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21·10”秋汛洪水复盘分析报告

2022-08-19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

山西水利 2022年4期
关键词:洪峰流量汾河干流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

汾河“21·10”秋汛洪水过程之长、量级之大、历史同期罕见,尤其下游河段,经历了长时间、高水位、大流量的行洪考验。柴庄水文站发生了1966年以来最大洪水,河津水文站发生了1964年以来最大洪水。在省水利厅的领导下,水文部门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和实测雨水情数据,为防汛决策部署和水库调度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撑。

一、前期降雨量充沛是形成汾河“21·10”洪水的重要前提

2021年9月份,汾河流域平均降水量150.0mm,是历年同期均值69.5mm的2.2倍,排历史同期第一位(第二位是2014年139.8mm)。月内主要降水过程有三次:9月3日—5日、9月18日—19日、9月23—27日。

汾河流域充沛的前期降雨量,导致土壤含水量高度饱和,干、支流流量大都高于历史同期,是形成汾河“21·10”洪水的重要前提。汾河流域各主要站点9月下旬平均流量与历史同期比较见表1,图1、图2。

表1 汾河流域各主要站点9月下旬平均流量与历史同期比较表单位:m3/s

图1 汾河流域各主要站点9月下旬平均流量与历史同期比较

图2 汾河流域各主要站点9月下旬平均流量与历史同期比较

二、雨量大、降雨区与前期高度重叠是形成汾河“21·10”洪水的主要原因

本次暴雨笼罩汾河全流域,有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等特点。

本次降雨由陕西省进入我省,可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随着暴雨天气系统由西南向东北的运移;第二个过程随着暴雨天气系统自西面而来,在整个流域盘踞近三日,接着向东北逐渐消退。降雨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各地不尽相同,最早的开始时间在10月2日23时,最晚的结束时间在10月6日23时,降雨持续时间长达4d之久。

汾河流域本次过程平均降雨量129.3mm,高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如图3所示),远超出历史同期第二位(2007年40.8mm),比其多出2倍有余;与汾河流域历史同期降雨量均值8.1mm相比,更是高达近16倍;山西中南部“19930804”特大暴雨是汾河流域有资料记载以来的一场特大暴雨,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本次流域平均降雨量甚至高于“19930804”汾河流域平均降雨量。

图3 本次降雨量与2007年同期、历史同期均值、“19930804”特大暴雨对比图

本次暴雨笼罩汾河全流域,次雨量200mm以上的笼罩范围涉及晋中市、吕梁市、太原市、临汾市的25个县(市、区),面积约5181.6km2。通过对比分析,本次降雨与9月份降雨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本次降雨主雨区与9月份降雨高度重合,这是形成汾河“21·10”洪水的主要原因。

图4 本次降雨分布情况与9月降雨分布情况对比图

三、洪峰高、洪量大、历时长是汾河“21·10”洪水的显著特征

本次秋汛洪水主要发生在汾河中下游,柴庄站7日4时洪峰流量1400m3/s,为1951年建站以来第五位,1966年以来最大;新绛站7日12时洪峰流量1130m3/s,为2016年建站以来最大;河津站9日8时24分洪峰流量985m3/s,为1964年以来最大。洪水总量大,汾河入黄口洪量在7亿多m3;洪水历时长,洪水历时600多个h。汾河干流各水文站洪水过程详见图5,表2。

图5 汾河干流各水文站洪水过程线

表2 汾河干流各水文站洪水过程特征值统计表

经分析确定本次秋汛汾河中下游洪峰流量重现期约为10年一遇,最大3日洪量重现期约为30年一遇。

本次分析收集了《汾河干流防洪治理规划报告》《山西省汾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汾河中下游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汾河中下游干流控制站现状条件下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汾河干流设计洪水研究专题报告》等以往设计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专题报告”洪水成果,在后来的汾河流域规划、河道治理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等项目中被采用,本次分析亦采用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专题报告”成果,确定“21·10”汾河中下游洪峰流量重现期约为10年一遇,详见表3。

表3 汾河干流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重现期

查阅历史文献,关于汾河流域历史洪水记载虽多,但发生在10月份同期较大洪水的记载仅有1513年(明正德八年)相关记载,“太原、临汾、曲沃十月大雨雹平地水深丈余,冲没人畜房舍。”“十月平阳太原汾沁诸属邑大雨雹,平地水深丈余,冲毁人畜房舍。”(资料来源《山西洪水研究》)。说明10月同期遭遇雨水灾害的情况十分罕见。

