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 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2022-08-19赵春霞赵营颖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素养

赵春霞 赵营颖

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特别是在我国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ematics)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注重。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信息素养教育就纳入了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整体提升,信息素养也成为大学生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STEAM 教育的重要构成。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教育资源也不均衡,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较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大学生智能手机普及率接近100%,但是大部分学生只会利用智能手机购物、娱乐等,智能手机的普及并未普遍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来看,仍存在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偏低、素质不均等问题,亟待解决。

1 STEAM教育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知识经济和“工业4.0”加剧了科技与人力资源的竞争。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与未来人才的STEAM教育能力培养具有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当前不少国家已经认同STEAM 教育,通过STEAM 教育途径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而信息素养更是全球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是STEAM 教育中科学和技术的重要组成。

我国STEAM 教育起步较晚,2015 年9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提出鼓励探索STEAM 教育模式。当前我国对STEAM教育的研究及实践以基础教育为主,高等教育中偏重于STEAM 教育在具体课程体系中的应用,STEAM 教育的中国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2018 年4 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1年3 月,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大学生是未来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更加不容忽视。“互联网+”时代,STEAM 教育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融合了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STEAM 教育内容的必要构成。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推进我国STEAM 教育进程,完成高等教育中对学生技术和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本文对河南中医药大学非计算机类专业的198 名学生进行了调研,数据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来看,随着我国信息教育的不断普及,59%的学生在中小学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类课程,由此看出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状况良好,但不同地区仍存在一定差异。从图2来看,62%的学生会简单使用Office 或者WPS,综合对学生的调查情况可以得出,这部分学生中小学系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Office 等办公软件的使用。34%的学生电脑端的操作不熟悉,而计算机能力较强、能完成一些较为复杂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应用的学生仅占4%。

图1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调查结果

图2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调查结果

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本次调研,可以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存在如下特点。

2.1 信息素养平均水平仍偏低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虽然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很多地区在基础教育中已经加入了信息技术教育,但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还是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仅会利用Office 等办公软件完成较为简单的文档编辑,更多学生偏重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娱乐、购物、交友等活动,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和学习的能力较差,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

调研发现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因生源地影响、个人爱好等,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Office 等办公软件,可以进行图像制作、小视频制作等,甚至可以进行简单编程及应用程序开发。但也有部分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弱,使用计算机的机会较少,甚至对办公软件的编辑也不是很熟悉。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和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2.3 网络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多形式、多途径,不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都有所提升。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已经有了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预防和警惕网络诈骗。但在当前大学校园中,信用贷、校园贷问题时有发生,学生个人隐私泄露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仍然是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

2.4 网络道德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伴随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打击盗版行动力度不断加强,学生的版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在大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因为正版软件价格高等原因,使用不正规软件等情况仍然时有发生,需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教育,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是不正当的。随着我国网络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提升,网络舆情监管也成为网络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加上公共宣传教育,大学生在使用各种网络资源时,能够遵守网站的制度与政策,遵守网络道德,不发布、不传递虚假消息,但对虚假消息的辨别能力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网络传播的后果与责任,在接收到各种途径的网络信息后不能直接传播,而是需要鉴别,不能误信误传,造成不良后果。

3 信息素养的模式研究

通过多年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特别是学生间信息素养水平的差异比较明显。另外,在具体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方面,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都有待加强。考虑到学生水平和需求的差异,以及当前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途径、多形式、多元混合的教学模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根据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不同,同时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时可以采用不同阶段、不同模式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整个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 个阶段,分别对应学生的不同信息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图3)。在早期,学生整体信息素养水平较低,或者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可以以课程模式为主,进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在中期,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信息素养,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知识储备,可以采用微课模式或大讲堂模式,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提升。在后期,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全校甚至更广的范围内开展信息素养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相关竞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锻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在各个不同阶段,具体采用的培养模式如下。

(1)课程模式。设置专门的信息素养公共课,如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信息类公共课或信息素养通识课;也可以面向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及个人兴趣,学习必修课或选修不同的选修课。这样的方法既保证了专业学习,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课程模式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但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时大幅减少,公共课虽然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效果较好,但很难长期、大量开设,只适合最基础的计算机教育或信息素养通识教育。

(2)微课模式。微课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录制微课视频,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微课教育。微课内容可以分为课程和专题知识。课程内容作为辅助资源,结合课程模式开展选修课、必选课等的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专题知识可以不以课程的形式开展,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时缩减的背景,同时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专题知识可以设置不同的专题主题,由不同专业教师录制或搜集相关内容的微课资源,发布在在线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做法虽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但专题知识由谁组织、谁负责、谁维护等问题需要再深入研究和探讨。如果可以实现,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自学的需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可信度的学习资源和途径,这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3)大讲堂模式。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基础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及学校实际,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信息相关知识讲堂或主题论坛,讲堂可以由学校主办、信息类院系承办,邀请国内外信息领域专家或者本校信息领域专家开展,其内容以科普性为主,但比信息素养基础课难度有所提升,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听课学习。这种模式也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信息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有效提升的举措,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

(4)竞赛导向模式。通过前期和中期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甚至有些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经过自学可能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可以面向全校学生,特别是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定期举办互联网创新竞赛、微信小程序设计竞赛、ACM 选拔赛等信息类相关竞赛,在选拔优秀人才的同时,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5)实践导向模式。在信息素养培养的后期,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可以开展各种类型、多种途径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选择性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由学校倡议,以学生社团为依托,以社团为主导,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网络反诈宣传、电子产品版权宣传等。社会实践也可以以学校为主导,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学生利用假期等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参与。实践也可以与前期的课程模式相结合,依托于课程教学,将实践内容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参与。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4 结语

在STEAM 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程度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开展信息素养培育,根据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不同,将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3 个阶段,前期主要通过课程模式,整体、全面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中期以微课和大讲堂为主,根据学生兴趣、学校实际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后期以学生竞赛和社会实践为导向,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通过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信息素养培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为培育具有较好的STEAM 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