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怀之宿
——京郊某传统村落民宿折衷设计

2022-08-24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志翔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7期
关键词:建筑师民宿建筑

文/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志翔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胡文娜

0 引言

在完成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59号民宿设计之际,某电视栏目建筑师改造甘肃农民住宅节目引发网友热评,很多网友言辞激烈直指形式和功能之辩,认为农民住房不是建筑师“自嗨”和艺术展现的工具。建筑师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也引起笔者沉思:如何才能恰当地完成一个古村民宿设计?2021年笔者与几位建筑师尝试在门头沟爨柏景区进行乡建改造工作,其中黄岭西村59号院用地的建筑设计既需满足传统村落规划要求,又要面向社会客群,让民宿具备竞争经营价值。建筑师不嫌其“小”谋求自在生成的“侘寂”*风格,从院落空间体验和入住预期两方面着手进行了全过程设计和建设。

1 古村民宿定位

黄岭西村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下辖村,村内很多乡舍民宿是承载三百年历史文化的建筑遗产。依照古村保护规划,建设用地的原有旧民宅定义为拆除更新类建筑,经村镇政府批准同意建设新民宿。黄岭西村为典型的山地村落,在群山环抱的谷底是“人”字形村内干道。曲径向西到村尾是59号院人家。该院内原为村民自建瓦房,背靠山坳,年久失修(见图1)。原住居民全家已搬到北京市区居住,建筑师与其协议重建新宅作为民宿经营,受到所在村镇政府“门头沟小院+”政策的支持。

1 原自建瓦房实景

1.1 新建筑与古村落

民宿选址时靠近村尾,设计试图建设一座与古村建筑群落肌理融合的新建筑。民宿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既满足年轻人喜欢体验的期待,又为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所接受的折衷方案。针对传统村落度假旅游和年轻人感受自然、调剂生活的定位,设计兼顾新空间塑造、功能适应、多使用主体、传统村落保护、技术措施等要素。除了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外,建筑本身融于外部山石丛林之中,城市中不能享受的自然风光恰是这座民宿的体验价值(见图2)。

2 新建民宿远景

1.2 新场所与古园林

利用原址周边的山石环境,运用中国古代园林造园手法围蔽、分隔建筑空间,形成3个不同景色的院落,并使建筑与自然融合。西北方位是以硬朗山岩为主题的“石坚院”。东北方位由原有毛石挡墙和建筑围合成“玉树院”,仅以一池一树为景,花果兼备的石榴树和树旁泡池相映成趣。正南方是聚会活动的大庭院,以水池与碎石图案的硬质铺装为主题,讲究有山有水,对面佛靠山正好倒映在水池中。3个庭院形成自然园和人工园的并置融合(见图3)。新建民宿注重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的关系,使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相融合,形成建筑内外景观的视觉交互,形成看与被看、内外渗透的体验。玻璃窗框景的运用,使空间与视觉流畅,隔而不绝。空间上相互渗透,其场所感由建筑和园林共同塑造。新建筑和新场所应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借景、对景、框景、漏景、叠石、封隅等手法,借“生境”作“画境”求“意境”是创作境界的不懈追求。

3 院落3a 正院3b 石坚院3c 玉树院

1.3 新主题与原场景

民宿除需满足游客住宿需求外,更应有主题体验,以提升类酒店产品的价值和服务附加值。考虑年轻客群的需求,如星空泡池、聚餐烧烤、大屏电竞、玫瑰花园等元素引发建筑场所感的设计,以符合其功能定位,在大山场景中增加独特的差异化体验。村落原有的景点“靠山佛”流传着一句地方歌谣“靠山佛,佛靠山,世世代代保平安”,佛是原场景,在新建筑室内仰望靠山佛是设计者给出的新主题:云梯人常行,望佛禅就在(见图4)。西侧配房的上人屋面是山间聚餐的场景,一部钢梯引导住客上平台就餐,亲朋好友欢聚桌边,一圈玻璃栏板使边界消隐,突出山前空中聚会的意境(见图5)。室内外布置两个不同风格的泡池,其室内的冲浪泡池关注私密性,强调由内向外的框景。室外的原石泡池注重情调,突出树下惬意,自在景中。

