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2022-08-18徐谦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食品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中职职业

文 徐谦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在教育领域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应提升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与质量,切实完善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基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背景下,对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析。本文首先对现代学徒制的含义进行简述;其次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优势进行浅析;最后对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培养创新创业型烹饪专业人才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在以往的中职教育中,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虽然学校也会将培养专业型以及实用性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受到中职学校教育的限制,中职学生的整体实践水平相对较弱,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因此,中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引进现代学徒制,将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充分结合人才市场的实际发展要求,确保学生日后的自主就业与创业,从而不断地完善中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双创型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英国,在16世纪中后期,英国就已经制定出了有关学徒制的法律法规。学徒制的推行对当时英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英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德国在1969年曾颁布了《职业教育法》,该项法律帮助德国完成了对本国传统学徒制的全面改造,进而形成了现代化的双元制,这也标志着现代学徒制的正式诞生。同时,“双元制”也被西方各国称为继二战后德国实际经济快速腾飞的“力量源泉”。诸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对德国的“双元制”进行模仿与研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在西方国家战略的引导下,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各国发展十分迅速,且应用也较为广泛。根据2012年的欧盟报告指出,27个成员国中有24个成员国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现代学徒制,其中有14个成员国在高等教育中同样也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自成立时起,到如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以及特点

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育中的基本教育原则以及教育发展方向在现代学徒制中都有着明显的体现,一切理论学习都要以实践为出发点。现代学徒制将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或是在实际教育中出现先实践后学习的情况。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对自身所学习的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激发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后续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基础的学习水平与质量。除此之外,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之下,学徒与师傅之间接触相对较为密切,学徒可以直观明了地对师傅进行观察,观察师傅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实际技能操作,在无形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对烹饪专业流程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工作时的良好习惯。同时,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还会极大地增强中职学校学生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学生在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培养下,慢慢地会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培养用心,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对于该企业的热爱,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现代学徒制与其他的教育模式相比较,更为注重学生个体的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来编制教学内容,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师徒一对一的互动阶段,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毕业后的创新创业提供重要支持。

三、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一)校、企以及学生共同构建权责划分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教育,中职院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要将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分化。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作为项目的主要设计者,其本身是享有一定的权利的,例如,要求中职学校以及用人单位的环境支持,同时学生也有权利占有项目知识产权中的一定份额。但是学生也要相应的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设计项目方案、项目设计流程以及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责任。用人单位是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主要部门,依据法律要求,可以依法享有学生设计项目的一部分知识产权,但是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指导以及项目设计环境,要定期派遣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指导与支持,并对学生所设计的项目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估。中职学校作为学生的主管部门,也是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三方协议中扮演着三方协调者的角色,为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提供院校支持,有权对学生所设计的项目进行评估,并依法占有由学校参与的项目设计部分知识产权。同时,对学生项目所占有的知识产权份额可以进行实际的划定。借助构建校、企以及学生三方的权责分化体系,能够切实保证企业的正常权益不受损害,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可以保证中职学校的“双创”人才培养教育方向不偏离,切实符合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二)规范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流程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对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的“双创”人才培养教育流程进行优化与规范,是实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确保校企共育的重要基础。第一,规范创新创业流程要从学生的项目意向评估开始。当中职学校学生在将自己设计的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上报给学校后,学校会指派专人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方向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内容进行归档处理,以此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初期的知识产权。当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向的评估结束后,学校组织企业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研讨,当校、企以及学生三方全部达成一致意见后,学校便可以确定该名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向,并以文件的形式进行项目批示。在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启动初期,项目主要是由学生为主导,企业会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旁进行指导,学校则是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持,除此之外,企业也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环境支持。在创新创业项目进入到研发阶段后,学生一旦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地向企业或是学校反映,并定期地向企业以及学校提供项目研发进度报告。当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后,学生要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对自身所设计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答辩,中职学校会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设计项目进行评估,企业也要分别从社会、地区以及市场等方面对项目的设计实际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估。项目的实际落实工作则是要由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方共同进行协商,将创新创业项目的知识产权进行明确的归属划分,以此来加快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速度。通过对创新创业流程进行规范,可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保证学生日后的就业质量,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

(三)秉持校企共育的“双创”教育原则

实现校、企以及学生三方的共赢是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教育目标。因此,需要将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多元化要素进行综合的考量,要始终秉持校企共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此来有效地激发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切实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实现提供加速度。中职学校属于我国的教育机构,可以借助学生的创新创业为自身增加一定的知名度,并提升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最大限度地缓解中职学校学生的创业就业压力,以此来提升学校的教育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加快人才引进速度,为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收益,实现企业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效统一。学生则可以借助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不断地确定自身日后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的创业或就业提供参考方向。

(四)构建多样化的“双创”教学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在原有的教育模式基础上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以及教学方式多样化。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多元化,中职学校要集中力量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将以往的烹饪教育内容进行优化并加以调整,要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添加一些有关创新教育以及创业专题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可以将行业的专业期刊以及行业走向的最新消息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眼界。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行业内部的行为操作规范准则作为教学管理的标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烹饪教学中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现场的观察以及多媒体形式的视频播放来营造烹饪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第二,要对学生实习的形式以及内容进行革新,在学徒实习期间,要引导学生对烹饪工作环境进行熟悉与掌握,对烹饪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最基础的工作技能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快速地了解与掌握烹饪工作的基本管理流程以及工作流程,进而为学生的后续自主择业提供实践经验。教学形式多样化是要求中职学校在开展基本的职业教育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实践、企业参观以及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会确保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收获。至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指在日常的职业教育中,烹饪专业教师要在学习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模拟训练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对于烹饪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五)构建双思路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起完善的双思路课程体系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自身的基础性课程体系构建。第二,是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构建的课程体系。基于自身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指中职学校职业教育要凸显职业化,中职院校要切实根据职业发展的需求来细化人才培养措施,将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教学分为社会交际能力、职业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职业技术能力要包含烹饪专业的技能、专业的方法以及专业的烹饪知识。社会交际能力要包含学生的职业素养、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主要包含学生在日后实习或是工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组织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中职学校要以此为教学基础,构建课程体系模型,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是为了切实凸显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中职学校要对于烹饪专业的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认真的调查与研究,并将实际的工作内容进行精细化,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课程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基础理论知识。中职学校通过将二者进行完美的结合,来构建完备的双思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借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使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来提升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确保中职学生更好地就业或创业,还能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中职学校切实地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缓解用人单位的用人压力。因此,需要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工作者切实做好校、企以及学生的三方权责分化,规范创新创业教育流程,构建多样化的“双创”教学模式,不断地提升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水平,进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双重发展与融合。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中职职业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职业写作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我爱的职业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