水质,实现水系循环流动,设计利用公园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使水系由西向东缓慢自流,并在东部最低点设循环泵,将景观水提升至西部最高点,实现公园内整体循环,同时为更好地维持水系水质,采用曝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系的复氧能力,抑制藻类生长,提高底泥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为底泥的生物降解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2]。

2)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驳岸的环境质量和防洪能力同样重要,故规划草坡入水驳岸、生态驳岸、砌石驳岸、直立式驳岸等不同形式的自然式驳岸,在此基础上进行可持续性亲水空间营造;自然式驳岸有利于形成可观赏、可游览、可参与的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公园的动静分区,使动态活动区的驳岸具有丰富游客体验和维护空间安全的作用,使静态活动区的驳岸做到有景可观。

3)利用生物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系植物群落的形成,采用水生、湿生与陆生植物混合种植的形式,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

3.2 资源共享原则

驳岸设计应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兼顾游客和自然的共同需求,打造良好的生态亲水空间,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目标[4]。亲水空间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水系是人与自然沟通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城市公园设计中,驳岸是最能体现资源共享、社会公平的公共空间。这要求驳岸设计做到公共开放、游客对水系空间的使用权平等。故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驳岸设计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供有趣、丰富、安全的活动空间,并局部配置小商品零售、景观构筑物等促进游客交流的场所。

4 设计方法

驳岸设计对水系的景观效果和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均有影响,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应使驳岸与水系形成连续景观,与环境协调,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的游憩空间。城市公园驳岸设计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在进行动态活动区的驳岸设计时,应采用具有高差变化和空间向心力的驳岸形式[5]。如生态驳岸可通过植物的种植形式增强空间围合感和向心力,提高安全系数。直立式驳岸采用硬质铺装,适合开展各种动态活动;在进行静态活动区的驳岸设计时,应选择坡度较缓的驳岸形式,如草坡入水驳岸和砌石驳岸,通过种植形态丰富的水生植物增强驳岸的观赏性。

2)驳岸设计应注重亲水空间的营造,通过水景的自然属性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可结合驳岸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空间,体现资源共享原则。其中驳岸的坡度设计对亲水空间的共享性和可达性影响颇大,坡度较大的驳岸不利于人们到达并开展亲水活动,因此,可设计水上木栈道和观景平台等减缓坡度。

3)驳岸设计应注重水生植物与灌木、乔木的搭配,并考虑植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就北方地区而言,在驳岸周边种植乔木可在夏季起到遮荫纳凉的作用,种植芦苇可在冬季呈现良好的景观效果。

因此,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驳岸设计结合不同的活动需求,建立集观赏性、生态性、文化性、科普性于一体的多层次驳岸体系,不同的驳岸形式因地制宜地设置在公园内,主要包括草坡入水驳岸、生态驳岸、砌石驳岸和直立式驳岸等。

4.1 休闲运动区——草坡入水驳岸

草坡入水驳岸适用于水面较为开阔或水系坡度较缓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观赏性[6]。草坡入水驳岸有简约的风格和意境,可营造出自然简洁的水系景观,具有涵蓄水分、净化水源、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可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驳岸草丛可为昆虫和鸟类的觅食、繁衍提供空间,使其成为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相比植物丰富茂密的驳岸,草坡入水驳岸植物的生命特征更为重要,不仅能避免破败的景象出现,而且能为极简的空间意境提供素材。因此,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的休闲运动区采用草坡入水驳岸。

4.2 湿地保育区——生态驳岸

湿地保育区采用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丰富的高差变化和有层次的水生植物配置,包含自然草坡区、挺水植物种植区和鸟栖桩。自然草坡区设于驳岸与浅水区交界处,紧邻水系并延伸至陆地,通过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带种植地域性水生植物,展现了本土植物特征,植物多样的形态、轮廓和色彩使得水系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挺水植物种植区位于浅水区,植物配置合理有序,除地形、日照、湿度、植物生长习性外,还充分考虑了季节性水位变化和水岸线特征,充分协调周围环境。植物配置采用多层复合结构,重点体现水生植物的多样性,给游客带来回归自然的感受,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还可净化水质并保持水质稳定;鸟栖桩设于挺水植物种植区前方的水系中,增加了场地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3 观光休闲区——砌石驳岸

除良好的观赏性,砌石驳岸还具有稳固泥沙、保护水质、固堤护岸的作用。为营造水石相映的景观效果,综合考虑水系宽度及深度条件,公园的观光休闲区采用砌石驳岸,驳岸设置于场地东侧连通现有水系。大小不同的自然石块通过水泥砂浆牢牢固定在常水位以下,形成层次清晰、虚实相间、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空间形态,交错放置的石块间留有适当的缝隙种植挺水植物,增加了水景的观赏性。常水位以上筑一定坡度的土堤,并种植水生植物。

4.4 游客服务区——直立式驳岸

受水面和地面高差较大的现状条件限制,公园的游客服务区沿水系设置直立式驳岸,一方面使河道景观更加整洁美观;另一方面,自然软质的湿地不适合户外活动的开展,直立式驳岸便于游客开展各类娱乐活动和观赏水景(见图2)。

2 直立式驳岸效果

5 结语

驳岸作为连接城市蓝绿生态系统的过渡空间,在公园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驳岸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共享原则,以休闲和观赏活动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使用者需求,结合公园的观赏性、生态性、文化性和科普性,采用草坡入水驳岸、生态驳岸、砌石驳岸和直立式驳岸4种形式串联所有功能区。通过形式把控、高差设计、植物配置等方式,促进水系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并通过景观、生态、体验融合设计,促进游客与公园水系景观的互动。

猜你喜欢

驳岸草坡水系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佩奇公主”的破洞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安慰
致白发
城市内湖驳岸景观照明设计探讨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