4 由阁楼天窗望“靠山佛”

5 屋顶平台与室内泡池

2 建筑立意与建设要素

通过全过程设计和施工过程参与,民宿作为较小规模的投资建设项目有其地域性建设特点,“兵团式”工程队的“作战”手段不如“农民工队”更适合此类小型民房建设。总结59号院建造过程的关键技术要素,希为后来的民宿建设者提供参考。

2.1 建筑设计意象

山居民宿以“山”为意最合适:甲骨文中山就是一个三角形意象。村庄规划要求房屋主体为坡屋顶形式,灰砖灰瓦,不突破原有场地边界。简洁纯粹的坡屋顶悬山出檐作为面向道路的主立面,以后山为衬托,符号化的建筑形象既是现代建筑宣言,又是对传统村落双坡灰瓦屋面的映射,是建筑形式在规划导则控制下的折衷(见图6)。为使新建筑具有更多的空间变化,设计较原布局减少建筑占地面积,相应增加了庭院面积和一部分建筑夹层面积,以换取更多使用功能和空间特色。

6 民宿临街外立面

2.2 建筑设计要点

1)建设标准 符合传统村落规划要求的门头沟精品民宿小院,注重差异化入住体验。

2)场地总平面 宅基地范围除了土地凭证外更多是村民间常年约定的边界,与周边村民协商后书面确定,采用无人机数字测绘技术获取用地的主要高程坐标和复杂地形的主要控制线。

3)功能分区 内外院分区,保证每间住房均有独立后花园,外院是公共活动区。以通高书架为隔断设公共前厅(见图7),折叠门开闭保证室内外空间流动,呈现多种功能体验。

7 门厅书架

4)平面布置 受面积制约,村民宅院可适当开拓阁楼空间,增加居住趣味性(见图8)。尽量挖掘室外庭院空间,借鉴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小中见大。卧室平面简洁,适当增加酒店泡浴功能面积。

8 庭院水池与屋后山地平台8a 庭院水池8b 屋后山地平台

5)立面形象 重视村庄建筑群落特征,符合村庄规划设计导则要求。

6)景观设计 借鉴传统造园手法,有山景、水景、盆景、树景;综合考虑远景、近景、微景观设计。

7)场地设计 在山村一般要考虑泄洪排水,结合步道、明沟、暗管充分考虑雨季洪涝隐患。山村道路条件受限,多采用人工背土方而无法使用小型挖掘机,建设成本和难度陡增。

8)结构形式 村庄建设砖瓦房最常见,施工人工成本趋高,除非采用传统建筑工艺的夯土墙、木结构等。为控制建设周期和效果,综合考量装配式钢结构和局部预制化施工,更有利于实现一些特色空间形式。

9)水暖电设备 农村建房往往重视土建工程,而水暖电节能优化设计更关乎日常运营,综合考量使用较为先进的设备更利于节能环保,例如空气源热泵、电伴热带的延时器、太阳能设施(热水器、照明、监控等);为保证用水压力尽量设置增压泵和热水系统循环泵。

10)消防安全 强调按建筑防火规范设计,注重选择A级防火材料,每个室外庭院保证有1个室外用水龙头。

11)建筑构造针对性措施 北方民居灰瓦屋面多有渗漏现象,采用仿古一体瓦防水效果较好;坡屋顶电动开启的天窗与瓦片交接处设置金属导水槽,隔绝雨水渗入通路;北方冬季隔汽层会产生大量冷凝水,需设导水通路和排水孔;庭院内水路要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局部露于地表的管路要进行保温处理和缠绕伴热带;墙体进线洞口要注意封堵和美化。

12)冬季施工关键点 ①冬季砌筑水泥要按照1∶8的比例添加防冻剂;②鱼池采用抗渗结晶水泥做底层+2层丙纶布防水+K11防水涂料做法,不能低于0℃施工;③冬季铺砖易有空鼓脱落和起翘现象,北方民宿土建工程要谨慎选择施工时间。