计算汾河二坝、义棠、赵城、柴庄四站本场洪水最大3日洪量,根据《山西洪水研究》各站设计洪水成果,分析确定本场洪水四站最大3日洪量重现期,结果详见表4。综上得出本次秋汛汾河中下游最大3日洪量重现期约为30年一遇。

表4 汾河干流水文站最大3日洪量重现期成果

汾河二坝水文站至河津水文站洪水传播时间约84h。汾河干流汾河二坝至义棠区间流域面积9915km2,河长100km,洪水传播时间约26h;义棠至赵城区间流域面积4731km2,河长92km,洪水传播时间约9h;赵城至柴庄区间流域面积5256km2,河长95km,洪水传播时间约19h;柴庄至新绛区间流域面积1600km2,河长40km,洪水传播时间约11h;新绛至河津区间流域面积3196km2,河长67km,洪水传播时间约19h。

四、汾河“21·10”洪水主要产生于流域中游

本次暴雨覆盖整个汾河流域,主雨区在兰村至赵城区间,六个暴雨中心大都位于流域中游。由下游次降雨量较小,沿流域自下而上次降雨量有增大趋势,加之其他因素影响,沿程各区间支流产流大小不一,导致干流洪水形成波动态势。

受降雨主雨区分布作用和流域下垫面影响,流域中游成为汾河“21·10”洪水的主要产流区,下游流域产流较小。汾河干流兰村以下各控制站洪水的地区组成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汾河干流各控制站洪水组成示意图

太原市城区汇流快,在4日21时10分汾河二坝站即达到洪峰流量420m3/s,汾河干流由上而下,随着两侧支流的的汇入,洪峰流量逐渐加大;汾河二坝至义棠区间面积9915km2,区间较大支流有昌源河、乌马河、龙凤河、磁窑河、和文峪河均发生洪水,尤其东侧的乌马河官寨站6日1时12分洪峰流量132m3/s、西侧的文峪河水库站7日6时30分出库流量137m3/s,随着各支流汇入,在7日20时义棠站达到洪峰流量883m3/s;义棠至赵城区间面积仅4731m3/s,区间较大支流双池河官桑园站5日22时48分洪峰流量130m3/s、团柏河上团柏站6日4时洪峰流量125m3/s,双池河和团柏河汇入后,在6日8时赵城洪峰流量增大至1160m3/s;赵城至柴庄区间面积为5256km2,由于区间降水量变小、产流相对不大,在洪安涧河和豁都峪汇入后,柴庄站7日3时洪峰流量增大至1400m3/s;柴庄至新绛区间面积1600km2,虽有浍河和续鲁峪河汇入,但由于区间降水量变小、下游河道漫堤等原因,致使洪峰逐渐消减,新绛站7日12时洪峰流量1130m3/s。

五、河槽萎缩、河床抬高导致同流量水位大幅度抬升

自然条件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汾河中下游部分河段河槽萎缩、河床抬高,导致汾河“21·10”洪水过程中河道过洪能力大幅降低,洪水水位异常偏高。

汾河流域黄土广布,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高,汾河中下游除灵霍山峡段外大部分河段纵比降小,洪水流速较小,容易造成河道淤积;尤其汾河入黄口段河道更为平缓,黄河倒灌顶托致使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与河争地缩窄河道、在河道内种植林木和高杆农作物、进行违法开发建设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河道淤积,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部分河段滩地上种植有大面积玉米和高粱等,存在建筑物和片林等;部分跨河桥梁存在阻水漫水现象,如新绛县新纺汾河大桥。

义棠站本次洪水最大流量883m3/s,相应最高水位731.41m,较该站1996年洪峰流量1250m3/s,相应水位730.18m高1.23m。柴庄站本次洪水最大流量1400m3/s,相应最高水位407.53m,较该站1966年洪峰流量1510m3/s,相应水位405.27m高2.26m。河津站本次洪水最大流量985m3/s,相应最高水位377.94m,较该站1964年洪峰流量1060m3/s,相应水位374.64m高3.30m。

猜你喜欢

洪峰流量汾河干流
陪汾河走一走
陪汾河走一走
长江干流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汾河水韵
无定河流域洪峰流量的空间变化统计分析
铁力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清流河滁县站历年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趋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