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致知

2022-08-22黄溪瑶北京林业大学

大学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蓝孔雀绿孔雀孔雀东南飞

文/黄溪瑶(北京林业大学)

我和北林博物馆的故事,开始于2019年的秋天。那时刚来到北林,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参加新生入学教育,其中一项就是参观博物馆。

初识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同专业的学长担任我们的讲解员。进入一层哺乳动物展厅时,映入眼帘的就是整整齐齐的一排“鹿”。老实说,我对动物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我只能用“鹿”这个字来描述它们。我以为这部分的参观会跟我想象中的一样简单——介绍一下鹿的品种、生活习性,但没想到就是学长对这部分的讲解,为我打开了动物世界的大门——原来所有鹿幼年时身上都有斑点,但只有梅花鹿的斑点会伴随其一生;原来麋鹿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种,是我们失而复得的回归动物;我知道了我们平时入药的鹿茸、鹿鞭来自人工饲养的马鹿;还知道了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雌雄都长有角……这是我爱上各种动物的开始,也是我爱上北林博物馆的开始。

参观结束,在得知我们有机会加入银蝶志愿服务团、成为一名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后,我迫不及待地提交了招新报名表。

作为一个小萌新,第一次来博物馆值班,我就接到了讲解任务。那次来参观的是北京植物园的老师,参观中,他们边听我讲,边和我交流他们与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这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博物馆讲解员不仅仅是向观众进行单向的科普知识输出,还要与观众们进行互动交流。这也是我们丰富阅历,提升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且不得不说,来林博参观的观众不乏各个领域的专家,即使是林大附小的小朋友来参观,也会兴奋地跟你描述他在《科学画报》上看到过的某个不常见的小动物。

在这里,知识的获取真的是永无止境的。

机遇

在大二上学期,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讲解比赛——全国高校博物馆讲解案例展示。那时我初生牛犊不怕虎,选择讲博物馆三层的“绿孔雀”标本。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我们古代“凤凰”的原型动物,但全球野生绿孔雀仅剩500只左右。讲解的目的不止是向观众介绍知识,还要传达保护自然的理念,所以在讲解稿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不光重视内容的真实性,还重视教育引导性,不光重视科学性,还考虑到了语言的通俗化。由于目前绿孔雀在我国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适宜它们生存的自然栖息地碎片化严重,所以我们选择用“孔雀东南飞,何时不徘徊”作为题目,由我国古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切入,既向观众说明“绿孔雀”是自古就在我国生活的孔雀类型,又表达了我们希望为绿孔雀重建生态家园的美好愿望。为了使讲解内容适合科普,我们还联系到北京自然博物馆从事绿孔雀相关研究的研究员,一同进行讲解稿的修改。最终,在大家鼎力相助下,我成功晋级了复赛,并最终拿到了我的第一个讲解比赛奖项。

我参加的第二个讲解比赛是“全国林业与草原科普讲解大赛”,这次同台竞技的选手是来自各个林草单位的讲解员。此次我选择讲解的内容是“蓑羽鹤的中国精神”。蓑羽鹤虽然是所有鹤中最小的一种,但就是这样小小的身躯,竟然可以飞越珠穆朗玛峰。从它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登山队的影子,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是蓑羽鹤的精神,也是中国登山队的精神。幸运的是,我再一次进入了复赛,而且是当中唯一一个学生讲解员。复赛的地点正好在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东道主,我竟然抽到了第一个上台。

比赛除了自己准备的讲解内容外,还有1分钟随机命题讲解环节。我抽到的图片是“黄河”,本来作为林业大学学生,“黄河”这个话题应该信手拈来,但面对报告厅里坐满的观众以及前排拿着评分表的评委,我竟然只磕磕巴巴地讲了两句话,就匆匆结束了。

之后上台的选手除了有精美的辅助视频图片,面对不熟悉的随机命题,他们也能讲出很多有趣的内容。评委老师在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讲解员,不应该只局限于了解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内容,应该各种领域都有所涉猎。”这句话我一直记得。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许多事情在探索深度的同时,也需要找寻广度。

挑战

在北林博物馆做志愿讲解的3年时光,除了带给我满足感、成就感以外,还带给我许多锻炼的机会,做林博科普短视频开发,就是其中一个。

2021年7月初,我们正式开始了第一个系列《黄河流域湿地旗舰鸟类》系列科普视频制作。受到快手平台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邀请,我们为7.29全球老虎日拍摄了东北虎、华南虎两个虎类视频,视频获得了5.9万的播放量,成了爆款视频,也为我们的快手账号积累了第一批观众粉丝。其实视频发布后,我们并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直到上传下一期视频时,登录之后才发现粉丝数量激增,播放量达到了5位数。受到各界关注,我们开心的同时,也有些担忧,害怕之后的各类视频内容不契合大众口味,也担心之后的视频质量达不到观众的心理预期。不过后来,这些担忧也都化作了动力,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做出更有趣的科普短视频。

在我们发布的所有科普短视频系列中,我最喜欢的是“北林银蝶值班室茶话会”系列,这部分主要以情景剧的形式带入,讲述一些动植物的趣闻轶事。这样的创作既要确保知识的趣味性,又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视频中的出镜人员还要讲得好玩、吸引观众。

做志愿讲解员的3年,我从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自然哲理使我受用终生,这是我大学期间坚持最久的事儿,也是做过最有意义的事儿。

