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左县杨树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及其成效

2022-08-19李纪明

山西水利 2022年4期
关键词:封育喀左蓄水

李纪明

(辽宁省喀左县水土保持局,辽宁 喀左 122300)

1 工程概况

1.1 杨树沟小流域自然概况

杨树沟小流域位于辽宁省喀左县白塔子镇东南部,包含杨树沟、三道营子、大西山等6个自然村。区域内山峦起伏、沟深坡陡,植被覆盖率不足35%,蓄水保土条件差。本次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范围从小流域最北端的宋杖子村至最南端的西山村,南北长5.7km,东西宽度3.2km,总面积1138hm2。

1.2 杨树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

杨树沟小流域位于大青山余脉大阳山北麓,分布着大面积的疏林地、坡耕地和未经治理的荒山,地表水蚀、风蚀剧烈,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由于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足且集中在6—8月份,使得区域植被稀疏、生长势弱。雨季降水历时短、强度大,雨水冲刷裸露的荒山和陡坡土层,形成的高含泥沙径流,进而汇聚为山洪,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当地农民种植和养殖方式相对落后,坡度大于20°的坡耕地较多,家畜养殖也多为散养、放养,助推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根据喀左县水土保持局调查测算,杨树沟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5.4%,土壤侵蚀模数2589t/km2·a,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土流失面积和所占比例见表1。

表1 杨树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分类调查表

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了小流域耕地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阻碍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因此,亟需规划实施杨树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提高区域蓄水保土效益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 杨树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

结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实施规划》和杨树沟小流域地理地貌、植被特点、水土流失状况,从2006年开始,喀左县将杨树沟小流域确定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并采取了政策、工程、林草、封育等四个方面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

2.1 政策措施

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高标准农田改造”、“规模化养殖”、“美丽乡村建设”等扶持政策为依托,以经济手段为杠杆,落实18°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出主粮农作物种植;8°~18°的坡耕地通过沿等高线改垄、修水平梯田、挖横向拦水埂和截流沟等方式整地;成立畜牧业养殖联合体,变家畜传统散养、放养为统一圈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降低区域水土资源消耗负担,夯实水土资源保护的自然性基础。

2.2 工程措施

为有效控制雨季山洪引发的水土流失,对可能出现崩塌的沟堰采取安装金属防护拦网、设置浆砌石外立面等方式的预制加固,在行洪主沟道按15年一遇标准修建蓄水塘坝,在分支沟道修建土石谷坊,在陡峭山坡横向沿等高线、纵向彼此交错,挖掘“品”字形排列的鱼鳞坑。通过鱼鳞坑、土石谷坊、塘坝和沟堰加固自上而下的层层拦蓄,降低地表径流汇聚量和泥沙淤积速度,避免形成高含泥沙山洪。

2.3 林草措施

根据杨树沟小流域植被覆盖率较低的现实,制定了如下的林草措施规划。一是在退耕的水土条件较好的坡地栽植山楂、南国梨、大枣、核桃等经果林。二是在退耕的水土条件相对较差的坡地和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坡栽植刺槐、山杏、紫穗槐、沙棘、荆条等水保林。三是在立地条件稍差的荒坡撒播紫花苜蓿、燕麦草、沙打旺等高品质饲草。四是在土质贫瘠的荒坡撒播狼尾草、狗尾草、披碱草等发芽率高、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的水保草。通过与土壤条件相对应的林草防护,增强土壤入渗、抗蚀性能,从源头上降低区域水土流失强度。

2.4 封育措施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坡度较大、土层较薄、短期内靠人力难以显著提高林草覆盖率的荒坡建立林草封育区。封育区设置醒目标志,严禁在封育区进行砍伐、放牧和不合理工程建设,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区域生态平衡。封育周期为5年,不同区段轮流封育。注重雨季的封育区优良树种、草种撒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中推动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3 效益分析

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杨树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观。截止2019年底,小流域退耕还林还草112.33hm2,改造高标准农田73.87hm2,修建蓄水塘坝16座,土石谷坊45道,挖掘鱼鳞坑28600个,栽植经果林57.47hm2、水保林89.4hm2,种植高品质饲草150.2hm2,撒播水保草157.07hm2,保有荒山封育面积维持在193.33hm2。由此获得了显著的蓄水保土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3.1 蓄水保土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使小流域的林草覆盖率提高了28.9%,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3.7%,水土流失面积由占流域总面积的85.4%减少到17.8%,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2589t/km2·年降低到1007t/km2·年。整个小流域年蓄水量可达53.8万m3,蓄水效率约75.4%,年保土量超过3.5万t,保土效率接近72.6%。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见表2。

表2 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

3.2 经济效益

尽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了粮食作物的耕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下降。但植树种草带来的林果业、养殖业长足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区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使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且“小雨水不下山、中雨水不出沟、大雨不形成破坏性洪水”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山洪对河道边农田的威胁,减少了农民的洪涝损失。以西山村为例,退耕面积为36.2hm2,相应减少的粮食产量约20万kg,核算减少经济收入约35万元。但仅增产的山楂0.9万kg、南国梨1.75万kg、大枣1.2万kg、核桃0.45万kg、杏核1.55万kg、枝条2.8万kg、饲草3.75万kg,价值就超过50万元。杨树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经济效益统计(每年)见表3。

表3 杨树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经济效益统计(每年)

3.3 社会效益

杨树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社会效益。首先是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主动地投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之中。二是改变了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水土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中践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水土流失的控制、生态环境的改善,切实助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带动了农民文化事业的长足进步。四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多元化,培养出一大批种植、养殖、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带头人,在推动农业、林业、副业、养殖业和谐共进的基础上,提升了农村多种经营的技术含量,增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4 结语

杨树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惠民事业,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培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小流域自然现状出发,探索和实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效措施,不仅有利于健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体系,把控水土流失和环境扰动的源头,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后盾。而且为自然、社会条件类似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在更广阔的范围得到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封育喀左蓄水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现浇大直径基坑支护能量蓄水管桩技术研发
喀左县自然资源局获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称号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封育年限对河西走廊中部荒漠植被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三峡工程对下游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喀左县卧龙岗元代窖藏清理简报
浅谈辽宁喀左与宜兴紫砂艺术产业的比较
1960—2014年喀左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