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名校景观改造研究
——以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为例

2022-08-24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乜志颖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木桥协和景观

文/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毕 聪 乜志颖 徐 力

0 引言

在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社会各优质资源不断向教育倾斜,校园建设也面临亟待更新与整治的情况。校园环境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校园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学生品格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全校师生休憩、活动、交流的重要场所。

历史名校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校园环境景观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对于历史名校的景观改造,既要继承原有校园景观规划布局,又要运用现代景观方法使各校园景观要素得到升华。

1 改造契机与景观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以下简称潞河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创办于1867年。最早为通州城北的潞河男塾,后发展为包含一所神学院的潞河书院。1895年,移址扩建;1900年迁入现址重建;1918年,大学部迁出组建燕京大学,中斋部仍在通州原址,史称私立潞河中学;1951年,成为公立完全学校;之后又经历了变名;1988年恢复潞河中学校名。

潞河中学校园占地面积23万m2,校园内整体建筑风格古朴独特,灰楼拱窗,具有典型民国时期的近代折衷主义风格。校园内风景优美,古树参天,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漫步校园仿佛置身一幅优美的民国历史画卷。但近年来,出现校园基础设施老化、湖区景观效果不佳、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校园景观环境受到较严重影响。

近年来,诸多城市降雨强度、降雨频率大幅增加,城市低洼地区积水严重,对城市交通及运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及排水系统的标准成为解决积水问题的有效措施。北京市通州区政府也陆续对立交雨水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潞河中学东侧紧邻通州区新华南路雨水泵站,该雨水泵站需升级新建1座容积14000m3地下调水池,调水池新建在潞河中学协和湖下,需对协和湖抽干深挖,施工完毕后再原貌复原。

由于湖岸与道路距离较近,湖岸边缺少围栏等安全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湖区基础设施老化,湖底未做防渗处理,湖区长期存在渗水问题。湖岸单调,多为浆砌片石或木桩,湖面较大,缺少水生植物,湖区整体景观效果不佳。另外,因风雨侵蚀等原因,湖区内原有木桥均已破旧或损毁,使原有道路截断,影响通行;部分木桥破旧,桥面承载力严重下降,对师生通行构成安全威胁(见图1)。

1 协和湖改造前

校园内景观小品、喷灌设施、景观灯具、景观音响等设施不完善,并且现有设施因长年使用、保护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出现老化、损坏等情况。

2 改造原则与设计方法

2.1 塑造人文校园——彰显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的体现,是其传承文化内涵、地域特点和自身发展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潞河中学作为一所经历一个半世纪漫长岁月延续至今的历史名校,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浓郁的现代学府氛围。校园景观改造设计应匹配校园定位及规划理念,传承校园历史文脉,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重点塑造高颜值、高品质文化校园,打造校园形象名片。

2.2 营造绿色校园——生态优先

校园景观设计要坚持生态优先,充分考虑并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努力营造校园内的“绿色氛围”,保证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延续性。

首先,校园环境设计要注重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其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及自身发展特色,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及对原始生态的破坏;其次,植物配置要遵循适地适树、合理搭配原则,利用校园内现有树种及本土植物,改善并提升校园绿地景观品质,营造蕴含意境美、文化美的绿色校园生态景观。

2.3 造就育人校园——以人为本

潞河中学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潞河人”为具体培养目标。故潞河中学校园景观环境改造也要本着“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感受。通过适宜的尺度和风景设计、科学的布局、合理的植物搭配,打造不同尺度的休闲活动场所,以多样、有趣的景观空间鼓励学生及师生之间的户外交流、空间体验和多元化的行为。

3 改造成果与设计表现

3.1 协和湖改造

潞河中学作为历史名校,协和湖是校园中唯一的一处拥有独立湖面的生态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块宝地。协和湖的改造充分尊重其历史文化内涵,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并运用现代化景观技术,使其整体景观得到提升。