“孔雀东南飞,何时不徘徊”——本土明星绿孔雀

比赛讲解稿Ⅰ

大家好,我是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讲解员黄溪瑶。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我国古代乐府双壁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以孔雀起兴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凄美爱情做了最好的注脚。那么这里的孔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它就是我身后的绿孔雀。

绿孔雀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生物,雄鸟的“覆羽”可以达到一米多,开屏时美得令人窒息,就连一贯以严谨客观著称的《中国动物志》,都用“华丽无比,殊形艳丽”这样的辞藻来形容绿孔雀。绿孔雀是我们已知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顾名思义,它身上的羽毛以绿色为主。它的头上直直地耸立着簇形羽冠,仿佛古代男子梳起的发髻;它的脸颊还有一片亮丽的黄色,犹如云霞;颈部和胸部上的羽毛都是鳞片状的,好似龙鳞,故而我国古人还称它为“龙鸟”。这样美丽的绿孔雀早在5000~6000年前就已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自古就被人们视为是吉祥神鸟,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图腾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是我国古代凤凰的原型动物之一。但如今,绿孔雀的数量十分稀少,几近灭绝,我国仅在云南部分地区有分布,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它的数量也仅仅只剩260只左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本土明星绿孔雀变得如此稀少呢?

首先是因为蓝孔雀的引进。蓝孔雀不是我国的原生种,是印度的国鸟,也是最早被人类驯养的观赏鸟类之一。它们性格活泼不怕人,适应能力也很强。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量引进蓝孔雀,由于缺乏保护意识,蓝孔雀和绿孔雀不断杂交,纯种的绿孔雀越来越少。譬如我身后的绿孔雀,仔细观察它的羽冠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簇形,而是有着明显蓝孔雀特征的扇形,它是一只杂交孔雀。蓝孔雀出色的繁殖能力让我们本土的绿孔雀逐步边缘化,也使绿孔雀的数量渐渐减少。

其次,是人类的猎杀。绿孔雀一直以来就是家喻户晓的珍禽,它的羽毛和肉是极为珍贵的野生动物产品,所以遭到偷猎者的大量捕杀。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绿孔雀栖息地的丧失。绿孔雀生活在河谷季雨林地区,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且生性胆小不喜亲近人类。但人们在这些地区不断开发,破坏植被,这些属于绿孔雀最后的栖息地如今也变得岌岌可危。

中国最后的两百多只绿孔雀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绿孔雀何时才能找到家园,不再徘徊,仍需我们不断努力。

蓑羽鹤的中国精神

现在大家看到的短片,是电影《攀登者》中的开场画面。这些鸟儿正在进行着号称“地球上最艰难的迁徙”——飞跃珠穆朗玛峰。这些正在向世界屋脊发起挑战的鸟儿,就是我今天讲解的主角——蓑羽鹤。

蓑羽鹤是被列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二级保护动物。在世界现存的15种鹤中,蓑羽鹤是体型最小的一种。它不仅个子小,还有非常独特的极具辨识度的外貌特征。今天我们将蓑羽鹤标本带到了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身体大部分呈蓝灰色,头、颈、胸部为黑色,眼后有一簇白色的细羽向后延伸,蓬松分垂,犹如蓑翁的披发,故而被称作“蓑羽鹤”。因其体型娇小玲珑、举止娴雅、性情羞怯温柔,如闺中小姐,所以人们还称它为“闺秀鹤”。

蓑羽鹤在我国的繁殖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等地,但它的越冬地却在印度次大陆。每年冬天,蓑羽鹤都会进行这场“最艰难的迁徙”。最新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达8848.86米,在这世界的屋脊,蓑羽鹤勇敢无畏,一次又一次地向珠峰发起挑战。鹤群在头鹤的带领下,靠上升的气流帮助自己飞得更高。它们的队形也根据气流“一”字形、“V”字型变换,以减少空气阻力。为了避免强风,蓑羽鹤必须飞得高一些,再高一些,一旦遭遇乱流,它们只能返回,等待第二天的重新起航。然而蓑羽鹤迁徙中面对的不仅是恶劣气候,它们还要面对天敌金雕的捕杀。每当这时,都会有两只金雕配合捕猎,这种方式成功率很高,这对鹤群来说,出发那一刻起,随时都会有牺牲。

据科学家估计,每年飞越珠峰的蓑羽鹤有5万多只,其中1万只会丧命珠峰脚下。就算要进行无数次的飞越,就算会遇到风暴、遇到强敌,蓑羽鹤从来没有放弃抵达终点的决心。和蓑羽鹤一样,中国人从来没有放弃向世界屋脊发出挑战。1960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队员屈银华失去了十根脚趾,夏伯渝失去了双腿,许多人甚至牺牲了生命,但中国登山队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击败,2008年奥运会甚至将奥运圣火传递到了这世界最高的地方。不止中国登山队,回首中国百年复兴之路,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国难波折,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头颅、鲜血,书写着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明知前路艰险,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奋勇向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这是蓑羽鹤的精神,也是我们的中国登山队精神,更是我们的中国精神!

猜你喜欢

蓝孔雀绿孔雀孔雀东南飞
开放式展区蓝孔雀的饲养与育雏
美术作品欣赏
最后的栖息地
我想去看绿孔雀
“孔雀皇后”的创富传奇
绿孔雀保护三部曲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蓝孔雀增重的影响
猪八戒与《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