13)民宿舒适性设计 新建筑较左邻右舍注重建筑技术及工艺的节能措施,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惰性好的保温板+密闭门窗、屋顶玻璃天窗的温室效应等。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山区,室内温度调控在18~24℃。北京气候冬冷夏热,冬季被动式太阳房设计可有效提高室内温度。空气能热泵最佳电热转化率可达80%,作为地暖热源,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好。精品民宿具备类似星级酒店的居住感受,匹配某些有特色的室外环境,折衷以适之是民宿生命力所在。

3 古村民宿的精神价值

路易斯·巴拉干认为:没有实现静谧的建筑师,在他精神层面的创造中是失败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先生认为:“思想和感性的分裂造成建筑中人性的丧失及建筑师灵魂的丧失。在现实建筑中,已很难闻到精神的味道了。”王澍试图传达的意思是建筑不是冰冷的砖瓦,而应能给使用者以享用的感觉和专属的情感反馈。

3.1 自我——居家感,非酒店之疏离

建筑师设计建筑之余要兼顾住宿者的感受,来到距北京市区60km的西部山区住宿休闲,不应是住酒店的例行“公”事,更多体验的是私人空间感受。无论是园林和村落,还是别墅和瓦房,建筑的空间形态孕育出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精神观念。居其屋,最终是一种精神感受:每个家庭装修各有不同,是映射房主自己心里“家”的样子。建筑是生活价值和舒适度的自主判断,因此民宿设计应着眼于更多住宿者认可的家园模样。

3.2 自在——流动感,非空间之隔离

59号院新建民宿是建筑师的“自宅”,反映了建筑师如家的情怀所在。建筑体量虽小,取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巧,小中见大。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提倡的流动空间提供了各种空间体验的偶然性。民宿内除了酒店住宿休息和沐浴功能,每个房间均设计了一个相邻的内院可观景和推门出入,如同自家小院,孩子们高兴起来内外穿行,上下蹦跳。阁楼上一排书架、一张书桌,片刻的自我独享如同自家的安详。室外屋顶平台配有天幕帐篷是聚会的公共空间,家庭成员围坐在平台上乘凉观景、烧烤聚餐,置身自家悠然看“南山”。山村的建筑应该在看与被看之间找到自己舒服的“姿势”。

3.3 自由——适合感,非城村之距离

“躺平”是时下流行语,独自躺在松软的床上看天幕繁星,融入星辰大海是现代都市人奢求的浪漫。与爱人,与小孩,开启电动天窗,萤火之光飞入怀中是亲近自然的静谧与惬意。登后山平台远眺群山或坐在摇椅上在鱼池旁看光影变幻、鱼翔浅底是归于自然的自由。对于设计者,胡适先生说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设计之初的现代主义手法、乡土主义思路、历史主义氛围、表现主义等,从草图设计开始到面对建成的小院中的一切,建筑精神的“自由”正是各种现场条件的折衷。村民施工已然多挑了一个檐,索性就把木围栏嵌在檐下,建设者总能发现适合的状态,建民宿的自由是尽量追求完美而最终又能接受不完美的生活。

4 结语

建设一座精品民宿知易行难,难在用心创造生活的亮点以寻找良好的用户体验。围绕一个主题功能,由建筑师设计一座民宿更有设计者的情怀融入其中,定是千人千象。乡村振兴工作中借力于民宿与村庄生产生活的交流,承载着建设者的个人情怀,激发了差异化的产品进入市场,这也是民宿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之源。

*“侘寂”一词源于宋代的道教,后传入佛教禅宗;南宋时期禅宗思想影响日本哲学和美学文化,表现为朴素极简的风格;运用到设计中意在体现“禅的氛围”,强调不完美中发现美的表现

猜你喜欢

建筑师民宿建筑
孪生院子民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黄健美 艺商结合催生“网红”民宿
小小建筑师
你是民宿达人吗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