通过湖岸置石、植物搭配等造景手法,将协和湖驳岸打造成具有传统美感、一步一景的景观链条,并在改造后提升驳岸安全级别。在协和湖东、西、南3个方向的重要景观节点处,强化湖岸置石表现,形成置石假山,并将湖水引流至假山上,从假山顶部流下,用瀑布表现水源头。在协和湖近岸及浅水区增加荷花、睡莲、菖蒲、水葱等传统水生植物栽植,提高水体自净化能力,提升协和湖水体水质(见图2)。在进行湖底清淤的同时,采用膨润防水毯等成熟的现代景观技术对湖底进行生态防水处理,有效防止湖水渗漏。

2 协和湖改造后

3.2 周边绿地改造

通过对周边绿地的修复改造,营造整洁、大气的校园环境,梳理原有树木,去除死树坏树,并修剪枝条凌乱的树木,增加林下层次、林间园路及地被花卉。

园路的设计充分考虑与自然的融合,面层材料使用青石板等天然石材,园路造型结合湖岸采用具有流动感的曲线,并在局部地区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在园路相交节点处增加置石、孤植景观树等景观元素,增强园路起始感。

在周边绿地靠近湖岸一侧增设天然环保防腐木围栏,采用巴劳木木桩铁链连接形式。围栏的位置并非死板地与湖岸距离保持一致,而是结合具体位置的景观环境,设置在岸边、路旁或绿地中间。灵动飘逸的围栏走向流线与周围景观环境有机融合,使围栏成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

周围绿地植物种植改造时充分保留校园原有植物,但在重要的景观节点处增加玉兰、樱花、碧桃、海棠、榆叶梅、月季、连翘、紫薇等中国传统赏花植物。所有林下空地均铺装冷季型草坪,同时采用二月兰、大花萱草、玉簪等地被开花植物打破大面积草坪的呆板之气,使校园环境充满生机(见图3)。

3 改造后的周边绿地

3.3 桥梁改造

协和湖上有2座木桥和1座石桥,其中1座木桥已完全损坏,另一座木桥和石桥年久失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此,3座桥梁均采用原址重建的改造策略。

木桥修缮采用天然防腐木巴劳木作为桥梁建筑材料,其具有色泽、纹理优美、坚固耐用、免维护等特点,与自然生态环境搭配非常和谐。为与自然的湖岸、曲线的园路、流动的围栏相呼应,在木桥造型设计上选择拱桥形式,如图4所示。

4 改造后的木桥

石桥修缮基本保持了原有桥梁的结构造型,结合校园整体景观,桥身贴面颜色改为更接近湖岸置石的黄灰色;桥面栏杆采用中国传统石桥的栏杆造型,并在桥头柱头设置石狮子。

3.4 景观设备改造

1)改变原有浇水方式,增设绿地喷灌及浇灌系统,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植物成活率,并节约长期维护成本。

2)增设景观照明灯、室外音响、安全监控等设备,提高校园内部安全性及便捷性。

3)幽美的校园是在校师生重要的休息、学习场所,在校师生是校园景观的主体,指示牌、休闲座椅、垃圾箱等设施的设置可使在校师生更加自如地享用校园景观(见图5)。

5 改造后的景观设备

4 结语

历史场所的改造,一方面要弥补现状的不足;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强化场地的历史文脉意义。潞河中学校园历史悠久,散置的教研建筑以协和湖为中心半环绕分布,有着向心之势,协和湖犹如心脏,是潞河中学的风水宝地,改造前在功能上已不能满足安全、生态的需求,从美学角度也需要通过改造适应现阶段的需求。在此次改造中,通过协调场地的各种矛盾和限制条件,发挥风景园林在建设中的综合效益,最终落成一个生态良好、文化丰富的山水校园。

校园是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能陶冶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也能成为校园建设的一大亮点。历史名校景观改造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文化内涵、历史积淀、自然生态、人文关怀等要素,只有通过景观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各司其职、相得益彰,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历史名校的景观更具生命力,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木桥协和景观
竹筷木桥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The reform and applic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景观平面图》
Single-Log独木桥
不达彼岸
协和搬家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